左权将军的军事谋略


  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左权(1905-1942)是一位声望卓著的将领。他一生三进名校学习,在黄埔军校、莫斯科中山大学、伏龙芝军事学院都留下了身影;他长期担任军事要职,历任红12军军长、红15军军长兼政委、中革军委总参谋部(部长叶剑英)第一局局长、红一军团(军团长林彪)参谋长、红一军团代理军团长(政委聂荣臻)、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副参谋长兼前方总部参谋长,直到英年早逝在抗日战场。在长期的军旅生涯中,他既是挥戈前线的战将,又是运筹帷幄的智囊,并在辉煌的军事实践中形成了自己丰富的军事谋略艺术。
  
  动员民众,孤立敌人
  
  作为一名杰出的军事指挥,在运筹军事、思谋定策时,左权始终着眼政治。正是从政治角度考虑军事斗争,他坚持动员民众,彻底孤立敌人,为战争奠定胜基。1936年7月30日,身在西征前线的红一军团代理军团长左权,为从政治上争取团结回族群众,孤立西北回族军阀马步芳等,和军团政委聂荣臻、朱瑞(军团政治部主任)、邓小平(军团政治部副主任)联名致电毛泽东、周恩来等,建议:“一、回民工作应以民族自决为基本原则。因为:(甲)回民是中国比较大、而且最团结的一个少数民族。(乙)不把回民首先从国民党大汉族主义统治之下分离出来,争取最大多数回民到抗日战线上是不可能的。(丙)民族自决,可以吸引更多的回民、甚至部分上层分子,参加反日、反军阀的斗争。”“回民上层分子中,也存在着很大的反对几马的力量,而几马最近在拼命团结回民,对付我们。我们在策略上不应树立更多的敌人,增加发展中的困难,而应该使几马孤立。”电文主旨,主要是动员回族群众拥护革命,孤立西北马姓军阀,为西征胜利奠定基础。
  “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革命战争,它的胜利,离不开战争的政治目的——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建立自由平等的新中国,离不开坚持抗战和坚持统一战线的总方针……一句话,战争一刻也离不了政治。”这是毛泽东的至理名言,左权在参与指挥华北抗战时身体力行。1939年4月16日,左权和《新华日报》记者克寒、张克纵谈晋察冀战局,提出御敌之策:“第一,应继续政治动员,以村区等为单位召开民众大会,正确认明目前战争形势和保卫晋察冀的任务与工作,坚定胜利信心,更高度的发扬民众的抗战积极性。”同年11月25日,左权撰文纪念全民抗战爆发两周年,指出八路军之所以能在敌后坚持并不断战胜敌人,原因之一就是“八路军能团结民众,能取得民众的爱戴,拥护和帮助”:“八路军以模范的纪律来影响民众,并发动组织民众;民众和八路军像一家人一样,他们爱护八路军,拥护八路军,配合八路军作战。民众为我们担任运输、担架、侦察、警戒、交通、联络等等工作,民众帮助我们破坏道路,民众自动参加作战。这一切,解除了八路军很多困难,几乎没有一次战斗没有民众参加,正由于民众帮助我们,我们才更容易取得胜利。要是没有民众,想在敌人后方生存和发展,是很难想象的事。”
  当时,“顽固反共的人们,总是抹杀这一真理,反对发动组织与武装民众,反对开展民众游击战争,似乎亡国是小事,老百姓武装起来了,学会了打仗便是大事,对民众畏之如虎。甚至有些人说:‘不组织民众是个空子,组织起来是个乱子,为了消灭这个乱子,不如丢下一个空子。’”对于国民党当局不顾民族大义的作法,左权深恶痛绝。1940年9月1日,他在撰文谈华北抗战中的作战指导问题时,振聋发聩地指出:“我们坚持华北的抗战,不仅是靠我们有多少军队,军队仅仅是战胜敌人的一个力量,主要的还要依靠民众的力量,依靠军队与民众密切结合,军队与民众建立牢固的血肉不可分离的联系,把军队的力量与民众的抗战的力量有机地统一与共同地发挥出来。这是最伟大的不可战胜的力量,也是我们争取华北战争的胜利所最依靠的。”1941年12月,他在撰写的《基本战术研究提纲》中,又谆谆教诲广大指战员:“把一切军事活动和民众的抗日运动统一起来,不要只看到我们几个枪杆子,我们要依靠广大民众的力量。”“我们的军事活动不应只看到自己的几支枪,要看到广大民众的力量,我们的战略战术是指导广大群众(尤其工农)的战略战术,是阶级性的大众性的。”“单靠枪杆子打天下的英雄主义,这不是我们的观点。”
  为达到孤立日军的目的,左权还指示争取伪军。1941年1月6日,左权与彭德怀联名致电八路军各主要将领:“想尽一切办法进行伪军工作,改变专以打伪的简单办法,争取两面派的伪军与某些伪军订立互不侵犯协定是许可的。对反正伪军坚决执行不缴枪不编散,帮助发展抗日的命令。”
  
  坚壁清野,以逸待劳
  
  侵华日军指挥官迷信《孙子兵法》,他们经常把几句话挂在嘴上:“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这几句话,大意就是以战养战,从敌国取得补给。左权对《孙子兵法》非常熟悉,为对付敌人,他挂在嘴上的是:“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为粉碎日军“因粮于敌”的图谋,左权在参与指挥八路军抗日御侮之时,经常强调各地指战员要注意坚壁清野(左权有时用的是“空舍清野”四字),力求饥敌、疲敌,求收以逸待劳、以饱待饥之功。诚如左权所说,“敌人在我们的土地上作战,没有社会基础,它要封锁我们很难达到目的,而我们则有民众帮助,实行空舍清野,执行拆城破路工作,游击队民众武装配合作战,不断困惑敌人,袭扰敌人,疲惫敌人。”
  1938年3月1日,面对日军可能大举渡黄河西犯陕北的形势,左权与朱德联名致电毛泽东、滕代远(中央军委总参谋部参谋长)等,详举“敌侵入陕北之简要应对办法”八条,其中第二条就是“坚壁清野要做得好”。
  1938年9月30日,就粉碎日军对晋察冀军区的“扫荡”,左权致电军区司令员聂荣臻支招,专门指出:“进行彻底的清野空舍,特别在敌之后方前进道路上埋藏粮食耕具等。”左权的想法和聂荣臻不谋而合,他当即依计行事,结果使日军无功而退。10月25日,在总结晋察冀军区反“扫荡”经验教训时,左权谈到了“空舍清野”的好处:“在此次敌人大规模的围攻时,民众动员的工作,做得非常彻底,特别是空舍清野的工作,更益普遍与彻底,粮食埋藏了,一切可资敌用的工具收藏了,在敌前进的路上,所有民众远离了,这给敌人以极大困难。既找不到给养,又找不到用具,更找不到民众,不能探询我军情况,又无人引路,伪组织无由组织起来,使敌更形孤立,后方联络线被截断后,更不能持久。”
  1939年4月16日,左权和《新华日报》记者克寒、张克纵谈晋察冀战局,仍然强调坚壁清野(空舍清野)的重要性:“……第四,是加速完成破路拆城、空舍清野等准备工作;搜寻各种新旧武器,如手榴弹、戈矛大刀等武装民众。”
  1942年2月21日,为粉碎日军对太北、太岳区的“扫荡”,左权与彭德怀联名致电各兵团首长,反复强调:“对于空舍清野,保全人力、物力,必须有重新检视,纠正过去对于这些工作的粗枝大叶的现象。”
  对于坚壁清野(空舍清野)落实不力,左权经常总结经验教训。1942年3月18日,左权就太行区春季反扫荡经验致电聂荣臻等:“群众的空舍清野工作不彻底,只有空舍而不清野(即隐蔽之东西不秘密、不远、不彻底),因而遭受很大之损失。”“小偷每村均有,是最障害空舍清野者,应以群众力量及政府公布法令严惩之。”不久,各抗日根据地相继公布法令严厉打击小偷。
  需要指出的是,要收以逸待劳之功,左权不仅仅是强调坚壁清野(空舍清野),他还高明地指出了“游击运动”在分散疲惫敌人、利我以逸待劳上的作用。1938年3月,左权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一)在敌之联络线上,在其联络线近旁,在其一切可能为我活动和能打击、威胁敌人的地域上,广泛开展民众抗日斗争、自卫斗争,发展游击运动。……以游击队机警灵活、出没无常,到处袭击敌人、伏击敌人的动作,实行抗日戒严,铲除汉奸、肃清敌探、封锁消息、实行清野,使敌无从捉摸。以此不断的、广泛的游击活动,迷惑敌人,分散疲惫敌人,创造敌人更多的弱点,造成基干部队有利的机动环境。”在“分散疲惫敌人”过程中,他有着高明的作战指导:“无论大小战斗,都不能当作儿戏。首先应有周详之考虑与计划,以期必胜。不应仓惶应战,不应逐渐使用自己的兵力。在其未投入战斗以前,应隐蔽的集结自己的主要的兵力与兵器于突击的地段,并保持其在突击时机以内,向突击点上作突然的突击。对其次要的方向,则分派必要的兵力或游击队等,向敌佯攻或钳制起来,以保持我之最优势力量,压倒各个敌人。一切轻意投入战斗,或平分兵力与兵器,逐渐使用兵力,都是有害的。”“(十四)……应以一切方法,肃清敌人的间谍与汉奸,经常的封锁消息,特别是防止其技术侦察,使我之一切行动与企图不为敌所发觉。”

推荐访问:左权 谋略 将军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