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山东革命根据地政权的建设


  [摘要]自抗战爆发以来,山东革命根据地逐渐发展为在全国举足轻重的战略根据地,为全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山东根据地的发展壮大、山东民族民主革命的胜利以及山东人民对中国革命做出的贡献,是与认真地进行政权建设分不开的。但是,山东根据地的政权建设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呈现出与其他根据地不同的特点。根据山东根据地在政权建设过程中遇到的主客观因素及执行的效果,可以把山东根据地政权建设的过程分为山东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山东省战时行政委员会、山东省政府、山东省人民政府这四个基本阶段,随着政权建设的逐步深化,政权建设的成效逐渐体现出来。
  [关键词]山东根据地 战工会 政委会 省政府 人民政府
  [中图分类号]K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9-0082-02
  
  一、山东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山东人民又在当地共产党组织的领导下,连续发动数次武装起义,建立数十支抗日武装,与日本侵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并逐步发展成为了统一的山东解放区,成为联结华北与华中两大解放区的重要纽带。到解放战争时期,它更成为了联结华北、华东、东北三大解放区中心,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它一直是敌我双方激烈争夺的重要战场。山东抗日武装部队的建立,为山东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准备了重要的条件。党中央对山东的抗日斗争给予了高度的重视。1938年1月15日,中共中央指示山东:应为发动游击战争与建立游击区的根据地为中心,准备长期斗争。在保存力量、积蓄力量的原则下,省委工作的重心应当放在鲁中地区,开始依靠新泰、莱芜、泰安、邹县的工作基础,努力向东发展,尤以莒县、蒙阴等地区为重心。在指示中,中共中央明确提出了建立以沂蒙山区为中心的山东抗日革命根据地的战略构想。[1]
  徐州会战失利后,中共中央在给山东增派干部和主力部队的基础上,对山东省委进行了一系列必要的调整并将山东省委扩大为苏鲁豫皖边区省委,郭洪涛为书记。不仅要求山东掌握本省的基本地区,而且还包含着山东要配合主力部队、努力担负起向豫皖苏发展的新任务。至此,山东成为连接华北、华中两大块根据地纽带的重要战略枢纽位置,正逐渐的显现出来。
  在省委南上庄会议之后,党的工作重心由发动抗日武装起义、建立抗日武装,转向依靠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根据地,在全省建立了若干战略支点和活动阵地。在胶东,创建了蓬黄掖边和平招莱掖边抗日游击根据地;在清河创建了淄博山区以北、小清河以南的抗日根据地;在鲁中,创建了莱芜、泰安、博山、沂水和新莱蒙边、泰莱边和临费边抗日根据地;在鲁南,创建了抱犊崮山区东部和东南部抗日游击队根据地;在鲁东南,创建了莒日诸胶边抗日游击根据地;在冀鲁北,创建了平原、禹城以东,惠民以西,徒骇河以北平原抗日游击根据地;在鲁西北,创建了冠管邱为中心的平原抗日游击根据地;在泰西,创建了平阴大峰山区和太肥山区抗日游击根据地。这些游击根据地的创立,标志着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初步形成,后来几大战略区的格局也已雏形显现,共产党领导的山东军民的敌后抗战有了立足之地和可靠依托。
  二、山东革命根据地政权建设的过程
  (一)政权建设的起步
  从抗战开始到1940年7月山东省战时工作委员会成立之前,可以看作是山东革命根据地政权建设的起步阶段。遍布全省各地的抗日武装起义和共产党领导的一支支抗日部队的组建,为山东抗日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政权建设打下了最重要的基础。根据地与政权是相互依存、两位一体的,没有根据地便没有政权,反之,没有政权也就没有根据地,而充其量只能称得上游击区。政权是根据地存在的主要标志。
  山东在抗战初期发动抗日武装起义和建立抗日武装是相当成功的。对此,党中央给予了高度评价:“山东及苏鲁战区党单独创造了八路军及游击队,扩大了党,相应的组织了群众,获得了几县政权,坚持了游击战争,建立了我党在山东及苏鲁地区的局面,这是党及军队各级同志努力的结果,这是伟大的成绩。”但是在政权建设方面却是相对滞后的。对山东忽视政权工作,给予了批评。山东许多地方在旧政权人员逃走,汉奸政权被我们推翻后,还不能独立自主的建立新的抗日政权,不知道委任县长、专员,不知道通过民主方式产生当地的最高政府,不去迅速建立新的抗日秩序,让这种无政府状态延续下去。
  中共中央鉴于此种情况,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突出强调了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问题,作出了巩固华北,开展华中的战略部署,并派遣第一纵队加强山东的工作。1939年7月1日,山东分局发出了关于恢复县区乡政权并加强党领导的指示,要求各地在区乡政权建立后,及召开群众团体代表会议产生县政府,县界应以地形及战争需要划分,不必受旧县界的限制,县区乡长均需兼任游击队长。1940年2月29日,山东分局成立了政府工作部,加强了对政权建设的统一领导,并指示各地凡有三个区以上政权者即成立县政府,凡有三个县以上政权者即成立专属,以鲁西、泰西为一单位,以鲁南、苏鲁边、鲁北、胶东、清河各为一单位争取建立主任公署。综合多方面原因,在八路军115师入鲁及徐向前、朱瑞来山东后,山东根据地的政权建设出现了大发展的新局面,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到1940年7月,山东抗日根据地范围内,建立了1个行政公署、9个专员公署、66个县级政府和300多个区乡政府。各行署主任、专员、县长及186个区的区长是由民主选取产生,同时还成立了1个行政区参议会、8个专区级参议会和47个县级参议会。[1]
  (二)山东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
  从抗战爆发到1940年7月联合大会召开之前,在党中央和北方局的正确领导下,山东根据地的政权建设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根据地建设面临许多艰巨的任务,需要有一个全省性的行政机关来筹划、设计、推行和监督。适应形势发展的客观需要,建立全省统一的行政领导机关,以乘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这样山东临时参议会和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应运而生,1940年8月1日山东临时参议会和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宣告成立,为此还举行了隆重的阅兵仪式,并选出领导,黎玉等23人当选为委员。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山东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的成立,是山东有史以来第一个省级人民政府,在人员结构上实行“三三制”,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2]
  在战工会的工作报告中,总结了山东抗日民主政权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取得的成绩,提出了今后的总任务是巩固和发展现有优势,坚持山东抗战中创造巩固的抗日根据地。报告强调要正确处理巩固和发展的辩证关系,要一边巩固,一边发展。在政治方面,实行民主政治,人员构成上实行三三制原则,并吸引各方面的人士加入其中,贴近群众仍是最基础的工作;在军事上建立民主政权对地方武装和群众武装的领导,建立地方武装和群众的领导机关与工作机构,加强军事力量的建设;经济上,实行正规的财政经济政策,其总原则是统收统支,严格预决算制度,整理税收,开源节流,反对贪污浪费;教育上,开展新民主主义国民教育,培植建国人才,普建学校,并改革课程。除此之外,对土地、劳动、人权保障、公安司法等政策,也给予了相当的重视。
  (三)山东战时行政委员会
  战工会自1940年8月成立以来,在山东分局的正确领导下做了大量的行政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建设与巩固,在施政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各级政权也逐渐完善起来。在经历了困难的时期,山东抗日根据地日渐巩固,财政经济状态逐步好转,在对敌上也取得了成就,这种种迹象表明抗战相持阶段最困难的岁月已经熬过,山东抗日根据地正在迈向一个更大的发展新时期。

推荐访问:革命根据地 山东 简述 政权 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