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龙县诺邓千年白族村消防工作初探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小城镇建设如火如荼,作为滇西地区边疆民族聚居地之一,被誉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的云龙县诺邓镇诺邓千年白族村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然而在村落建设中消防安全滞后也是我们不可回避的问题,减少和控制火灾变得更具现实意义。
  [关键词]云龙;诺邓;消防;防火
  
  云龙地处滇西澜沧江纵谷区,位于大理、保山、怒江三地州的结合部,距云龙县城三公里的诺邓村,是滇西北地区年代最久远的白族村落,自唐代南诏时期起,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诺邓村座落在群山环抱的山坡上,因地势较陡,前后人家台阶相连,楼院重接,所有的住房均为“三坊一照壁”或“四合一天井”式的典型白族民居建筑风格,且又因山就势,构思奇巧,诺邓村的古建筑群中有最古老的大小庙宇三十多座及老式住宅二百多户,那里古木参天,规模宏壮,建筑精巧。该村于2002年1月被云南省政府列为“云南历史文化名村”,2007年6月9日,诺邓村被列为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至此以后,来这里的游人络绎不绝,千年白族村渐渐家喻户晓。
  
  1.诺邓千年白族村火灾危险特点
  
  与滇西地区大多民族聚居的边远山区一样,千年白族村坐落在群山之中,由于经济发展落后,人民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普遍偏低,自防自救能力差,消防基础工作薄弱,消防安全状况十分令人担忧。
  
  1.1建筑耐火等级低
  由于历史形成的原因,诺邓村的房屋均为土木结构的老式建筑群,除墙体外匀为木质结构,且房屋大多年代久远,木质构件干燥易燃,建筑耐火等级极底。
  
  1.2火灾荷灾大
  由于经济落后的影响,居民家中绝大部分使用干柴烧火做饭,成堆的柴草遍布家家户户,引火用的松树叶堆集成山,房前屋后杂草随处可见,衣物被褥等生活必需品更是见火即燃,各种因素加大了建筑火灾荷载,很大程度上加深了火灾隐患。
  
  1.3防火间距严重不足
  诺邓村依山而建,受地势局限,居民楼院户跟户、房连房,密密麻麻,防火间距无从谈起,一旦发生火灾,火借山势,极易形成火烧连营的大面积燃烧场面。
  
  1.4水源紧缺
  诺邓村落毕竟属于山村,干旱季节,连居民的生活用水、牲畜饮水都成问题,更别说满足消防用水的需求,灭火成为无米之炊。
  
  1.5道路交通情况差
  尽管随着千年白族村旅游景点的开发,通往村子的道路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且不说道路狭窄弯多,路况很难满足不时之需,就是消防车辆赶到,也只能到达村子底下,因为村中道路大多为宽不足1米的盘山崎岖山路,就是人行走当中也要小心谨慎,居民搬运物品只能是马驮人背,要是发生火灾,消防车辆也只能望洋兴叹、鞭长莫及。
  
  1.6火源管理不善
  一方面村民大多以种地为生,长年劳作于田间地头,在野外动火做饭、焚烧田间杂草等相对普遍,且对小孩疏于管教,小孩玩火等情形防不胜防。另一方面伴着“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名气的增大,游客数量与日俱增,这给村民增加收入的同时,由于对游客的管理不到位,随意丢弃烟头时有发生。
  
  1.7村民消防安全意识淡薄
  由于地处偏远,消防宣传教育普及率低,消防安全意识淡薄,村民缺乏基本的防火、灭火常识,村民对消防工作重视不够,经济发展与消防工作滞矛盾日益突出。
  
  2.诺邓千年白族村消防工作初探
  
  尽管如此,为了更好发展地方经济建设,千年白族村村民发扬战天斗地,艰苦创业的精神,在极其艰苦的环境和条件下,积极探索出了一条符合村庄特点的消防工作新路子,实现了“千年白族村千年无火灾”宏伟构想,为有效保护了云龙历史文化遗产,实现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和发家致富提供一个良好的保障。
  
  2.1细化责任,层层抓落实
  首先从县旅游局及村委会逐级确定诺邓村各社、组消防安全责任人,严格按照《消防法》的相关规定认真履行消防安全职责,努力形成“上边认真抓,中间主动管,下边积极干”的局面:另一方面还督促其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消防安全责任制。
  
  2.2完善规章制度,加强消防安全管理
  村委会制定具体的防火安全责任制度:消防设施设备保养、维修制度;义务消防队组织,演练制度:电源、火源管理制度和安全巡视制度:发生火灾时村民应急疏散方案等制度。
  
  2.3坚持群众路线,防消结合,因地制宜
  防火工作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群众性,在边远地区动员群众,发动群众,群防群消,齐抓共管显得尤为重要。白族村以公安派出所和治保会为龙头,以应急民兵分队为骨干,以村民为基础,专群结合,广泛推广群防群消。
  
  2.4不断改进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将人防与物防高效结合
  方法一:加强对诺邓村义务消防队员及青、壮年的消防安全培训,提高火灾应急处置能力,并定期组织村民进行灭火演练,组织村民学习火灾的灾害、初期火灾的扑救和人员、物资疏散知识,使全村村民都掌握必要的消防知识,做到会报警、会使用灭火器材,会组织群众疏散和扑救初起火灾。
  方法二:全村共建八立方消防水池六个,并配备一台消防水泵和一定数量的灭火器材,结合村落布局,合理分布安装在便于迅速提取、使用的村民家中。
  方法三:每院设置一个约1立方的小水池,平时作生活用,危急时刻作灭火用,为确保水池紧急情况下发挥作用,将水龙头在设置在水池上方,只有满足小水池中的水到达一定量后才能再供其它使用。
  方法四:每户人家配备一具2公斤干粉灭火器,并通过消防培训尽可能多地主村民学会灭火器的简单检查、使用、保养,确保火灾发生时能第一时间进行处置。
  方法五:在村中的制高点安装了灾害事故应急广播,建立一呼百应的应急机制。
  方法六:建立义务消防队,有计划组织村民进行消防安全培训,组建一支有一定灭火技能的义务消防队员,确保每一户人都至少有一名兼职队员,保证紧急情况下完成及时报警、科学疏散、有效灭火的三项任务。
  方法七:努力拓宽消防宣传的路子,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防火宣传教育,如张贴防火警示标语,观看火灾案例图片,向村民散发安全防火知识材料,由点到面深入居民家庭进行消防安全宣传,使消防宣传覆盖每家每户,造成一种人人都关心防火,个个都重视消防,自觉做好消防工作的局面,营造强烈的消防氛围。
  方法八:在村里各巷道设置长期的消防安全宣传广告、安全疏散路标、“乡规民约”、“村规民约”等,提高村民的警惕性,并调动基层派出所和村民委员会的力量,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由政府牵头,办事处,居委会、管委会联合,基层消防大队负责日常工作的督促指导。
  方法九:开辟“隔离带”,首先将房屋与周围山林之间留足安全距离,防止野火进家,其次是对房屋周围的灌木、杂草进行清理,防止意外事故,再者是用土石等不燃材料筑牢院落之间的隔墙,减缓火势蔓延。
  总之,要保护好祖先留下的遗产,将“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的名号叫响任重而道远,让我们一起努力让“千年白族村千年无火灾”的旗帜继续高高飘扬在诺邓上空。
  
  [参考文献]
  [1]云龙县志.
  [2]防火手册.
  [3]云南高山林区灭火作战研究.
  [4]灭火作战安全手册.
  [5]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推荐访问:白族 云龙县 初探 消防工作 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