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专业思维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药事管理与法规》多案例教学方法


  [摘 要] 《藥事管理与法规》作为高等教育药学相关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包含药学工作的许多核心知识。但是许多学生反映该门课程中设计的法律法规较多,内容抽象晦涩,学习起来比较吃力。案例教学法能够将专业知识教育和思维能力培养进行有机协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有助于实现学生专业综合素养的提升。
  [关 键 词] 药事管理与法规;思维能力;案例教学;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2-0011-01
  案例教学法就是将教材中涉及的专业理论知识与相应的案例进行结合,利用案例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使原本晦涩、抽象的内容进行简单化、具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和加深记忆。文章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提出了在《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教学中应用多案例教学的具体方法。
  一、合理选择教学案例
  根据课程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师每节课所用的教学案例数量也有一定差异。通常来说,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兴趣,教师需要在重难点知识处设计多个案例,尽可能涵盖本节课需要讲解和学生应该掌握的多个知识点。需要注意的是,为了避免课堂教学秩序混乱,学生抓不住学习的重点,教师还应对多个教学案例进行层次划分。一般情况下每节课需要设计一个主线案例,多个辅助案例。在这种案例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够抓住主次知识点,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教学案例中专业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学案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扎实地掌握理论基础,还能够提升学生的专业思维,这对学生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在工作岗位上实现发展也起到了积极帮助。以往的《药事管理与法规》教学中,部分教师担心学生不能熟练记忆其中的概念、法律规定,因此课堂教学采用“灌输式”模式,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这些概念、法律条文。这种教学模式虽然可以让学生在应试考试中取得不错的成绩,但是也容易使学生的思维僵化,失去自己的专业判断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而采用多案例教学方法,则能够利用案例激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引发深层次的思考,并且结合教材中的理论要点,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达到学有所获、学有所用的教学目的。
  三、丰富案例教学形式
  课堂教学中所用的案例可以是多样的,需要根据教材内容进行差异性的设计。结合以往教学经验,常用的案例有引导式、提问式、讨论式等几类。其中提问式案例和讨论式案例对学生专业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显著的效果。提问式案例就是将《药事管理与法规》中的知识点转化为问题的形式,由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学生可以结合以往所学内容,在自己总结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对照教材内容,在这种对比学习过程中找出自己的不足,实现专业思维能力的提升;讨论式案例又称为开放式案例,教师在课堂上抛出一个比较客观的案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例如在学习“中药管理”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利用“壮根灵”加速当归生产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当前中药监督方面存在的一些不足,然后通过讨论提出自己的建设性意见。不同形式的案例所起到的教学效果有较大差异,教师在进行案例设计时也要考虑到这方面的影响,从而设计出更加具有实用性和能够培养学生专业思维能力的优秀教案。
  四、案例涉及药事管理各个环节,知识融会贯通
  《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的内容是相互贯通的。多案例教学中一个案例可以解释多个知识点。例如,“欣弗”事件的分析既可以解读劣药的定义,又可以在药品生产质量管理中进行讲解;“齐二药亮菌甲素注射液”案例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假药的概念,也可以在药品生产、经营阶段以及采购、验收、检验等多个环节中加以阐述。这种“一对多”的案例教学模式,可以将学生所学知识进行有机结合,提升学生对专业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在今后学生毕业、进入岗位后,也能够尽快适应工作需要,从而更好地胜任专业工作需求。
  总之,当一个案例不能满足教学需求,尤其是案例内容仅仅涉及专业理论的某一局部,不能全面地与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相结合时,多案例教学提供了一种较好的解决办法。《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多案例教学的设计与实施,以及对专业思维能力的培养及教学效果分析,基于专业思维能力培养的多案例教学更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在自主讨论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将知识自主发掘出来,从而提高思维能力,提升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1]顾瑛琪.提高高职药物制剂技术专业《药事管理学》课堂效果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1(11):136.
  [2]王玉刚,娄金华,张静,等.高职院校“中药鸡尾酒”式创新教学模式探讨:以《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为例[J].民办教育研究,2015(5):73-77.

推荐访问:教学方法 为目 标的 思维能力 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