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走向


  摘 要:鉴于世界范围内全民教育的目标还未实现,基础教育、成人扫盲、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还面临一系列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2015后继续推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新议程,包括采用新方式敦促各国政府履行对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承诺,运用更加多元化的方式协助开展教育活动,进一步促进各国政府教育政策的制定和教育实践的开展,有效提高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融资水平,监督和报告教育的新进展等。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
  2015年9月,第70届联合国大会召开,发布了2015后世界教育发展走向的声明,提倡可持续发展教育,强调通过教育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知识与技能,促进中等教育的普及与高等教育的公平,实现教育性别平等、人权平等及文化多样性发展等,以改善世界教育面临的困境。
  一、当下全球教育领域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早期教育与托幼服务存在严重的质量与公平问题
  质量与公平问题是早期教育进程中的隐患,影响着早期教育的发展。第一,婴幼儿营养不良状况普通存在。全球有占1/4的0~5岁儿童(约1.62亿)存在营养不良的状况,导致其生长发育迟缓。营养不仅与儿童的饮食有关,也与饮用水、卫生设施、孕妇健康状况、保育服务质量等相关。贫困家庭往往不能为儿童成长提供所需的物质营养条件,影响了儿童的生长发育。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13年全球仍有630万儿童死于肺炎、营养不良、早产并发症、窒息、腹泻、疟疾等疾病[1]。其中,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儿童死亡率最高,比发达国家的儿童死亡率高出15倍。第二,贫富地区的早期教育机会不均等。到2015年为止,全球约有70个国家的学前儿童入园率在80%以上;约有66个国家的学前儿童入园率低于69%,其中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有一半国家的学前儿童入园率低于25%[2]。第三,不同地区早期教育的环境条件、教学设施、教师素质等存在差距。如在尼日利亚,其南部地区比北部地区更能为婴幼儿提供优质的保育教育条件,包括齐全的保教设施、优质的保教人员等。第四,各国早期教育的年限不等,如南非的学前教育年限接近1年,泰国的学前教育年限根据国内学前儿童的教育需求而定,阿尔及利亚政府扩大了学前教育的规模,却导致学前教育的年限不断缩短。
  (二)初等教育的失学、辍学现象严重,初中教育存在严重的不平等现象
  截至2015年,世界范围内初等教育的失学、辍学现象依然普遍存在。首先,一些贫困落后国家的儿童失学率较高。如埃塞俄比亚,尽管自2000年以来的初等教育失学率下降了39%,但2011年的儿童失学率仍高达28%[3]。其次,儿童辍学现象严重。2012年,世界各地有近5800万失学儿童,如布基纳法索、尼日尔、苏丹等国,因受政治冲突或贫困的影响,其失学儿童数量超过了80万。[4]
  初中教育也存在严重的不平等现象。一项对28个国家移民政策的调查显示,40%的发达国家和50%以上的发展中国家禁止移民儿童接受初中教育[5]。合法地位、种族、语言、教育经费等因素会影响儿童接受初中教育的机会,以及结果的平等性。如2000-2011年,老挝的城乡初中生毕业率的差距由29%上升为42%。[6]
  (三)全球成人扫盲教育发展缓慢,教育性别不平等问题严重
  《达喀尔行动纲领》明确指出,实现世界成人文盲率到2015年减半的目标。但到2015年,全球仅有17%的国家实现了该目标,大多数国家的进展较为缓慢,如几内亚的成人文盲率到2015年仅下降了1%。全世界还有约7.81亿成人文盲。[7]
  2000年,《达喀尔行动纲领》和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共同指出,消除世界各国中小学教育中的性别不平等问题;到2005年,消除中小学教育中的性别歧视,到2015年,实现教育的性别平等,重点确保女童能够全面、平等地接受和完成优质的基础教育。但该目标目前尚未实现。首先,在初等教育领域,女童仍处于劣势地位,如在尼日尔和几内亚,约有70%的贫困女童没受过教育。在老挝、莫桑比克、乌干达等国,虽然富裕地区已实现了教育性别平等,但贫困地区的男女入学机会依然不平等。其次,中等教育领域的性别不平等问题严重。到2012年,全球约有63%的国家还没有实现中等教育入学的性别平等。在拉丁美洲国家、加勒比海地区及一些贫困国家,中等教育入学的性别不平等趋势在扩大。[8]
  (四)提高教育质量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2000年,《达喀尔行动纲领》指出,获得优质教育是每名孩子的权利。尽管世界各国不断致力于教育的完善,但是教育质量的提高总是面临挑战。第一,优质教师缺乏,师资分配不均。2012年,全球有29个国家(其中,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占24个)的初等教育生师比高于40∶1;有18个国家初中教育的生师比高于30∶1[9]。学校类型、地理位置、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等差异往往会导致各地的师资分配不均。例如,印度教师的分配因地理位置的差异存在很大差别,2013年,其北方邦(Uttar Pradesh)的学校生师比为41∶1,比哈尔邦(Bihar Pradesh)的学校生师比为38∶1,安得拉邦(Andhra Pradesh)的学校生师比为23∶1[10]。第二,教育资源的配备不足。《达喀尔行动纲领》指出,确保教材、教学设施的有效供给能够提高教育质量。然而,教育资源短缺是很多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困境。一项对撒哈拉以南非洲19个国家的调查显示,只有博茨瓦纳的学校能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教材,其他18个国家的学校的非核心课程的教材十分短缺[11]。第三,教学策略和教育技术的使用面临困难。教学方法的创新、教育技术的运用是当前世界很多国家面临的挑战。
  二、2015年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走向
  2015年5月19-21日,世界教育论坛在韩国仁川举行,会议决定在世界全民教育开展15年以后,国际社会继续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

推荐访问:可持续发展 年后 走向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