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选择题专项练习


  1.商鞅变法中有这样一条内容:“民有二男不分异者,倍其赋。”对其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秦国政府鼓励小农生产
  B.其目的是为了保证税源和兵源
  C.反对寄生和懒惰,提倡自立和勤奋
  D.当时存在人口压力,此举是为限制人口增长过猛势头
  2.下列是卫青、张骞、班超三人因功封侯的名号,对其表述准确的是 ( )
  A.博望侯/定远侯/冠军侯 B.冠军侯/定远侯,博望侯
  C.冠军侯/博望侯/定远侯 D.定远侯/博望侯/冠军侯
  3.与秦汉文化相比,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南北差异明显,南方的文化成就突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
  A.南北分裂,江南经济的开发 B.民族融合,商品经济活跃
  C.民族冲突,江南经济的开发 D南北分裂,商品经济活跃
  4.图一是修建于北魏早期的云冈石窟大佛,图二是修建于北魏中后期的龙门石窟大佛。云冈石窟大佛深目高鼻,厚重凸起,是典型的胡人形象;龙门石窟大佛线条圆润,慈眉善目,颇具中原文化的神韵。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图一、图二表现的大佛形象分别受到印度和中原艺术的影响
  B.图一、图二中的大佛分别是印度人和中原汉人雕刻的
  C.图一到图二中大佛形象的变化反映了当时民族融合的趋势
  D.图一到图二中大佛形象的变化反映了佛教的“中国化”趋势
  5.有唐诗云:“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这则材料反映了 ( )
  ①唐初经济发展的状况②唐政府征收茶税的现象③唐代某些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很高④唐代的商业活动突破了“日中为市”的传统。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6.右图所示是历史上某一时期使用的货币:开元通宝。对其表述准确的是 ( )
  
  ①开始使用于唐高祖武德年间②开始使用于唐玄宗开元年间③它为后世铸钱提供了范式④它为后世铸钱提供了形制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7.唐代广州“其海外杂国若耽浮罗、流求、毛人、夷直之州、林邑、扶南、真腊、于陀利之属,东南际天地以万数,或时候风潮朝贡,蛮胡贾人……舶交海中”。对这段材料的正确理解不包括 ( )
  A.反映唐代我国外贸兴盛,广州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贸易中心之一
  B.唐代广州是当时重要的对外窗口,海上“丝绸之路”是推动唐代广州兴盛的重要原因
  C.材料中的“蛮胡贾人”都是从马六甲海峡走海路来的
  D.材料中的“蛮胡”包括外国人,也含有我国的少数民族人士
  8.右图是北宋前期兵员增长示意图,对其分析正确的是 ( )
  
  ①统治者鼓励地方上尽量多募兵、养兵,防患于未然②宋初削弱地方军事力量的国策发生了变化③北宋政府为抵御边患和稳定内政而扩充军队④宋朝士兵地位和待遇相对优厚,人们参军踊跃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③
  9.无名氏《题壁》诗曰:“白塔桥边卖地经,长亭短驿甚分明。如何只说临安路,不数中原有几程。”对这首诗的解读正确的是 ( )
  ①该诗作者应该是南宋人②南宋时已经有交通地图了③南宋人民渴望收复失地④南宋统治者腐化苟安 A.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 10.元朝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表现在 ( )
  ①设澎湖巡检司,首次直接管理台湾②设宣政院,首次直接管辖西藏③创立行省制度,首次实现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辖④结束分裂,首次出现大一统局面⑤民族融合的深化及回族的形成影响深远⑥对边疆的拓展和开发史无前例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
  C.①②⑤⑥ D.①②⑧⑤⑥
  11.下列关于对宋明理学的表述正确的是 ( )
  ①以佛教和道教思想为基础,体现了“三教合一”的倾向②竭力提倡儒家伦理纲常观念,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③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④由南宋朱熹创立,表明中国儒学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A.①② B.②⑧ C.②④ D.①④
  12下列关于宋词的表述正确的是 ( )
  ①是一种新的文学体裁,它上承唐诗,下启元曲,因产生于宋,故有“宋词”之称②宋人拓展了词的内容和境界,打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③宋词的词风有前后之别,以“靖康之变”为界,后期多以祖国统一为主题,陆游的文学成就就是以这种词为主的④宋词繁荣的原因,既有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也有民族和阶级矛盾尖锐刺激的原因
  A.①③④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13.有一位大臣对皇帝说:“臣少从师业儒时,经具有疏者百无一二,盖力不能传写,今版本大备,士庶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辰之幸也。”该大臣最有可能是哪个时期的人 ( )
  A三国 B东晋 C宋朝 D清朝
  14.大明律和唐律是有区别的,对伦理罪处刑比唐律轻,比如隐匿丧事,唐律流二千里,明律杖六十;而对反逆、强盗等罪则处刑明显比唐律重,比如强盗罪,唐律不得财徒刑二年,得财者还要分等处刑,明律不得财杖一百、流三千里,得财者首从皆斩。下列有关此则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
  A这种差别是中国历史上封建专制统治逐渐强化的必然结果
  B体现了大明律“重其重罪,轻其轻罪”的量刑原则
  C说明明代的统治政策比唐代要严厉得多
  D说明明代的伦理观念比唐代要松弛得多
  15.“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此联为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其出现的背景是 ( )
  A.宦官刘瑾专权
  B.权臣严嵩当道
  C.崇祯帝时,宦官魏忠贤专权
  D.明朝后期,知识分子提倡“经世致用”的学风
  16.假如下列情形反映的是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实情,请判断与元、明、清时期相对应的是 ( )
  ①班主任只管自己的业务学习,不管班级事务,班级各小组实行自治制度②班主任在以班长为首的班委会的协助下管理班级③班主任设立了更多的班长和班委,通过制约与平衡,管理班级④班主任不再设班长,直接领导班委会,管理班级⑤班委会只是班主任的咨询、顾问机构,班主任直接管理小组
  A.②⑤④ B.③④⑤ C.①②③ D.②③⑤
  17.下列是反映历史上选官制度的情形,其中反映宋朝时期的并按时间先后排列的是 ( )
  ①某人在校学习成绩优异,直接分配做官②某人对父母至孝,因此而获官职③某人只知“子曰”、“诗云”,其他一窍不通,但应试能力极高而获官职④某人因诗歌做得好,通过考试获得官职
  A.③②④ B.②④① C.④① D.①④
  18.(明太祖)谕中书省臣日:“朕设科举,求天下贤才以资任用。今所司多取文词之士用之,不能措诸行事者甚重。朕以实心求贤,而天下以虚文应之,甚非所以称朕意也。其暂罢天下科举。”这说明 ( )

推荐访问:古代史 选择题 中国 专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