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苏区社会教育内容探究


  摘 要: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围绕战时中心任务,紧紧依靠群众,从实际出发,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社会教育。中央苏区社会教育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手段多样有效。总结中央苏区时期社会教育的成功经验,对加强和改进当前我国的社会教育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央苏区;社会教育;主要内容;歌谣
  中图分类号:H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558(2018)05-0032-06
   1929年1月,红四军离开井冈山,进军赣南,随后同红五军主力会合,并向闽西发展,相继建立了赣南和闽西苏维埃政府,逐步形成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在中央苏区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巩固、发展过程中,党和苏区政府紧紧依靠群众,围绕战时中心任务,从实际出发,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社会教育,在贫瘠的土地上结出社会教育的绚丽之花。
   中央苏区的社会教育,又称群众教育,主要是指对农民、工人、妇女等人群的教育,其教育形式生动活泼,有夜校、半日校、识字组、识字班、问字所,等等。其中红色歌谣传唱,也是当时社会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通过这条途径,加大了党的基本理论教育,扩大了党的影响,讴歌了党和红军,凝聚了军民力量,最大限度地扫除了文盲、普及了文化知识,倡导了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唤醒了公民权利,提高了公民素质。中央苏区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政治理论教育、文化教育、科学知识教育、妇女权利教育。
  一、加强政治教育,不斷启发工农群众阶级觉悟和进行战争动员
   赢得战争胜利、巩固和扩大红色政权,是革命战争时期的根本任务。在这一大背景下,怎样觉醒工农群众的革命意识、动员他们参军参战和积极投身苏区建设,是苏维埃社会教育的根本任务。江西省工农兵代表大会颁布的《文化教育工作决议案》指出:文化教育要与“目前革命斗争联系起来,使文化教育与工农群众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劳动与知识联系起来,简单说来,就是要使文化教育社会化政治化实际化劳动化。”[1]584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教育人民委员部训令第一号《目前的教育任务》中规定:苏区教育的任务就是“启发群众的阶级觉悟,提高群众的文化水平与政治水平,打破旧社会思想习惯的传统,以深入思想斗争,使能更有力地动员起来,加入战争,深入阶级斗争和参加苏维埃各方面的建设”[2]125。
   以歌谣为手段进行阶级启蒙和战争动员,是党的宣传教育工作的一个创新。早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等领导人就非常重视发挥歌谣的宣传教育作用。当时工农革命军每到一处,就教群众唱革命歌曲。后来古田会议又要求各政治部“征集并编制表现各种群众情绪的革命歌摇,军政治部编制委员会负督促及调查之”[3]14。古田会议之后,中央苏区成立了许多文艺机构,其重要职责就是进行歌谣创作和歌谣传唱。瞿秋白、阮山、思凡、胡底等文艺工作者结合斗争的需要,创作了许多红色歌谣,掀起了红色歌谣运动的高潮。通过红色歌谣运动,丰富了社会教育的形式和内容,提高了社会教育的效果。
   (一)进行党的基本理论教育,不断坚定人民群众的理想信念
   党的基本理论教育是贯穿于中央苏区社会教育的一根红线,指引着中央苏区社会教育的发展方向。为加强红军官兵和群众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央苏区时期,党组织除开设专门的培训机构、印发宣传材料外,还以歌谣的形式把一些抽象的理论口语化、大众化、生活化,用“神仙的光景”“米粮、鱼肉”“乐如仙”等词汇告诉群众什么是共产主义社会。如《苏区景》唱到,“工人做领导呀,保卫真周到。工钱就加多,工时又减少。老板么,不敢乱赶跑呀,女工青工么,利益特别好啊。农民真快乐呀,勿要缴租谷。平分个土地,享福真幸福呀。米粮么,堆得满仓屋呀,顿顿那个吃饭么,有鱼又有肉啊。工农当红军呀,个个是英雄。官长和士兵,待遇两相同呀。”
   (二)讴歌党和红军,不断增强党和红军在群众中的感召力
   一是宣传了党的主张和路线、方针政策,扩大了党的政治影响。《红军三大任务歌》,以歌谣的形式通俗地宣传了红军的宗旨:“打倒帝国主义,铲除封建势力,实行土地革命”。类似的歌谣还有《红军第四军司令部布告》、《十大纲领歌》、《红军纪律歌》和《<工作大纲>歌》等。广大群众通过传唱这些通俗易懂、琅琅上口、易于传播的歌谣,便能明白党的性质是什么,红军的任务是什么。二是讴歌党和红军一心为民、乐于奉献的伟大精神,以取得更多人民群众的拥护。歌谣《苏区干部“十带头”》和《苏区干部好作风》出神入画地刻画了苏区干部的良好形象,充分反映了当年苏区干部事事走在前面、处处模范带头的优良作风,一直流传至今,对树立党和政府的光辉形象起了重要的积极作用。三是歌颂红军英勇善战、机智顽强、勇于胜利。《打吉安》、《攻打上杭城,活捉卢新铭》、《打到漳州去》、《第一次反“围剿”胜利歌》、《第二次反“围剿”胜利歌》、《第三次反“围剿”胜利歌》和《第四次“围剿”胜利歌》等系列歌谣描述了中央苏区时期的一些战斗场景,讴歌了红军机智英勇、勇于牺牲的精神。
   (三)揭露国民党的反动本质,动员群众积极投身革命
   “凉风吹我衣,香花扑我鼻,农村苦耕田,豪绅加利息,老幼男女七八口,忙到终年无饭又无衣,层层剥削真难当,若不革命老是当奴隶。”这样的歌谣在苏区时期,数不胜数。这些红色歌谣控诉了国民党及军阀的滔天罪行,描绘了穷人牛马不如的生活,分析了穷人受苦受难的原因,发出改变命运的呐喊。如《十二月农民苦》,以对比的手法,描绘了“有钱人”与“无钱人”天壤之别的生活:“有钱之人食酒肉,无钱之人食菜根”、“有钱之人食不尽,无钱之人饿断肠”、“路上几多冻死骨,发财人家酒肉香。”
   在激发阶级仇恨的基础上,一些红色歌谣又通过描写苏区的美好生活和欣欣向荣的景象,鼓舞广大红军官兵上前线,同仇敌忾英勇杀敌,保卫苏维埃红色政权。《赣南一片红》、《红天红水红满天》、《全苏代表大会组歌》、《苏区景》、《苏维埃农民耕田曲》、《多开荒地与荒田》和《播谷歌》等类似歌谣描写了中央苏区各项建设欣欣向荣的景象及工农群众当家做主的无比喜悦之情。

推荐访问:苏区 社会教育 探究 中央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