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视角下我国农民收入增长问题研究


  摘要:“三农”问题实际是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结合历史经验和现实情况,实现农民增收只靠农民自身或者说仅从“三农”内部解决是难以实现的,放眼从外部想办法,充分发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乡村”的重大作用,统筹城乡发展,才能彻底解决“三农”问题。
  关键词:城乡统筹;收入增长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为解决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指导。统筹城乡发展是指将城市和农村的发展统一协调考虑,改变“城市工业,农村农业”的孤立发展,树立工农一体化的经济社会发展[1]。因此,城乡统筹包含了建设城乡统一的财政体制、税收体制,也涵盖了包括就业制度、教育体制等的社会协调发展,不只是经济的概念,而是政治、经济、文化相互协调的统一体,是个城乡关系问题,是过去城乡一体化、城乡协调发展等观点的一个延续和发展[2]。
  一、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取得了大幅度提高,农业和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然而,从横向来看,农民收入水平提高的速度却总是落后于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更落后于城镇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的速度,使得农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城乡二元结构的横沟越来越大。近年来,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不断拉大,综合考虑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非货币因素,城乡收入差距在世界排名中居前列。
  “一号文件”提出统筹城乡发展,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这意味着我国“三农”发展将在统筹城乡发展的新理念带动下,呈现出新趋势。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把城镇与乡村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系统中、摆在同一位置对待,把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放到工业化和城镇化中综合考虑,通过体制改革和资源要素结构的调整和再平衡,扭转目前存在的“城市腿长、农村腿短”的局面,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3]。至此,城乡统筹作为解决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消除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的根本路径被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局度。
  二、造成农民收入增长问题的根本原因
  农民收入增长问题主要表现在收入的增幅下降,增长滞后,城乡差距增大和收入不稳定。
  农民收入问题的机理有四种解释:必然规律说认为这是基本经济规律以及农业自身所属的成本递增、收益递减技术类型共同作用的结果。发展阶段说认为90年代以后,我国会进入一定程度的结构性、区域性过剩的新阶段,农产品价格提高、农村劳动力输出将不再大幅度促进农民增收。制度阻碍说认为市场经济时代的农产品收购价格保护制度使农民的利益大量地流失到了垄断部门手中,伤害了农民的利益。政策失误说认为长期的“重城镇,轻农村”的发展战略以及一系列宏观调控应该对其负责。
  立足现实生活,造成农民收入增长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人均土地太少且土地破碎化,机械化程度不高。广大农村地区土地分配按人头计算,面积有限,与西方的农场面积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加上我国地形多样,地貌多样,给从事机械化农业生产增加了难度。
  农民对土地的依赖和渴望使农民离不开土地。这样产生的直接结果就是每家都会种地,每家都种的不多,规模小,利润率低,这种投入周期长回报率低的工作方式直接导致了农民收入低。户籍制度,福利保障,学历或者技术制约限制了农民用工的流转。即使部分农民摆脱了对土地的依赖,但是立足城镇也并非易事。
  中国农民收入问题成为各界关注的问题主要在于与城市居民相比,两者平均收入水平、收入增长速度和收入稳定性存巨大反差。对于促进农民收入增长、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仍没建立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框架和实操体系。
  三、解决农民收入增长问题的对策建议
  在国际市场影响日益加大以及农产品买方市场下,通过提高农产品价格或增加农产品产量来实现农民增收都难以凑效,农民增收难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就业不充分,还在于要素市场不完善以及制度障碍导致的劳动力向外转移的困难,土地流转和农业吸引资金的困难等。
  在城乡统筹视角下,选定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战略性调整、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村土地有效流转、以及财政支农作为工资性、经营性、财产性以及转移性等方面收入的核心手段和关键突破口,将能有效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
  本城乡统筹视角下做好农杓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能够实现农村劳动者收入的工资化,能够消除城乡收入差距,能够减小农民因素质偏低而造成的收入增长的内生缺憾,能够促进农民增收、农村工业化以及国民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最终有效提升农民的工资性收入水平。
  (二)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有关部门支持、引导、鼓励农戶结合自身实际参与到合作式农业发展方式中、将个体经济发展方式逐渐向合作式方向发展,逐渐朝建立农村经济发展品牌方向前进。合作式的发展包括了家庭式模式、专业生产户、农村企业、普通农户相结合的发展方式,各生产方式的相互结合,推动了农村生产经营组织的经营水平提高以及和合作的深入,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可持续发展渠道。另一方面,现行土地法规和农地征用制度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地的有效流转,造成了农民土地财产的严重损失。
  (三)做好国家财政支农支出和政策辅助
  大力实施并科学有效地做好国家财政支农政策是提升农民财产性收入水平的核心手段和突破口,以城乡统筹为视角,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完善支农政策和制度、规范财政支农行为。
  通过加大资金的投入,制定优惠的政策,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国家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吸引外资进入,驱动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对乡镇企业而言,应该在政策、税收等方面对其施行优惠政策,促使其发展壮大。找准农村区域经济的节点是农村区域经济新增长的关键,政府除了制定相关政策给予发展优惠外,县级政府部门还应积极开展调研,制定发展计划,用项目争取投入,吸引外资,培育龙头企业,促进农村经济多样稳定发展。
  四 小结
  由于二元结构的束缚,农村市场要素不完善,因此解决“三农”问题,需要跳出“三农”的范围。以城乡统筹发展的视角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做好国家财政支农支出和政策辅助。把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作为总目标,以发展的眼光,统筹思路,解决城市和农村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孙永芹. 协调城乡和谐发展的财政体制改革初探. 现代经济信息, 2013 (19) :188-188
  [2] 李兴洲. 职业教育有效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理论研究. 教育学报, 2009 , 5 (5) :115-120
  [3] 马晓河.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要关注几个问题. 农村实用技术, 2010 (7) :8-10
  作者简介: 孙博(1976 - )男,讲师,研究方向:农村经济,供职于民权县委党校。

推荐访问:统筹 农民收入 城乡 视角 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