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评估困境及改进路向


  [摘要]宏观经济政策已成为宏观经济发展最大的外生变量。由于主体界定不清、资料和经费相对不足、评估标准差异性大以及缺乏必要的保障机制,宏观经济政策评估已陷入困境。针对这些评估困境,文章认为,对宏观经济政策进行有效评估,需要经济管理部门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大力度调整评估体系,制定切合实际的宏观经济政策。
  [关键词]宏观经济政策;评估;改进
  [中图分类号]F1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6X(2011)08-0040-03
  
  一、宏观经济政策评估的重要性
  
  宏观经济是国民经济及其经济活动和运行的总体状态,宏观经济的有效运行和健康发展离不开正确政策的引导,宏观经济政策是有效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手段,其制定事关宏观经济政策措施的成败(姜爱林,2010)。正确的宏观经济政策既确定了国家一定时期内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行动准则和战略原则,也为国家宏观经济的发展态势提供了具体的实施方案,是南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收入政策、产业政策、消费政策和信贷政策等一系列政策组成的体系,也是指导一定时期内国家宏观经济走势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国家要发展就要制定科学的宏观经济政策,实施有效的政策管理,既要处理好宏观经济整体运行中各个部分的关系,也要处理好宏观经济发展对政治、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制约关系,实现经济、社会、文化的协调发展。
  宏观经济政策运行离不开有效的政策评估,评估对政策发展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的事实已受到政策学家们的普遍认同。因此,制定科学的适合我国宏观经济发展的政策,形成健全的宏观经济政策,就要重视政策运行中的评估环节。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宏观经济政策的评估可以对宏观经济政策的系统、过程和结果进行综合效益和效率的评价,从而决定宏观经济政策是否对宏观经济的发展有指导意义,促进和规划作用的大小如何,便于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者改善政策系统,提高宏观经济政策的质量,有效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的终极目标,推动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
  2.宏观经济政策的评估可以全面考察和分析政策运行各个阶段的情况,为宏观经济政策的具体实施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也为今后宏观经济政策的完善、变更和终结提供现实依据。宏观经济政策有效与否关键要看该政策对宏观经济运行的推动效果,根据推动效果政策评估才能决定宏观经济政策需要延续还是废止,这也减少了政策无效对宏观经济发展的制约。
  3.宏观经济政策的评估是评价宏观经济政策执行效果的标准。随着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研究的深入,各级政府经济管理部门已经认识到宏观经济政策的指导能够影响政策的执行力,对宏观经济在现实生活中的走势会产生重大影响。通过宏观经济政策评估才能够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程序化,从而保证了宏观经济运行的规范性。
  总之,宏观经济政策的评估要求评估主体采取一定标准和程序对宏观经济政策的效益、效率及价值进行评价,取得有关宏观经济政策运行方面的信息,是一种具有特定标准、方法和程序的政治性活动(陈振明.2003),也是宏观经济政策运行的必要保障。作为一种重要的政治行为,宏观经济政策的评估对改进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系统、克服宏观经济政策运行的弊端和障碍、增强宏观经济政策的活力、提高宏观经济政策的水平都有重要作用。它已成为我国各级政府经济管理部门处理宏观经济发展问题的重要工具,也是合理配置经济资源的有效手段。因此,各级政府经济管理部门只有高度重视宏观经济政策的评估,才能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的发展目标,推动我国宏观经济的良性发展。
  
  二、我国宏观经济政策评估的困境
  
  随着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分析和研究的深入,政策评估体系有了一定的基础,为我国宏观经济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提供了有力保证,宏观经济政策评估也日益提上日程。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研究起步晚、叫间短。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研究还停留在浅层次分析或经验判断的基础上,对宏观经济发展起导向作用的政策也相当欠缺,其辐射和带动作用远远没有发挥出来,其评估也没有形成健全的体系,政策效率依然较低。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宏观经济政策的评估主体界定不清。美国政策科学家戴伊认为,社会精英阶层的偏好、大众传媒的舆论导向及政府与各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在确定什么样的政策目标时起着特别关键的作用,在政策目标确定后各利益集团的博弈在决定怎样制定时又起着重要的作用(THOMS R.DYE,1995),只有分清各评估主体在宏观经济政策评估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其权力配置关系,避免评估中的不公正现象,才能保证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运行。我国现行的宏观经济政策评估主体只局限于政府经济管理部门,没有扩大到其他主体,评估主体相对单一。特别是公众对宏观经济政策并没有真正了解,也不理解宏观经济政策的指导作用,无法提升宏观经济政策的整体质量。社会的转型已使我国形成政府选择与非政府选择、公益与私益博弈、公平与效率交叠、新旧体制交替、社会公共资源重新分配的格局。这一变化使宏观经济政策评估主体变得相对复杂,呈现出混合型的状态。这样,谁来开展政策评估、采取哪些评估方法、开展政策评估各主体权力如何分配、对评估主体如何界定等都成了宏观经济政策评估面临的首要问题。我国对宏观经济政策评估主体未做明确规定,必然会影响政策评估的信度、效度以及政策效率的实现。
  2.宏观经济政策评估的重视程度不够,资料和经费相对不足。由于我国只重视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忽视了评估环节,政策评估相对薄弱,经济管理部门搜集有关的资料和信息积极性不高。资料和信息是开展政策评估的前提和基础,如果缺乏这些足够的与宏观经济政策相关的资料和信息就无法开展有效的政策评估。某些地方政府经济管理部门为了迎合上级检查,突击开展的评估由于不贴近宏观经济政策的实际情况,所获取的资料和信息不完整、不精确甚至不正确,影响了宏观经济政策评估的过程和结果。另外,宏观经济上的投入本身是巨大的,而对评估的不重视也造成政府经济管理部门不愿意支付宏观经济政策评估的资金、办公设施以及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成本,使宏观经济政策评估所需的经费严重不足。宏观经济政策本身蕴含着巨大的资源配置,而我国对评估的重视程度低造成宏观经济政策评估所需要的经费严重不足,又形成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制定机关和执行机关之间经费分配的博弈局面,评估主体无法获取评估的必要经费,活动难以持续开展,使评估在多数情况下只作为一种形式。
  3.宏观经济政策评估标准差异性大,无法达成一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原则上是由国家统一规定,具体由各地

推荐访问:进路 困境 评估 宏观经济政策 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