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纺织品:保持国际竞争力迫在眉睫


  2011年12月份以来,为应对加速下行的经济风险以及日益严峻的债务危机,各国经济政策频出,欧元区以及一些新兴国家降息,国内存款准备金率3年来首次下调。全球纺织消费持续陷入低迷,国内棉花收储成交量显著放大,棉纺织企业采购国内新棉积极性不高,反之由于国内外棉花差价的拉大,2011年年底两个月进口棉花大量到港清关,国外低价棉纱进口量增加,对我国纺纱织布企业生产或造成一定冲击,未来趋势与发展值得我们密切关注。
  一、近年来棉制纺织品进口量的变化
  1、棉纱、棉织物进出口量变化
  
  棉纱线(含纯棉纱和棉混纺纱):近十年来我国进口纱线量的增幅远大于出口纱线量的增幅,照此趋势,预计未来纱线总的净进口差额将不断扩大。
  棉织物(含纯棉布和棉混纺布)一近十年来,我国棉织物一直为净出口国,而且净出口量的年均增速很高,预计未来出口量将继续增加,说明我国织造水平逐步提高,加上内销的巨大用量,织布用棉纱线的需求不会下降。
  2、分品种进出口量、价格变化
  纯棉纱:我国进口的纯棉纱线的特点是单价较低,以中粗支纯棉纱为主;而出口纯棉纱线价格高于进口的一倍,应以中高支纱线为主。近十年来,纯棉纱线的净进口量明显趋增。
  棉混纺纱线近年来进口量、出口量相当,增速的拐点在2007年发生逆转,进口超越了出口增速,进口量快速上升,但进口棉混纺纱的价格低于出口价格一倍有余,说明大量进口的是中低档棉混纺纱,净进口棉混纺纱线量预计继续增加。
  纯棉织物:我国是绝对的净出口国,但自今年5月份起,出口量同比连续几个月为负增长5%左右,远远低于其他产品的出口增速,值得注意。
  棉混纺布:我国是绝对的净出口国,且近几个月出口同比保持住了20%左右的增长,但环比有所下降。
  
  总体来说,棉纱线的进口对我国纱线生产有所影响,特别是低端棉纱的进口增速趋高,势必对我国棉纱产品造成冲击;棉织物的进口量较低,尚不能对我构成威胁。
  3、棉纱进口主要国家
  与前五年相比,我国进口纱线的主要来源国除了传统的巴基斯坦保持在33%之外,印度的份额从7%上升到今年的12%,越南的份额从过去几乎没有猛增到今年的11%,此外来料加工的纱线进口则下降了近10%。
  上图看出,未来我国进口越南的纱线将会快速增加。
  4、2011年棉制纺织品服装出口量减少,国际竞争力有所降低
  2011年1~10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为2058亿美元,同比增长22.8%,但其中棉制纺织服装出口额同比增幅普遍低于平均水平,而化纤制品贡献率较大。
  从出口金额来看,全国棉制、化纤纺织品服装同比均有显著增长,其中化纤制品增幅在30%左右:而从出口数量来看,虽然化纤制品呈现增长态势,但棉制品同比均出现下降,其中棉纱同比降幅超过24%。同时,2011年1~9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在欧盟25国、美国、日本的市场份额分别为39.9%、39.7%、74.7%,同比分别下降1.1%、1.5%、2.5%。以上数据表明,我国棉制纺织品及服装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有所下降。
  二、我国棉纱线竞争力分析
  1、纺纱产能、产置世界第一
  中国棉纺织业占据着全球纺织的重要地位,截止2010年末,中国拥有细纱环锭1.2亿锭、气流纺232万头,另有喷气纺7万头,纺纱能力位列全球第一,环锭纺纱锭的数量占到全球的半壁江山。
  2010年,我国总计生产了各类纱线2700多万吨,从纯棉纱到纯化纤纱、从棉/涤纶、棉/粘胶混纺纱到棉,氯纶、天丝、竹纤维等各类新型纱线,我国可生产的纱线种类繁多、品种齐全,纱线产品的综合竞争力和总体实力较高。
  2、后道产业链完整,消化能力强
  
  除了强大的纺纱产能,我国还拥有织機126万台、年产各类梭织布约800亿米,此外,后道工序有印染加工能力约540亿米/年、针织服装加工能力164亿件/年(约1000万吨)、梭织服装加工能力121亿件/年,因此,我国对各类纱线的需求量巨大,消化能力强,产业链前后配套完整,总和竞争优势明显。
  3、生产设备水平提升较快,但总体水平还需提高
  近年来,随着国产纺纱机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棉纺织企业技术改造的步伐加快,纺纱技术向短流程、自动化、连续化、高速化、信息化方向发展,棉纺企业通过与纺机生产企业的科技攻关以及相互协作,缩小了国产装备与国际先进装备的差距,纺织企业应用国产装备数量日益增加。
  到2010年,我国棉纺行业清梳联使用率47.7%、自动络筒机使用率55%,但仍分别比国际平均水平低133%和40%,全自动精梳机、细络联、粗细络联应用比例更低,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纺纱企业先进设备的占有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4、新技术新产品消化吸收快,但创新能力低
  随着转杯纺纱、紧密纺纱、喷气涡流纺纱等新型纺纱技术的应用,各种新型纤维的开发与应用,我国纺纱企业为下游工序加工出了风格迥异的各种纱线新品种,不仅满足了市场需求,也给企业带来较好的效益,特别是在紧随市场变化、消化学习为己用方面,我国企业能力较强,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但另一方面,自主创新开发的能力不高,新产品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平均不超过1%,仍然很低,因此往往不能真正分享到新产品的丰厚利润,棉纺行业主体产品的差异化程度低,常规产品的占比较大。
  5、能源、人工等成本快速上升,竞争力受影响
  近年来,我国不断上调工业企业用水、用电、用汽的价格,仅与韩国相比,在用电成本方面,韩国棉纺织企业用电成本为0.065美元/千瓦时,约合人民币0.42元/度,而我国纺织企业用电普遍在0.65元/度,即我们的用电成本高于韩国54%。
  
  此外,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各行各业发展都很迅速,2008年纺织行业的工资平均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8%,由于劳动条件和环境相对于其他服务业较差,青年一代学习从事纺织的意愿较弱,到2010年,随着技术进步的提升,纺织行业职工的平均工资已经接近、或已超过一些行业。目前的主要问题是:其一是缺少优秀的技术管理人员,一方面,较高学历的年轻人不愿从事技术类工作;另一方面,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缺乏管理经验,其二是缺少一线的熟练工人,青黄不接的现象已影响了行业的发展和产品质量的提高,也将影响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6、产品竞争过渡,行业自律水平低
  尽管我国纺织产能较大,但各企业的生产规模差异大,以中小企业为主,在规模以上企业中,3万锭以下纺纱企业占72%,年销售收入在2000万元以下的占50%。这些企业基本上是各自为政,自律能力较弱,薄利多销打价格战的现象时有发生,使得行业整体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整体利润受损。
  2011年纱线等产品价格~路走低,我们的纺织企业争相降价,缺乏行业自律,产品同质化程度

推荐访问:棉纺 迫在眉睫 织品 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