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方公共服务拥挤性与财政支出结构优化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cjkx/cjkx201405/cjkx20140508-1-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cjkx/cjkx201405/cjkx20140508-2-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cjkx/cjkx201405/cjkx20140508-3-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cjkx/cjkx201405/cjkx20140508-4-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cjkx/cjkx201405/cjkx20140508-5-l.jpg
  [内容摘要]分权下的地方政府竞争与溢出效应会导致政府财政的支出偏向问题。现有研究多从经济绩效的角度讨论财政结构优化,不能较好地处理公共服务的供需匹配和其效用的滞后性。为此,本研究主要从公共服务拥挤性的角度入手,以供需匹配程度分析财政结构优化问题。证实检验结果显示:从全国看,中国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总体规模已经高于最优水平,一方面应该控制基本建设投入和公共服务成本支出.另一方面要不断增加教育和社会保障支出;从地区差异看,各地区公共服务的拥挤性存在显著差异,财政支出结构优化需要考虑地区特征,应将基础建设和医疗卫生投入从东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关键词]财政支出结构;公共服务;拥挤性
  一、引言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财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公共服务需求的提高不可避免,政府供给公共服务的责任越来越大,政府规模随之不断膨胀。如何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已经成为在控制政府规模前提下满足公共服务需要的关键,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财政支出结构一直是学者关注的焦点。许多研究指出,分权下的地方政府竞争与溢出效应导致财政支出存在着激励偏向问题。张美玲将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同一些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进行了比较,发现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存在多方面的支出偏向。比如:经济建设费所占比重虽有所下降,但仍占较大比重;科教文卫与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支出虽逐步提高,但仍明显不足;行政管理费支出急剧膨胀,加重了财政负担。傅勇和张晏认为,中国式的财政分权与以经济绩效考核为主的政府竞争是造成这种“重基本建设、轻人力资本投资和公共服务”偏向的主要原因。他们通过实证检验进一步指出,政府竞争会加剧财政分权对政府支出结构的扭曲,竞争对支出结构的最终影响取决于分权的程度,而且1994年以后包括科教兴国与西部大开发在内的重大政策并没有对种状况起到缓解作用。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并有效优化中国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结构,许多学者检验了公共财政各类支出对经济绩效的影响。郭庆旺和吕冰洋等检验了中国1978-2001年的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率的关系,发现虽然财政生产性支出与经济增长正相关,但财政人力资本投资与科学研究支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更大,且高于物质资本投资。王春元分析了中国1978-2006年的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主要得到四个结论:一是教育支出对经济绩效具有促进作用,二是经济建设性支出与经济绩效存在负相关关系,三是国防和行政管理支出都有损于经济绩效,四是医疗卫生支出与经济绩效的关系在统计上并不显著。曾娟红和赵福军也得到了基本相同的结论,即经济建设支出与行政管理支出有损于经济增长,社会文教支出和国防支出促进经济增长。张钢和段澈还发现财政支出在不同地区的表现有所不同,比如经济建设与行政管理费支出在东部和中部的较发达地区已经有损于经济增长,但在西部的欠发达地区仍有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
  现有研究多以经济绩效为标准,通常认为应增加促进经济绩效的财政支出类别,缩减有损于经济绩效的财政支出类别。这种分析的实质是检验政府行为的生产性与否。其中可能弱化了两点:第一,以经济绩效为标准容易忽视公共服务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第二,容易忽视公共服务收益的滞后性,虽有不少研究考虑了这一因素,但滞后期却很难确定。从需求角度看,政府供给公共服务应该满足实际需求,因此,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应更多的关注需求因素。基于此,本研究将以供需匹配程度为标准讨论中国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问题,为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供实证依据。
  二、模型设置
  衡量供需匹配程度需要了解需求情况。与私人物品不同,公共服务的公共物品特征使得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个体具有隐藏偏好的激励。其中,中间投票人定理指出,以投票形式决定的地方公共服务供应水平反应了中间投票人的实际偏好。在此基础上,Borcherding和Deacon以及Bergstrom和Goodman提供了一个估计公共服务拥挤性与分析供需匹配程度的基本模型。
  可以看到,公共服务需求主要受公共服务单位成本、共同享有的人口规模及中间投票人的可支配收入三个因素的影响。为了模型估计的稳健性,还需要在此基础上增加必要的控制变量。显然,人口结构特征、经济发展阶段和地区范围等地区特征是影响公共服务需求的重要因素。
  第一,由于个体偏好存在显著差异,因此,人口结构特征会影响公共服务的需求类型与数量,包括生活状况、年龄分布、种族构成和家庭结构等诸多因素。
  第二,经济发展阶段是影响地方公共服务需求的关键因素。一方面,经济发展阶段影响着产业结构,不同产业结构所需要的公共服务完全不同。制造业所需要的基础设施、金融体制和法律环境等公共服务资源与农业不同,信息社会时代所需要各种公共服务资源与制造业也不一样。另一方面,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社会对于公共服务的需求也明显不同。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经济增长需要拥有一个良好的生产性投资环境,公共服务需求更多地表现在交通、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方面。当经济进入成熟阶段后,城市竞争力的提高需要一个有利于自主创新的发展环境,公共服务需求更多地表现在教育、科技、文化等软实力建设方面。
  第三,地域范围也会影响地方公共服务需求。人口密度通过改变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成本影响需求。美国房地产研究协会发现,与人口密度较高的紧凑型发展模式相比,低人口密度的蔓延式发展模式提高了公共服务的成本,并进一步指出公共服务成本是辖区面积的函数。Burchell和Lowenstein等发现,高人口密度城市可以节约13.4%的道路成本和3%左右的其他基础设施建设成本。Holcombe和Williams进一步发现,人口密度对不同类型的公共服务成本存在着不同影响。王德祥和李建军对中国经验数据的检验也说明地域面积与人均财政总支出、支农支出和教育支出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推荐访问:中国 公共服务 拥挤 财政支出 结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