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爱上”英国,半数资产移师


  “我1940年到香港,对这片土地有特别的感情,身为中国人,永远都是中国人。我绝对不会从香港撤资,我说话很少那么坚定。”去年8月,李嘉诚在和记黄埔集团(下称和黄)中期业绩会上如此表白。
  一年后,和黄的中期业绩大会如期举行,却罕见地取消媒体见面会。在过去10年中,李嘉诚从未缺席任何一次中报发布后的媒体见面会,并会逐一解答记者提问,从教育到香港的政治问题,无所不包。如果李嘉诚再次回答是否要从香港撤资的问题,他的态度是否还会如此“坚定”?
  经济数据显示,李氏家族越来越流露出浓厚的“欧洲情结”。到目前为止,约半数的公司资产已转移至欧洲,3年累计海外并购额高达1445亿港元。7月底,香港传出和黄要抛售百佳的消息,更让港人心头一震。如今,李嘉诚的投资逻辑很好地诠释了一句话:大中华区好似一个商业围城,城外的人想冲进去,而城里的人却想逃出来。

出售“现金牛”百佳?


  7月22日,据香港大公网报道,和黄拟出售有40年历史的百佳超级市场业务,掀起全港关注:李嘉诚要“脱港入欧”吗?
  尽管和黄澄清,目前正就百佳超市零售业务进行策略性评估,但不保证评估会达成交易,并强调无意从香港撤资。李嘉诚也称其为正常商业活动,请勿胡乱推测。不过,李氏家族一向被视为香港投资的风向标,仅凭一两句话怎能阻止市场的猜测。
  香港《文汇报》报道称,自百佳超市爆出卖盘以来,市场屡传包括私募基金KKR、华润创业,甚至远至澳洲的零售商Woolworths及Wesfarmer等,均想争购这只和黄的“现金牛”。
  百佳超市是和黄旗下屈臣氏集团的子公司,2012年,和黄总收益达3984亿港元,其中香港业务占634亿元,而零售业务便占到整个香港业务收入的一半以上。百佳超市营业收入为217亿港元,占和黄整体营业额5.5%左右。从全行业格局来看,百佳超市也占据着绝对的寡头垄断地位,其33%的市场份额目前稳居香港零售超市行业第二,遥遥领先于排名第三的华润万家。
李嘉诚本人对英国有特殊的感情,今年 4 月,在英国铁娘子撒切尔夫人葬礼的宾客名单中,李嘉诚是极少数受邀华人之一

  李嘉诚愿意放弃这样一个在集团内部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在行业中具有绝对垄断地位的业务,其背后有多方面考虑。虽然百佳的营业额超过200亿港元,但毛利率仅为2%-3%,回报率偏低。此外,700多万人口的香港市场容量有限,未来零售超市业务的增长空间也面临瓶颈,而百佳超市在过去几年拓展内地市场的努力一直遭遇挫败。
  “出售百佳将可以使和黄获得超过20亿美元以上的现金流,这对其重组欧洲的3G业务以及购买欧洲基建资产和电信资产将带来现金支持。”不少投行人士分析表示。

“几乎买下了英国!”


  自从任命长子李泽钜为拓展英国业务的先锋元帅,仅3年时间,李氏家族某种程度上,已经主宰了英国的经济与民生。
  2010年,李嘉诚以长子李泽钜为先锋,长江基建、电能实业和李嘉诚基金会为后盾,联手击败由澳大利亚麦格理、阿布扎比投资局和加拿大养老金组成的财团,斥资58亿英镑从法国电力公司手中买下英国电网业务。
  休整不到1年,李泽钜再次出手,以24.1亿英镑拿下英国水务公司(NWG),并兴高采烈地开香槟庆祝。10个月后,长江基建高调出击,花费6.45亿英镑收购英国配气网络(WWU)。
  短短24个月内,长江集团一跃成为英国最大的单一海外投资者。单在基建方面,长江集团就为英国1/4的人口提供配气服务,旗下的英国电网掌控英国30%的电力供应,英国水务公司则为超过7%的人口提供食用水。2012年,李泽钜还曾雄心勃勃地进军英国的航空业,参与曼彻斯特机场下属两个机场的并购。英国人惊呼李氏“几乎买下了英国!”
  事实上,李嘉诚本人对英国有特殊的感情,其生意发迹于香港英治时代,整个公司的人员都对英国法律、会计以及人脉关系非常熟稔。今年4月,在英国铁娘子撒切尔夫人葬礼的宾客名单中,李嘉诚是极少数受邀华人之一。与此同时,受金融危机影响,英国资产价格又处于千载难逢的底部,这让他怎能不出手?
  今年6月,由控股母公司长江实业牵头,李嘉诚豪掷97亿港元收购荷兰最大的废物转化能源公司AVR共计35%的股权。而李嘉诚对欧洲的偏爱并非一时兴起,早在1999年,和黄就成功入主有欧洲心脏之称的荷兰鹿特丹港,占领欧洲贸易水道的咽喉。2005年,屈臣氏集团收购法国最大香水零售商Marionnaud Parfumeries SA,并大规模扩建欧洲码头,利用其庞大物流网络配合零售业迅速扩张。

香港人不再“爱”他?


  7月29日,李嘉诚已度过85岁生日,他的海外版图却如日中天。英国、以色列、爱尔兰、荷兰、奥地利、新西兰、澳大利亚、加拿大,到处都是李氏帝国的身影。
  与正在“受宠”的海外市场,特别是欧洲市场相比,香港倍受冷落,3年内仅有两起并购。
  根据和黄提供的公开资料,2010年以来,长和系在香港和中国内地以外完成10笔收购,涉及金额约1445亿港元,其中欧洲地区占比高达97.1%。在香港,李嘉诚在2010年耗费57亿港元增持国际货柜码头的权益后,仅在今年3月,支付39亿港元收购亚洲货柜码头股权的所有权益。
  颇具讽刺的是,收购亚洲货柜码头不到3个月,香港就爆发码头工人罢工运动,前后历时40天。最终,和黄屈服于压力,加薪9.8%才解决劳资纠纷。截至6月底,和黄港口业务的EBITDA(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按年仅微升2%,与和记电讯香港并列为盈利增速最慢的子公司。

推荐访问:移师 英国 资产 爱上 李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