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类专科学生就业思想探析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cgjj/cgjj201013/cgjj20101322-1-l.jpg
  【摘要】结合洛阳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2010届大专毕业生和2011届大二学生的就业思想调查问卷,并通过座谈和个别交谈等形式,分析了材料类专科毕业生就业思想的特点,就业困难的原因,初步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材料;专科学生;就业思想;措施
  
  我国是制造业大国,而材料是制造业的基础和柱石[3],材料类专科毕业生基本上都是从事的一线工程技术人员,所以他们能否很好的就业将直接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为此,笔者对洛阳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的材料工程技术、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及复合材料应用技术三个专业专科学生进行了不记名问卷调查。07级投放问卷255份,回收问卷254份,问卷有效率约100%;08级投放问卷360份,回收问卷357份,问卷有效率约100%。除此之外,结合部分问卷内容,还通过座谈、个别交谈等形式,以期用充实的量化数据和客观的定性资料来描述材料类专科学生的就业状况。
  
  1.毕业生就业思想分析
  
  1.1 毕业生走向多元化,求知欲增强
  调查结果显示(表1),08级学生计划升本的高达43.7%,其中有65.2%的学生升本是因为就业压力大,13.5%的学生选择升本是为了提高自己将来在就业竞争中的实力,21.3%的学生升本是以此为跳板继续考研;40.4%的学生打算毕业后找工作;其余有计划报考公务员的、参军的、自主创业的等,表现为走向的多元化。而对于正面临就业的07级学生来说,实际报考专升本的仅占17.3%。准备就业的占63.4%,但工作两年后计划考研的比例明显上升;真正自主创业的学生甚少;而实际择业时听从父母安排的比例明显较大,可见,好多学生择业没有自主性,受父母的影响很大。
  1.2 毕业生求职意向理想化,专业热情有所降低
  毕业生期望值过高,“精英教育”阶段的“学而优则仕”的观念依然存在[4]。从调查结果看,08级和07级学生就业前期望值都非常高,想去发达城市的分别为38.8%和31.2%,愿意去西部发展城市就业的仅占到15.2%和12.3%;实习期满后期待的月薪水平2000-3000元的比例分别为68.8%和70.6%,1500元以下的为10.9%和10%,一点也不符合社会现实;材料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往年毕业去向主要是水泥行业,近两年有冷清趋势(表2),07级实际到水泥行业就业的仅占34.5%,远远低于05级的85%左右,而玻璃、陶瓷等行业更是无人问津。对最终就业单位的满意度调查发现,仅27.4%的学生对自己签约的单位表示满意,51.6%的表示基本满意,约1/5的学生表示是不理想的选择。
  1.3 毕业生价值取向多元化,理想与现实差距大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新旧观念的碰撞和中外文化的反差等因素的影响,毕业生的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趋势[1]。从表3可以看出(部分学生选两项),08级以及07级学生求职前,大部分学生打算从事技术(39.5%和32.5%)、管理(39.5%和35.7%)和营销(17.7%和22.6%)行业,而愿意从事商人(3.5%和8.9%)、工程师(3.5%和6.4%)、教育培训(23.8%和26.4%)(大部分为女生)、普通工人(0.8%和0%)等工作的比例非常小。但从07级实际就业的岗位来看,从事技术人员和普通工人的比例非常大,分别为68.5%和24.6%。由表4可知,约三成的学生求职前打算去国家行政机关或事业单位,而去当前就业市场最大的买方民营企业的几乎没有。从07级实际就业的情况看,现实和同学们的理想几乎相反,实际签到国家机关或事业单位的比例为0,签约到民营企业的比例为13.9%。可见,现实和理想差距很大,说明我系学生的就业观念还不适应社会实际需求。
  1.4 毕业生就业主体意识被动
  当前国内各大院校的毕业生,其就业主体意识在择业过程中逐渐增强,而从调查结果看,我系学生的主体意识还有待提高。大多数毕业生开始注重求职行业的发展前景、个人的发展机会以及能否学到好的技术经验。另外学生求职主要依赖于学校,约70%的学生依靠学校招聘,希望用人单位主动找上门,由学校向用人单位推荐。积极走出校门,到市场去竞争,争取用人单位的信任和支持的08级毕业生比07级高出1倍多,但也仅仅为58.8%,远低于广州大学土木工程系本科毕业生的81.2%[1]。1/3的毕业生找工作仅仅用了一个星期(校内招聘),而52.4%的学生找工作花费低于200元钱,可见,我系毕业生就业时还有一定的被动性。
  1.5 学校就业指导的实际效果有待于提高
  在您对学校就业指导的看法的调查中,60.8%的学生认为学校就业指导一般,有一定的作用,20.6%的学生认为非常实用,能对自己就业成功起到重要作用,7.8%的学生认为没有太大的作用,还有10.8%的学生表示说不清楚。在对学校就业指导,您希望获得哪方面信息的调查显示,74.5%的学生表示希望获得应聘技巧,67.7%的学生希望获得相关专业的用人单位信息,以便自己联系用人单位实习,38.2%的学生希望了解到就业法律、政策和专业指导,33.3%的学生希望获得求职心理辅导,35.3%的学生想在就业指导课中得到一定程度的求职心理辅导和职业规划指导,59.8%的学生希望了解专业出路,52.0%的学生希望了解到目前本专业的就业情况,尤其是真实的就业率。
  
  2.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2.1 就业指导体系不完善,缺乏专业教师的积极参与
  据调查,就业指导课主要是由一些从事学生管理的老师来上,他们多是非本专业的教师,对学生的专业情况了解甚少,主要是对学生毕业前的就业形势进行分析和讲解一些求职技巧,以提高就业率,这远远不能满足学生今后发展的需要。
  2.2 毕业生对自身求职定位不准,缺乏社会实践
  大学生在对解决就业难的切实方法及自身求职因素的把握上则出现了多样的迷茫状况。调查显示,大学生认为在求职过程中最困扰他们的因素是对社会企业缺乏了解,约60%的学生表示“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及企业用人标准的不太了解”是其在求职过程中的最大难题;60.5%的学生认为掌握的信息不足,48.7%的学生认为自身综合素质不高,41.1%的学生认为缺乏求职方法和技巧,49.6%的学生认为由于平时锻炼的不够,面试时紧张影响发挥而导致的就业困难。
  2.3 毕业生择业观不理性,与社会需求有差距
  学生就业眼界不够拓展,观念较为保守。大学生就业理念仍然存在一些误区,如“宁到发达城市做职员,不到落后地区做骨干”,“创业不如就业”,“就业难不如再升本,考研”等。此外,据就业调查报告显示,大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
  2.4 所学知识结构单一,缺乏创新能力
  毕业生所拥有的知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知识面窄,仅限于专业领域的学习,专业知识几乎占据所拥有知识的一半,缺少基础的,必要的文化修养的培养。由于教材、教学内容和现实有一定的差距、学生的自学能力差,致使学生拥有的知识不利于其更新和发展,导致毕业生创新能力不足。
  
  3.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措施
  
  3.1 科学设置就业指导课程,完善就业指导体系
  就业指导课程应该贯穿于大学的整个过程,从入校开始,每学期应该设置一定的就业指导课时。根据大学生所处的阶段,设置相应的就业指导,把它建设成一门开放性的互动课程。另外可以请一些已经工作有求职经验的毕业生或请一些知名专家来校与学生交流座谈。
  3.2 精心培养、合理配置高素质的就业指导队伍
  从调查结果看,大学生的就业意识和对就业指导的需求正逐渐增强,这就需要成立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建立一支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从事这项工作的队伍在结构上应体现出跨专业的特色,要求指导教师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和合理的知识结构,最好有部分专业教师担任。
  3.3 指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准确定位自己
  大学生应该正确认识自己,尽快调整自己的期望值,给自己的未来定位,在工作中有意识地积累经验,多一些经验拿汗水换明天。不要只把眼光盯到工资、地域和生活环境上,要主动、积极去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基层锻炼,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提高能力才是金饭碗。
  3.4 完善课程结构设置、拓宽学生知识面
  实现工科专业和人文知识结合起来,相互渗透,相互交叉,取长补短;把理论课、实习课和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理论课程适当减少,将其内容放在实践的过程中讲解,增强学习效果。把一般专业基础课程适当缩短,取其精华,加入一些专业高新知识,把每个时期、每个阶段研制的新材料及其新技术介绍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许勇,张季超.工科学生就业思想与教育改革的调查与思考[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25(3):274-278.
  [2]蒋湘妮.高职高专大学生就业困境的成因[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30(1):189-191.
  [3]周达飞,林嘉平,胡一宸,等.材料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试点和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04,8(2):86-89.
  [4]刘秀然,李明丽.谈高职高专大学生就业问题[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5(3):217-218.
  [5]葛媛媛.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思想状态调查[J].时代教育,2009(10):141-142.
  [6]姚本先.论大学生最优化知识结构及其建立[C].中国科技论坛(京),1998(1):48-51.

推荐访问:探析 专科 思想 就业 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