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剑”张爱萍 张德冮怎么那么厉害

  张爱萍将军英姿儒雅,文采风流,以“军中才子”、“马上诗人”名于世,军中有才好学之士无不为之钦服倾折。张爱萍夫人李又兰解释将军名曰:青萍、莫邪乃干将之宝剑,爱萍,即爱剑,“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
  张爱萍将军喜摄影,战争年代曾拍摄照片上千张,十分珍贵。晚年仍乐此不疲,凡外出活动,相机必挂胸前,不识者误以为他是摄影师,知之者称为“将军摄影家”。
  张爱萍将军善书法,尤善行草,得米芾、张旭神韵。其书法作品英气勃发,酣畅淋漓,结体茂密,态势飞动,山呼海啸而连绵不断,缠绕游丝而收放自如。
  1944年9月11日,新四军四师师长彭雪枫阵亡。四师开追悼大会,张爱萍将军书一挽联,悬于主席台两侧,上联为“恨寇贼杀死吾战友”,下联为“率全师誓为尔报仇”,时人称为佳对。是时张爱萍将军由新四军三师副师长接任四师师长。
  张爱萍将军才思敏捷,凡来往公函,即速处理,当日事,当日毕。他改公函十分有趣,持笔濡墨,随阅随改,涂抹勾勒,有原稿数千字而仅存百余字者,亦有百十字添改至数千字者。有时一边批阅文件,一边接电话,一边听汇报,三者均不误也。
  张爱萍将军身居高位,仍保持平民作风。凡来访者,无论贫富贵贱,均一视同仁。客人坐,将军方坐;客人起,将军即起。若合影留念,将军决不居中。1996年3月22日,笔者前往北京访张爱萍将军。于客厅稍坐片刻,将军急拄黄色藤杖出,着褪色蓝中山装,脸有歉意,出语谦和,第一印象若乡村教师耳。将军宅青砖平房,后靠什刹海,市井之声喧嚣;前临白米斜街,与寻常百姓毗邻。据云,组织上曾多次请将军移居他处,均被将军婉言谢绝。人问其故,将军曰:“难舍提壶卖浆声!”
  红军长征途中某日,绿原无垠,蓬蒿没膝。冯文彬策马过张爱萍将军所在十三团,将军见冯有一小袋牛羊肉干,大喜。是日晚,遂邀彭雪枫、胡耀邦于草地聚餐。帐月席茵,坐看行云,四人诗兴大发,各联一句为诗云:
  (张爱萍)牛羊肉干邀明月,
  (胡耀邦)水乡泽国没酒喝,
  (彭雪枫)该请老乡杜康来,
   (冯文彬)打倒老蒋醉弥陀。
  
  张爱萍将军书生气斐然,衣着整洁朴素,凡补丁处亦方方正正,整整齐齐。能于黑夜中起草战斗文书,无须烛照,且行距相等,字距匀称,从不漏字、叠字。故有“摸黑清”、“一遍清”之誉。
  张爱萍将军治军赏罚分明,且严于律己。抗日战争时期将军任新四军三师副师长,某日全师会操,恰新四军三师师长黄克诚找将军谈话,迟到四分钟。操毕,将军当众宣布:“副师长张爱萍同志迟到四分钟,罚站十分钟。各单位自行带回,张爱萍原地罚站。”全场闻之愕然,继而掌声雷动。
  张爱萍将军称在位为“出家”,离休为“还俗”。将军曰,当“和尚”就得撞钟,而且还总想撞得响一点。晨钟、暮鼓、做佛事,好不清苦。如今“还俗”,一身轻松。将军离休后,公开声明:“我是老百姓了,百姓,百姓,百事不管。”故凡官方会议和活动,皆坚拒不出。
  (责任编辑/吕 静)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