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定势在农业推广中的应用 [心理定势在学生管理中的应用]

  心理定势作为一种心理上的定向趋势,它普遍存在于人的心理活动之中,并不自觉地发挥着作用。学生管理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改变,形成或强化某种心理定势,使学生形成自觉服从心理惯性的过程。善于将心理学知识运用到管理实践中,准确地把握和利用学生的心理定势,将有利于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
  一、心理定势的主要特点
  当代学生的心理定势的特点主要有三性:一是不自觉性。人们不一定能认识到自己的心理定势,但心理定势一定会在以后的某种活动中反映出来,它作为心理准备是不自觉的。如新生到校后,中学课余时间自由散漫的心理定势要延续很长一段时间,对高校比较严格的管理方式认识不足,没有形成自觉遵守规章制度的心理定势,而这种心理定势仍在影响着他们现在的学习,并极易出现违反纪律的现象。二是习惯性。一方面,习惯非一朝一夕所形成,它一经产生就会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占据一定的位置,不会轻易消失。另一方面,只要它存在就要发挥作用,心理定势作为一种心理惯性,不会轻易改变,它总是固定地影响和驱动人们的行为。高校学生来自四面八方,各自的生活习惯,性情品质千差万别,这些差异总是要在学习,生活中表现出来。这就需要在管理工作中正确引导,特别是新生要求求同存异,在高校这个大家庭里健康成长。三是综合性。心理定势是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中诸因素综合作用的合成,是一种综合效应,是人的经验,知识,文化素养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反映,其产生的根源及其成分都具有综合性。因此,不同的学生,由于个人阅历的差别,其所拥有的心理定势也不会相同,这就需要区别对待,因材施教。
  心理定势对于管理对象的作用无论从主观认识还是其客观效果来看都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有时对正确认识事物,把握事物发展规律起到推动作用,因而会产生令人满意的结果。由于心理定势是一定经验,知识的积累,在融汇以往经验和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有了判断事物的能力,并对其倾注好恶的感情。它的积极作用在于使学生怀着一种自信来辨别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而是巩固和保持正常的生活的动力。另一方面,它有时是正确认识事物的障碍。所以,它又是一种思想禁锢,成为墨守成规,因循守旧的重要心理因素,是开拓创新的心理障碍。正确认识和利用心理定势的特点及其对学生管理工作的作用,纠正学生心理定势的偏差,消除群体消极心态带来的不良倾向,克服管理工作自身盲目的心理定势的影响,必定会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质效。
  二、建立符合心理作用的管理模式
  1、做学生的贴心人是运用心理定势做好管理工作的前提
  心理学认为,主体的社会需要是心理定势形成的基础。要做好高校管理工作,必须尽力知道学生想什么,需要什么,在真知,深知上下功夫。如果对学生一个眼神,一个表情,一个动作所反映出来的内心情感都能准确把握,管理工作就能实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事半功倍。当然,客观情况不可能符合每一个学生的需要和价值观,在这种情况下,管理工作就要充分掌握定势心理,在相互尊重和关心中,寻求心灵上的共鸣,这样学生才能对教师无话不谈,从而准确的把握学生心态,正确引导学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心理是运用心理定势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的基础
  学生健康的个性心理结构是心理定势发挥积极作用的依托,在以良好的个性心理结构为依托的前提下,心理定势将充分显示其积极效应,推动学生心理定势与管理协调发展,变被动地承受管理为主动地接受管理。因此,高校不仅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管理学生,更要按照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向,教书育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寻求心理定势与管理的协调统一是做好学生管理的目的
  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管理是改变,形成或强化学生自觉服从心理定势的工作。学生管理的目的就是实现这种心理定势与管理内容的协调统一,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因此应当时常检查二者是否相得益彰,一旦出现偏差,应及时采取措施搞好调节,通过有效的管理工作不断调节学生的心理定势,达到二者同频共振。
  三、心理定势原理实施科学管理
  1、应用首次效应原理树立管理工作良好形象
  首次效应俗称第一效应,首次在别人心目中留下的印象,会成为一种心理定势并往往难以改变。对于刚走上管理工作岗位的教师来说,尤其重要。“新官上任三把火”,如果三把火烧得不切合实际,学生就会产生反感抵触情绪,形成消极的首次效应,对日后的管理工作会下意识地有一种逆反的心理准备。由于这种心理定势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稳定性,不会在学生的心理上轻易消失,从而给管理工作带来障碍。所以,管理工作要注意在学生心目中形成良好的第一印象,为后续工作铺平道路。
  2、应用经验效应原理开拓创新
  经验效应指人们借以往的经验进行认识,判断,决策,行动的心理活动方式。经验既是一种财富,也是一种包袱。对于管理者来说,既要善于总结管理经验,又要从实际出发,研究新情况,解决问题。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有其内在的规律性,每年的工作任务都具有相通性,掌握年度工作的内在规律,对于指导翌年工作,将有很大帮助。但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时间在推移,学生在不断流动,内容在更新,实践在深入,一味地照搬套用,难免碰壁。因此,需要用发展的眼光,在继承的基础上,分析当前工作的特点,借鉴以往的经验,结合实际,高标准的开展工作,避免经验效应带来的负作用。
  3、应用移情效应原理增加凝聚力
  移情效应是指对特定对象的情感转移到与该对象相关的人或事物上来。“爱屋及乌”是移情效应的一种明显反映。高校学生正处于学知识,学技能,长身体,确立人生追求目标的重要时期,管理工作应当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积极开展有益的活动,陶冶情操,奋发进取。教师在与学生追求共同的兴趣爱好过程中,寻找结合点,产生内心的共鸣,进而使学生对管理工作的方法、措施产生认同感,从而增强师生间的凝聚力,发挥整体效能,促进管理工作各项措施的落实。
  4、重视宏观心理定势的控制
  在学生管理中,不仅要从微观上准确利用好个体心理定势搞好管理,还要重视对宏观心理定势的控制和引导。宏观心理定势是一种群体心理现象。高校普遍存在学生“老乡凑”的现象,这是以乡土观念为基础的亲缘心理和以地域文化背景为基础的依从心理的外在表现。有些教师对“老乡凑”现象较反感,担心老乡凑在一起容易出事。其实对此不必大惊小怪,只要慎重对待,正确引导,可有助于管理。因此,不可一味的批评、反对“老乡凑”,刺伤一部分学生的感情,造成逆反心理。
  5、引导流行性心理定势营造良好氛围
  流行性心理定势虽有可变性的特点,但却具有驱动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冲击力,往往一哄而起,风靡一时。高校管理工作应当大力宣传学习、生活中的优秀学生,树立典型,表彰先进,让广大学生学有榜样。同时,要注意扶正祛邪,大树正气、大刹歪风,从而形成健康向上、奋发进取、争先创优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①张春兴:《教育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②朱宝荣:《现代心理学原理与应用》[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③卢家楣、魏庆安、李其维主编:《心理学基础理论及其教育应用》[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责编:刘冰石

推荐访问:定势 心理 学生 心理定势在学生管理中的应用 中小学生心理管理系统 中小学生心理测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