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鲜活起来【让经济报道鲜活起来】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报道越来越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但是由于常规报道难以摆脱罗列成绩、数据堆砌等弊端,使读者阅读兴趣大打折扣。如何把经济报道写得老百姓爱看、看得懂、看了有用?记者艾丰曾经说过:一个人困了,躺在床上,看我们的经济新闻,还愿意看,还能看明白,那样,经济报道就可算是写好了。
  那么,怎样让经济新闻生动活泼起来呢?依笔者之见,应把握好下面四个环节:
  一.突出服务实用性、视角平民化。就是从百姓的视角切入经济活动与经济现象,以一种平民意识、眼光和态度来选择和处理新闻,从而使经济新闻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使经济报道既能以深刻的内涵,更能以生动活泼的形式为广大读者所接受。
  通过平民视角拉近编读间的距离。就现状而言,经济新闻领域细分出的“服务性经济新闻”已经很好地体现了民生化的理念。从百姓生活中挖掘鲜活题材,对普通老百姓而言,他们关注经济无非是关注自己的生活状态:房价会不会跌,电视频道多不多,买哪个股票才能多赚点钱。许多人还希望通过关注经济新闻来获得前瞻性的启示,从而引导生活。
  因此,把报道的主题与读者熟悉的生活结合起来,寓经济原理于日常故事中,并给受众以服务性的指导,不失为一条良策。《红山晚报》综合新闻在贴近读者这方面做足文章,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认可。如元旦、春节期间,推出了“记者带您逛市场”系列报道,记者对糖果、水产、鞭炮等十个领域年货市场进行调查,给读者传递了年货的价格、供应等动态信息,同时还增加了“市民支招儿”、“专家提醒”的报道,将百姓购年货的经验和权威部门发布的信息介绍给读者。这样,一篇经济报道涵盖了“市场动态”、“市民支招儿”、“专家提醒”三方面信息,为读者提供了全方位的信息服务。
  群众视角实际上应包括两种含义。一是指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尽管它是站在大经济的立场,可抓住的却是经济领域中百姓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使经济报道增强亲和力和吸引力;二是指站在普通百姓角度,将大多数普通百姓关注的问题和欲知的事情,变成经济报道话题,解惑释疑。
  二.报道视角人性化。经济是社会物质生产和再生产的活动。谁在活动?当然是人在活动。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人,不写人怎么宣传先进生产力?与生产力相对应的是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说到底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总之,经济活动都是为了人、围绕人来进行的,人是一切经济活动的主体,理应成为经济报道中的主角。透过经济活动是物质再生产的过程的表面,经济更为深层的是价值观念的碰撞与实现。
  同样,经济报道离不开对人的关怀,要关注人的生存状况、历史环境变迁、社会价值取向等深层的问题,要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报道思路和写作方式,尤其在深度报道中注意拓宽人文视角。有了这样的视角,经济新闻报道才能更加深入、全面,才能有灵魂。所以,把经济报道与人文关怀结合起来是一个很好的软化方法。
  经济报道写人,会不会冲淡经济味?不会。写人,可以使经济报道变活,变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红山晚报》在这方面的报道也有深刻的体会,综合新闻版开设《创富天下》栏目,栏目的主角就是“人”,通过对创业者与众不同的创业思路、独特的经营之道的报道,给其他创业者以启示。该栏目每推出一篇报道,栏目记者总会接到读者的咨询电话,咨询创富人物的具体情况、联系方式,最多的时候接到10多个电话,由此可见,选准切入点,对经济人物的报道依然会引人入胜。
  三.变生产视角为消费视角。经济新闻要写活,要从写给生产者看,转变为写给消费者看。需要从消费者角度写经济、写商品、写行情报告,从消费者受益的角度写成就。多些信息、多些生活特色,多些服务的内容。这样的经济报道才会贴近百姓,才会为读者所接受。
  经济新闻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生活,牵动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从普通大众的角度,突出经济新闻的生活性、群众性和人文色彩,往往能把经济新闻写得出新出彩。
  四.站在读者的角度选择运用材料,当好“翻译”,转变话语体系。现在有的经济报道喜欢“打官腔”,或者过于学术化、理论化,文章因而显得枯燥无味,内行不愿看,外行看不懂。要克服这一弊病,做到吸引读者,就要求我们的记者要将工作报告、会议纪要、政策规定、领导活动等之中的精华“翻译”成群众想要知道的东西,写出让受众喜闻乐见的经济新闻。
  在这方面,经济学家厉以宁给我们做出了范例。当人们还不知道什么叫资产重组时,他是这样解释的:木桶的木板长短不一,长板发挥不了作用,解决的办法有两个,一是把长板锯下来补在短板上,这叫“资产替代”;二是把木桶拆了,长板和长板放在一起箍一只桶,短板与短板放在一起箍另一只桶,这就叫资产重组。还有一次,讲到经济发展为什么要有一定的速度时,经济学家厉以宁打了一个形象的比方:骑自行车的人都知道,骑得太快会翻车;骑得太慢,自行车会晃,就不稳;自行车不走就要倒。经济建设也是如此,经济要发展,需要一定的速度。复杂的经济问题经过这么一个简单形象的比方,人们自然就明白了。
  厉以宁这两个比方给我们写经济新闻两条深刻的启示:第一,通俗是沟通的灵魂;第二,要让别人明白,自己首先要弄懂。
  综上所述,要使经济报道读起来专家不觉浅,老百姓觉得很贴心,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将生活中最重要、读者应该知道及读者迫切想知道的经济新闻告诉读者。”经济新闻报道做到了这一点,一定能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抓住读者的注意力。
  
  (作者单位:红山晚报社)

推荐访问:鲜活 报道 经济 让经济报道鲜活起来 二十一世纪经济报道 亮点经济正面报道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