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话语之魂 [寻找工业之魂之六十年]

     1953年12月的政协会议期间,中央宴请各界参会的知名人士。工商联代表张敬礼恰与毛泽东、周恩来同坐一桌。当知道他是近代中国工业的奠基者之一、“状元公”张謇的侄子后,毛泽东说:“讲到中国的民族工业,有四个人不能忘记: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讲到化学工业,不能忘记范旭东;讲到交通运输业,不能忘记卢作孚。”
  如今我们回想当年,这四句考语不仅是对张謇等几人历史地位的肯定,也恰如其分地说出了中国工业所面临的现状――从清末洋务运动筹办工业到新政权定鼎北京,近一个世纪间,战乱频仍,民不聊生,中国工业的发展更是乏善可陈。直到此时,就工业而“数英雄人物”,仍不过两张、卢、范等寥寥数人而已。
  爬梳史料,到1950年前后,中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只有50美元,工业产值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0%左右,农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比重超过了85%。仍用毛泽东的话来讲,“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壶茶碗,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工业化是任何一个谋求发展的国家都不能逾越的阶段,从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起,中国正式开始了现代意义上的工业化历程。数十年间,这波澜壮阔的工业化浪潮,取得了巨大成就,按2009年3月1日中国《工业化蓝皮书》发布的结果称,“中国现在的基本经济国情,已经从以前的农业经济大国,转变为工业经济大国,工业产业的比重已接近50%。预计在2040年前后,中国将基本实现工业现代化”。
  六十年的成就沛然,但也经历了深刻教训。比如曾长期存在的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问题,比如长期不正常的政治局势对工业发展造成的巨大干扰问题,比如为着重发展工业而导致的工农业“剪刀差”问题,比如工业技术相当程度上仍依赖国外、研发投入严重不足、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的问题,比如仍然集中在各门类工业领域的强大的国有资本垄断问题。这些重要的问题和矛盾,有的解决了,有的部分解决了,有的尚待解决、还未解决。对那些历史教训的深入检视与反思,将是有助于中国工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基石;正视并解决现实中的种种制约,更多地为工业发展“松绑”,则尤是中国工业在未来能够一路向前的活力所在。
  六十年弹指一挥,如今说来轻松,实则这一甲子的工业大时代中涛飞浪涌、惊心动魄,多少浩大的工程、不尽的雄心、黯然的背影、流淌的血汗,这一切不应随时光远去而消逝。为记住这个时代,为使那些智慧与无知、梦想与徒劳、荣耀与没落、艰辛与寂寞,以及那些幸运与不幸的人们能够进入历史,并在其中得到平静和安宁。本刊从本期开始,分六期连载这段历程,我们将循着中国工业六十年的道路,陆续为它们和他们发掘历史,擦拭尘埃。(孟雷)

推荐访问:之魂 之六 寻找 寻找工业之魂之六十年 寻找工业之魂 工业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