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与微博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基金项目:      doi:10.3969/j.issn.1006-9682.2011.12.048�      摘 要:十七届六中全会就文化建设形成决定,思想政治教育在促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有其独特作用。但勿庸置疑思想政治教育现在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在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困境及原因后,从网络载体的角度展开思考,以我国方兴未艾的微博为视角,结合人的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利用微博的传播优势和功能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型载体,促进微博在人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希望广泛深刻地影响到社会主体的意识,激发社会成员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自觉性,提升其思想道德境界和人格素质,更好地释放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微博;载体;意识
   2011年10月18日闭幕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高屋建瓴的文化战略为世人所瞩目。全会首次提出“文化强国”、“文化生产力”、“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性”等议题,强调了关乎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道德作风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紧迫性。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上层建筑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途径,在引领文化方向、统一思想、凝聚精神、规范道德方面义不容辞,应该积极贯彻落实全会精神。�
   作为上层建筑的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途径之一――思想政治教育,古今中外概莫例外,仅只是在称谓上各不相同。中国共产党成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其由一个只有50多人的小党,成为一个执政大党。然而,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经济的全球化,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巨大成就的今天,思想政治教育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现状不容乐观。�
  一、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定阶级或政治集团,为了实现其政治目标和任务而进行的,以政治思想教育为核心与重点的,思想、道德和心理综合教育实践。”��[1]�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已经形成了一种丰富的政治资源,在凝聚民族精神方面贡献很大。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人们的思想观念空前活跃、价值取向日趋多样,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诸多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1、思想政治教育严重地形式主义�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目标是培养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塑造社会主义理想人格、引导积极正确的行为实践。�
   然而,现实生活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忽略教育目标和任务,在各个单位及一部分领导思维中已被边缘化,或者仅仅是程序而已。内容上的空洞说教:贯彻中央的路线方针仅仅是灌输式的宣读,很少有批评与自我批评,没有真实情感体验,没有在场人员的互动,接受信息很被动,态度漫不经心,意识内化很难实现。�
   2、信仰危机、价值观扭曲、道德滑坡�
   今天,民众很少谈及共产主义理想、社会主义信仰,只是作为政党和政治组织的奋斗目标而已,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一部分领导干部理想、信念也出现较为严重的滑坡;人们思想的多元化无可厚非,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却缺乏引领作用;更有甚者,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社会生活中也越来越缺失,因而部分人价值观扭曲,精神世界贫乏,追求现代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见利忘义、诚信缺失等道德失范现象充斥在社会生活中,所有这一切给我们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带来了严重的挑战。�
   3、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很好地净化社会风气�
   净化、优化社会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之一,然而今天它却不能很好地解决全社会关注的难点问题。我国经济发展和政治文明还有不够协调的方面,最突出的就是还没有完全做到高效廉洁行政。例如,社会某些领域权力、金钱、人情依然在发挥作用,裙带关系、权钱交易等黑暗现象时有发生。这种来自上层的影响直接危害社会风气,公正的竞争秩序受到扰乱。一些被曝光的社会热点问题包括食品安全方面“染色馒头”、生产安全方面的渎职现象以及灰色收入、公款挪用等等都值得我们深思。为此,人们心目中坚持正义、秉公办事等淳朴意识在缩水。�
   (二)原因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不是抽象的,与民主、文明的建设分不开,是一个庞大的社会工程。笔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以下从主、客观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探索症结,思考在网络化的今天用现代媒体,特别是微博在解决问题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利益群体多元化�
   我国现在处于社会转型期,既是战略发展黄金期又是矛盾多发期,多种经济成分、多种经营方式和分配方式并存,各种社会阶层、集团、家庭和个人利益并存,社会结构、利益群体、人们的思想日益多元化。�
   这样的形势与过去的阶级结构单一、社会矛盾集中的风格迥异。现在,人们关心和追求的首先是富裕,容易忽视精神世界和思想意识层面的导向。利益多元化了,人们的思想不再有统一的归宿,而在物欲横流的社会诱惑中衡量取舍,理想更为“物化”。文化、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愈显苍白,因为其不能直接转化为生产力,而其公信力自不待言。�
   2、非主流文化的冲击�
   开放三十年,伴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模式,其思想文化理念及价值观也严重地冲击着今天的中国人,如:个人主义、拜金主义、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等为我们许多人青睐,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和青年一代。2010年“我爸是李刚”现象轰动一时,引来了社会舆论的抨击,其中折射出部分机关党政工作人员公仆意识的淡化以及在潜移默化中对他们的下一代进行的意识渗透和影响,因而“官二代”在物质生活上攀比、不劳而获在所难免,在青年一代中形成非常不良的影响。�
   3、意识形态的博弈�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依旧在推行“和平演变”战略,而网络为他们灌输西方意识形态、文化理念以及推行新的政治、文化上的“殖民扩张”政策提供了平台。这无疑会引起可塑性很强、思想活跃的青少年群体们政治态度的淡漠、社会责任感的弱化、法制观念的淡薄等问题。另外,西方国家的人权悖论也常引起网友对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真实性的怀疑。类似的负面影响很多,需要引起警惕。�
   4、主观上追求目标的定位�
   虽然中央一再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但是相对于经济惊涛骇浪般的发展来说,思想意识形态方面发展略显滞后。因为人们曾经一度把生产力发展水平、GDP作为衡量社会发展的指标,把政绩考核作为评价政府职能的侧重点,为了缩小物质生活的贫富差距,人们更多地注重经济上的收入,对于精神世界则有些无暇顾及。�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处境艰难,如何推进该项工作值得我们深思。笔者赞同一种观点,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综合性、长期性的宏大工程,只有综合运用多种载体(家庭、学校、社会群体和网络等)发挥合力,持续性、阶段性地对人的思想意识施加影响才会产生效果。本文意在探索网络微博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能够发挥的作用。�
  二、 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型载体――微博�
   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人的思想意识为对象,关乎人精神世界的塑造或者改造的过程,有一定规律可循。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以历史的现实的社会环境为基础的,而网络微博在营造着一种文化环境,在促进人们的“知”和“情”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一) 人的思想品德形成规律�
   人的思想品德形成都是渐进的,是知、情、意、行形成积累的过程,“知”即指包括政治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伦理观、法制理念等在内的系统的理论和规范;“情”指情感体验,人们判断是非善恶的爱憎态度;“意”指意志,即社会成员在经受到挫折和困难后的态度和精神;“行”指知、情、意引领下的行动。其中,知是基础,信念是情感和道理的合金,意志是实现“知”到达“行”的杠杆,只有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道德意识内化为社会成员的思想品德结构并转化为长期的行为习惯,这才是思想品德的形成。这四个要素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必须经历的,但是由于社会关系的复杂性,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具有多端性、层次性。而本文侧重于对微博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方面的“知”和“情”形成能够发挥作用。�
  (二) 微博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
   微博作为新兴事物悄然地成为生活中获取知识,进行沟通的重要渠道之一。2010年是我国的微博元年,新浪、搜狐、腾讯等微博平台的建立如雨后春笋,微博受众人数的日益增多和纳入主体范围的日益扩大彰显着微博这种社会化媒体非凡的影响力。�
   微博的功能和特征如下:�
   1、微博短小精干,通俗易懂,便于广泛认知�
   微博的信息发布量少,限于140字,符合人的视觉范围和关注事物的新鲜度。微博不同于博客,进入门槛较低,博客对于文化底蕴要求高,而微博所发布内容更贴近广大人民的文化层次,因此容易被民众所接受。另外,微博中漫画、视频的链接兼具趣味性,便于形成吸引力和新认知,主体广泛,影响力大。�
   2、微博优化信息资源配置�
   微博是多元化信息的集散地,上流社会各行各业的强者云集,引领社会思潮的先进阶层也落户微博,这必然引进先进、优秀的思想行为方式和社会实践经验。实现了多元化阶层之间信息自由流动,有助于扩大视野和提高社会成员的素质�
   3、微博为社会中“沉没的声音”打开缺口�
   腾讯微博语录一,“与其在别处仰望,不如在这里并肩”展示了微博主体不囿于身份、地位、职业等限制,可以平等交流。微博为思想、行为的独立性、选择性日趋增强的社会主体提供了自由表达的空间,人们可以通过它表达情感、态度和利益诉求,还社会“沉没的声音”言论的权利。 �
   4、微博作为国内外事件的窗口,社会感召力强�
   微博,作为连接世界、国家大事件和民众的桥梁,能够在第一时间反馈信息。微博问政,在东南沿海地区的公检法尤其是公安机关开始发挥实效性作用。无疑,为政务公开、民众政治参与提供了畅通的渠道;微博在2011“两会”的召开,民意收集、建言献策方面起到了不平凡的作用,改变了过去信息不对称的弊端,增强了社会成员的责任感。�
   5、微博刷新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通过微博关注生活圈之外的社会动态,已经逐渐成为大众的一种习惯。对微博内容的浏览和转播实现了人们对于信息的判断和选择,获得不同的收获,这种量化的积累会潜移默化地强化某种意识和心理,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
  (三) 微博――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微博的优势不仅是群体广、传播影响力大、导向性强,而是能够在促进人们的思想结构中形成一定的认知和情感,长久地积累会起到润物无声的效果,逐渐形成或者转变人的态度、倾向,形成判断是非善恶美丑的标准。笔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尽管多种多样,但被大家喜欢的微博应该以其特殊的影响力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以下就如何在微博中建设思想政治教育阵地进行了若干思考。�
   1、正确的导向引领百家争鸣�
   政府的相关部门应该发表文件或者声明积极引导、规范网络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取向,特别是我们的党政干部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应用网络和微博,就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做必要的解读;就社会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正确引领,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针对性地潜移默化开展。�
   政府官员应该利用微博公开励志,重塑服务社会的新形象,扭转一些偏离群众路线的价值取向和形式主义作风。同时,在微博上倡导新型公民理念,正义、理性、原则、博爱、自律,慎独等等,营造健康、纯洁、理性的文化软环境。�
   2、微博运行机制彰显主流价值取向�
   (1)注册微博时,应该对其目的和动机有简洁的宣传语,如:“提高自己,建议收听思想政治或者哲学、艺术、科技领域等优秀人物,而不仅仅是狭小的日常生活圈”等相关内容的建议,另外,社会精英和优秀人物应该具有社会责任感,与人们分享有内涵的资源。�
   (2)设立思想道德考核环节�
   在微博注册的前中后过程中进行人的思想、政治、道德、心理规范的考核。譬如,运营商在考虑经济效益的同时,满足多样化的情况下,要设立微博的价值取向,理想道德考核档案,并经常与网友分享。�
   (3)开辟生活中的道德模范投票专栏�
   微博中如能设置此栏目,对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人们的阳光心态和弘扬正气,鞭挞不良现象将起到重要作用。�
   (4)设置立意高的“每日话题”,而不止于生活、娱乐中的逸闻趣事,征集趣味漫画抨击丑恶,鼓励美好。�
   (5)微博上建立长效激励机制,针对具体关爱活动对参与者给予精神或者物质奖励。�
   3、微博内容的扩展延伸�
   微博内容的传播对于已经有一定意识框架的社会成员来说,能够影响到受众在该领域认知量的积累,也是情感共鸣的产生渠道。�
   (1)叩开民众意识中的薄弱区,深刻阐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长远性,切实宣传思想品德、人格素质在市场经济发展、营造个体幸福、促进个体发展中的长远效益,激发民众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动力,提高主体性,这是符合“双主体性”原则的。�
   (2)夯实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包括作为传统文化中精髓的义利观、伦理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怀等;近代史上侵略与反侵略,封建与反封建民族精神,百年沧桑历史回顾,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英勇无畏的大革命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弘扬主旋律,强调现代社会中的“八荣八耻”和一些现代意识,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倡导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社会心态的优化一定要提上日程,不能纵容人民骄傲的心态,不能忽视个人主义心态,而应该继续提倡理性、平和、博爱等心态。�
   (3)发布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定期征求民众意愿,建言献策,适时引导社会舆论,旗帜鲜明地营造扶持社会正义,大力鼓励民众褒奖领导的政绩和好的作风,增强人民明辨是非、分辨真伪的能力,增强抵制西方“文化侵略”的能力。同时,敢于揭露腐败舞弊等视民众利益为草芥的黑暗现象,敢于揭露裙带关系、社会潜规则。设立评论艺术、影视作品的空间,陶冶情操,提高民众文化品位。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塑造完美人格。�
   4、引导好微博的相关互动�
   利用微博名人效应,通过微博借鉴名人的生活品质,去除糟粕。照顾到社会主体的情感和理智的平衡,所以要加强对名人道德防线的关注。�
   综上所述,微博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是知识经济,网络时代的必然趋势。思想政治教育有时效性,尽管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但不是微博单方面就能够解决问题的,但笔者还是从载体入手就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进行探索,以期在现有条件下尽可能的发挥作用,从而更好地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参考文献�
  [1]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第2页�
  [2]孙宜山.微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 (6)�
  [3]喻国明.微博的影响力[J].国际公关,2010(3).�
  [4]安畅.从微博传播模式的特点透析公众话语权的回归[J].商品与质量,2011,(3)�
  [5]尹晓敏. 微博兴起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1,(02). �
  [6]许方园,曹银忠. 微博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略论中国校外教育[J]. 中国校外教育,2011,(1).
  
  ��作者简介:�张帅,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2009级研究生,研究方向: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推荐访问: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与微博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思想政治教育就业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