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谬的世界|看清世界的荒谬

  摘要 美国著名小说家唐纳德・巴塞尔姆的写作风格奇异,其作品中创造了一个个荒谬的不真实的故事,却生动形象地反映了人们生活的现实世界。本文以其短篇小说《玻璃山》为例,对荒谬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唐纳德・巴塞尔姆 荒谬 《玻璃山》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20世纪60年代时一些现代主义作家的作品渐渐地体现出这样一种观念,即宇宙是荒谬的,无论上帝还是人、无论神学还是哲学,都无法真正诠释人类的种种情态。60年代人类社会在正常的运转中,感受着社会各个层面的荒谬。
   一 唐纳德・巴塞尔姆和荒谬
   唐纳德・巴塞尔姆(1931-1989),美国著名后现代主义小说家,他一生写作了上百部短篇小说,几乎都被收集在《Come Back,Dr.Caligari》、《Unspeakable Practices,Unnatural Acts》、《City Life》和《Sadness》等书中。此外,他的大部分作品汇集在了《故事六十篇》(Sixty Stories)和《故事四十篇》(Forty Stories)中。除短篇小说外,巴塞尔姆还著有四篇长篇小说和一些非小说书籍。巴塞尔姆的短篇小说作品通常只重视偶然和片断,而传统、完整的叙述并不多见,他的很多作品都背离了小说传统的表现方式。
   荒谬,作为一种文学概念,是“可笑的,不合理的,不健全的,或不协调的”,它是指“故事,人物,情景是不合逻辑的,梦幻般的,或不真实的”。“荒谬”的故事往往是噩梦或梦境的叙述,通常是带有讽刺性的。作家们常试图通过故意歪曲或违反传统形式,破坏常规的连续性和理性的期望来传达荒谬的概念。他们视人为被投入到一个陌生的宇宙中的一个孤立存在的个体;设想宇宙中没有内在的真理、价值或意义;人类在漫无边际地搜寻目标和意义,结果却是徒劳、毫无意义的;孤立的个体从虚无处中走向另一处虚无,必须要停止了;作为一个个体存在,这是痛苦和荒谬的。“荒谬”是巴塞尔姆作品中的一个不变的主题。他的思想和作品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20世纪的焦虑,同时也是对传统的文学形式、内容和笔调的挑战。他的作品在当时的文学领域极富有影响力;他拒绝传统的情节、人物、时间和空间的描写叙述,以及传统的事实与虚构之间的区别。用于组织现实的时间、空间和语言结构,在他的笔下都被脱节。巴塞尔姆拒绝反映一个有序的稳定的外部世界。
   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仅使阶级和民族的冲突戏剧化,还导致了匮乏和贫穷,也预示着个人危机,并加剧了人类的焦虑。当机械化和大宗商品占据人类世界的时候,人类的生活变得单调乏味。战争摧毁了人的信念,竞争减少了社会的温暖与和谐;而后现代主义正是伴随着资本主义发展的特定阶段而产生的一种文化形式。第二次世界大战使美国文学进入了一段噩梦般的异化和荒谬阶段。大屠杀、原子弹和所有的破坏、残忍、不人道,都让人感到无限的绝望。一些作家,当然也包括巴塞尔姆这位后现代主义作家的领导者,将这种幻灭感与作品相结合,开始了奇怪的写作。由于后现代故事的叙述倾向于使用讽刺、矛盾、超现实主义、荒谬等手法,所以,“如果说后现代写作反映了现实,那么它反映的也是一个支离破碎的,杂乱无章的,充满险情的世界”。
   二 荒谬背后的不协调的现实
   荒谬,是始终体现在巴塞尔姆许多短篇小说中的主题。其中,《玻璃山》(The Glass Mountain)是一个最好的例子。《玻璃山》是巴塞尔姆最有名的作品之一。故事基于安德鲁郎的同名小说。安德鲁郎的《玻璃山》原本描绘了一个浪漫的童话:骑士尝试登玻璃山救美丽的被施了魔法的公主。安德鲁郎的童话开始于“从前有座玻璃山,在山顶有座金子做的城堡……”;结尾为:“公主把所有的珍宝都给了年轻人,年轻人成为一个富有的强大的统治者……鹰的血液也使下面的人死而复生”。这样的开始和结束,使读者远离现实,来到了一个理想的童话般的世界。然而,不同于原作品清晰、简洁、典雅的文字,巴塞尔姆的《玻璃山》中包含了带有编号的100个描述性的句子,看似话语零散罗列,却叙述着一个疯狂的现代故事。
   主题不仅会通过情节表现出来,小说的形式也可以反映出主题。巴塞尔姆的《玻璃山》没有采用传统的童话故事的结构。他用自己独特的风格形式向读者暗示他的内心世界。巴塞尔姆说过,“碎片是我唯一信任的形式”。《玻璃山》100个带有编号的句子是后现代主义“碎片”形式的体现。与传统小说不同的是,在这短短的故事中,几乎所有的句子都是简单的陈述,句子之间都没有明显的过渡和过多的解释。故事打破线性叙事结构――故事场景是“我”在爬山,山下熟人的反应和真实世界中的情景间来回转换。小说并不富有逻辑性,结构更是奇异。句子56、65、71、80和87是引用其他作者作品中的名句或是引用的文学术语。这五句话是穿插在叙述登山的过程中的;这种“碎片”式的记叙扰乱了正常的故事叙述顺序。穿插的结果使读者感到疑惑,因为它挑战了传统的阅读习惯并运用了荒谬的写作技巧。这样的叙事技巧使得读者感到阅读的是一个内在关联并不紧密的故事,常常会分散人的注意力,而将“碎片”连接在一起的唯一方法是互文。对于原童话故事的认知使读者能够将这些片断联系起来,但是巴塞尔姆的《玻璃山》和同名原著相比,却被赋予了太多新的含义;《玻璃山》与原著唯一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简单的单词和句子。然而,这并不一定意味着容易理解。读者一定要悉心把握故事的含义,否则,面对零散的叙述就会觉得困惑不解。
   当阅读着这个唐吉诃德式的短篇小说时,人们不禁想知道在这奇怪而又杂乱的写作风格和故事情节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故事没有太多的情节,简单的故事本身就足够疯狂荒谬:和原故事相比,玻璃山被移到了纽约市中心,确切地讲是位于“第十三街和第八大道的转角”(“at the corner of Thirteenth Street and Eighth Avenue”)。在山脚下,是无数已经死了的尝试攀登玻璃山的骑士的尸体。然而,巴塞尔姆的匿名男主人公,也是文章的叙述者,他在两只脚上用皮带绑上铁钉助爬鞋托,每只手紧握一只结实的橡皮吸碗。他以这种方式勇敢地向上攀登。在他的朋友的嘲笑讥讽声的伴随下,他不断向上攀登,终于克服重重困难到达了顶峰,在纯金的城堡里他遇到了“美丽的被施了魔法”的象征物;他接近象征物,但不幸的是,当他接触它时,“它仅仅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公主”,显然和他想要的不一样;反感之下,他将美丽的公主大头朝下地抛到山下众多辱骂他的人当中。小说完全颠覆了传统的大团圆结局。尽管在故事中,虚假的和荒谬的情节随处可见,但巴塞尔姆仍试图通过拼贴一个不可思议和反复无常的虚拟世界,来反射他所生活的现实世界。
   首先,攀登玻璃山,渴望达到顶峰来获得巨大的物质利益,这反映出民众对“美国梦”的追求。因为,“没人曾为了科学爬过这座山,或者为了名望,或者因为这山是种挑战。” (“No one has ever climbed the mountain on behalf of science,or in search of celebrity,or because the mountain was a challenge.”);玻璃山从大自然中转移到了纽约市中心,“这山矗立在那一段第八大道上,像座美轮美奂、庞大无比的办公楼。”(“The mountain towers over that part of Eighth Avenue like some splendid,immense office building.”)这座办公楼象征着美国各种公司企业试图以山顶上的“纯金的城堡”来安抚大家的不满和贫困,但是只有极少数勇敢的人愿意面对可能死亡的后果,并且敢于去克服恐高的心理和承受山顶极度稀薄的空气;纯金城堡中“美丽的被施了魔法的象征物”是美国梦的象征,是美国社会的基石,它维系着人们的生活,使人们生活在一个不协调的严重腐化的社会中;“那座金制的城堡有一头瘦削的雄鹰守卫者,它的眼睛是两块冒着火焰的红宝石。”(“The golden castle is guarded by a lean-headed eagle with blazing rubies for eyes.”)这头鹰象征着守着看似神圣的美国梦的美国政府。他们为了“今日更为坚强的自负者们还需要象征物”而设立了纯金的城堡;美丽的象征物,其实都是毫无意义的存在。此外,《玻璃山》描绘了纽约地狱般的生活:“街头有许多目光困惑的人。”(“In the streets were many people with disturbed eyes.”);“街头有几百个小伙子躲在门洞子里和停着的汽车后乱放枪。”(“In the streets were hundreds of young people shooting up in doorways,behind parked cars.”);“人行道上满是狗屎,五彩缤纷:土黄、棕土色、铁黄色、深赭、铬绿、象牙黑、茜草玫瑰红。”(“The sidewalks were full of dog shit in brilliant colors:ocher,umber,Mars yellow,sienna,viridian,ivory black,rose madder.”);“并且有人因砍下了树木而被逮捕”。(And someone had been apprehended cutting down trees)。表面上繁荣和富庶的社会,实际上是在衰败:人行道上“色彩绚丽的狗屎”泛滥成灾,这的确是纽约生活的一幅画像。表面的辉煌荣耀背后隐藏真正的肮脏。所有的描绘都体现了美国社会的这种不协调。《玻璃山》故事荒谬的结尾更是让人感到沮丧、出乎意料、毫无浪漫而言,但却揭示了一个关于生命的痛苦的事实:人类永远无法完全实现自己的梦想,因为他们总是想要更多。主人公虽然达到了他的目标――登到了山顶,但残酷而又荒谬的现实让他感到失望愤慨。这个结尾向那些为了争取自己梦想而奋进的美国人发出了警告:顶部是一个寂寞的地方,没有美丽的结束;人们在生活中不要对事物充满渴望;寻求美国梦实际上是毫无意义的、毫无价值的。爬山的过程是有快感的,但是无论你追求什么,你所付出的可能都是徒劳,结局都可能是令人失望的,甚至是残酷的、荒谬的。
   三 结语
   巴塞尔姆写作《玻璃山》时,正值美国20世纪60年代。巴塞尔姆看到了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经济的快速增长,同时也目睹了令人震惊的政治行为,嬉皮士、种族暴力、吸毒等严重腐化行为。动荡的社会动摇了美国民众传统的信念,人们不再认为成功、名望和财富只能通过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实现。相反,他们崇拜“快速致富”的哲学,为物质利益斤斤计较。巴塞尔姆作品中围观的人群以及男主人公在这样的社会文化环境驱使下,都失去了他们的同情、正直和道德意识。围观的群众诅咒主人公的攀登,尖叫猥亵,他们希望看到主人公“飞溅”跌落并准备用“手帕蘸点血”。还有一些围观主人公的“相识们在那些倒下的骑士中间走动,搜罗戒指、钱包、怀表和妇人们馈赠的物品”,“在山脚下正从那些还没死透的骑士嘴里向外拔金牙”。巴塞尔姆以荒谬为主题,在其小说中淋漓尽致地刻画了一个冷酷无情、荒谬无常的世界。
  
   参考文献:
   [1] 蔡隽:《从“现代”到“后现代”――英美短篇小说叙事实验》,苏州大学硕士论文,2004年。
   [2] 陈世丹:《从巴塞尔姆的短篇小说看后现代主义写作模式》,《北方论丛》,1999年第15期。
   [3] 刘辉、单雪梅:《从〈玻璃山〉管窥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创作特点》,《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3年第12期。
   [4] 藤学明、梁昌明:《〈玻璃山〉:多彩的后现代世界》,《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25期。
   [5] 王岳川:《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作者简介:林欣达,女,1979―,吉林市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工作单位:长春师范学院外语学院。

推荐访问:荒谬 世界 荒谬的世界 综荒谬的世界 世界上最荒谬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