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己自牧”的文学斗士,特立独行的美学者] 卑己自牧

  我们今日所言之中国抗战文学,基本上都属于战争文学。但战争文学也并非全是悲壮场面的展示及英雄主义的歌颂,其中也不乏充盈着浪漫主义色彩与闪烁着人文主义光辉的作家、作品――郁达夫即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家。
  �他是我国现代文坛上最富盛名和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在中国“五四”新文学发展史上,矗立起了一座难以攀登和愉悦的高峰。
  �然而,由于各种复杂的历史原因,以及自身放荡不羁的性格和看似放浪形骸的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造成其长期以来没有得到他应有的历史地位与公正评价。
  �受中国的传统文化特点以及封建思想的影响,国人历来总喜欢把人神圣化,同时却又吹毛求疵。尤其对在某一方面有所建树者,更是容易将其捧上神坛,套上闪亮的光环,一旦发觉微有瑕疵,必将毫不留情地把他从神坛上抛下去,重重地摔个痛快,甚至须把其骂个体无完肤,贬得不名一文方可善罢甘休。
  �郁达夫作为一个有些有肉的活生生的人,无论其作品多么伟大,贡献多么卓越,他也应该有自己的私人空间,有他对于婚姻、安庆甚至人生观发表独到见解的权利。在我们看来,他花心、好色,他到处留情,甚至纵情声色。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无论多么了不起的人物,都有自身的局限性。况且,在他身上所体现出来的这些表面缺点,不正是你我(尤其是男士们)或多或少所具备一点的吗?试问,谁又能拍着胸脯说:“我从未有过此等黄粱春梦,我不屑与那些肮脏的想法。”对异性的渴求与幻想,是人的天性,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无论是在精神上海是在肉体上。
  �郁达夫那坦荡的胸襟与开放的情怀,使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作者。相比同时代作家中不少道貌岸然的伪君子,他的文章更加令人感到可信,感到亲切,更容易使读者在阅读时产生共鸣――他的作品,到处了我们羞于启齿的心声与向往,常常会令人情不自禁地联想到自己,仿佛作者那省花的妙笔,描绘出的竟是读者自身的爱恨情仇――这是跨越了时间与空间的心灵碰撞,它迸发出来的火花,耀眼明亮,照亮了我们的精神世界。
  �如同中外文学史上许多杰出的作家一样,郁达夫的作品数量繁多,品质不齐,其创作特点,也经历了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从《水样的春愁》到《沉沦》,从《春风沉醉的晚上》到《银灰色的死》,我们不难看出,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环境的变迁,郁达夫自身也在经历着一个复杂的心理历程与思想嬗变。这也导致了其作品的艺术特色,遵循着历史与命运的轨迹,始终一往无前地开启着新的追求与寻觅。
  �郁达夫的生活经历,思想感情,和他那独特的思维方式,都带有明显的时代烙印。他有着非同一般的别样的青春。从少年时代起,达夫就将女性视为圣洁美和崇高美的象征,一直沉浸在对异性的幻梦之中。但他对女性的追逐和爱恋,在很大程度上是灵的需求,而非肉欲的满足――这在《水一样的春愁》等描写懵懂爱情的作品以及其长子郁天民对其追忆的文章中有着充分体现。而东渡日本以后,从《沉沦》、《银灰色的死》之中反映出来的,则是中日民族间横向比较所产生出来的弱国子民的屈辱感与自卑感,和对故国家园多舛命运的悲愤与无奈。而追求爱情与自我,强调自由与民主,张扬个性,渴望灵肉的满足哦,是二十世纪初叶留学东洋的中国年轻学子最明显的时代特征。作为其中一份子的郁达夫,自然也不例外。至于他在后期归国后所创作的不少作品,则从形式上逐渐摆脱了主观抒情性,在客观描写上趋向成熟。而在内容上,除了一如既往地对国人民族劣根性“恨铁不成钢”的鞭挞与拷问之外,更多地则是变现了一种为民族复兴擂鼓摇旗的呐喊与“道路纵然曲折,前途始终光明”的殷切希望与坚定信念。
  �众所周知,郁达夫的小说,总体来说,呈现出一种非理性倾向。其把我社会意识形态的方式是感性的,而非理性的。他的作品,具有大胆强烈的反封建特征,这在中国文化史上是有积极意义的。比如,《沉沦》之中直截了当的政治性,不同与郭沫若等人的强烈反抗,而是一种带有一点灰色赶上的调子,其细致入微地赤裸裸地展示出了主人公的内心情感,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文学之先河。《沉沦》的艺术描写手法,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引证上,作者将西方的浪漫主义色彩注入自己作品的内容与形式之中。因此,这部被称为“引来的浪漫主义作品”的小说,才得以成为郁达夫最具代表性的著作之一。
  �但郁达夫最触动人的心灵深处的,还是他的散文,其细腻真实的描述,还复了现实世界,没有任何避讳。散文的叙述方式,多为“闲话体”,令人倍感亲切。描写景物,也从细微处入手,在不经意中描摹山水景物。其文字平易,意境言简意远,朴拙幽深。读他的散文,就像在亲历一个真实的世界,这个世界是郁达夫的世界,一个坦坦荡荡的世界,不需要任何修饰。一段真实的人生,穿梭在散文的洒脱里,人仿佛在另一个世界里旅行。相比同时代其他散文家,如朱自清,林语堂,丰子恺等,郁达夫更具人文气质,其文字细细洒洒,恰似春雨润心无声,一点一点的小情趣、小落寞被渲染得恰到好处,没有狗血的大悲壮,没有矫情的小做作。强调主观,强调自我,注重个人体验,是其对于创作的态度。其大胆地突出自我的个性,强烈地表现了“自叙传”的独特散文叙述风格,这也正是和当时的时代要求相一致的。
  �岁月如梭,白驹过隙,历史终究会逝去,时代总是在更新。或许,在历史的洪流中,像郁达夫这样的文学艺术家,只是沧海一粟。然而,中国文学的艺术殿堂,不正是千千万万如郁达夫这般孜孜追求、执着战斗着的文学斗士的星星之火所相互辉映,才焕发出璀璨夺目的光芒的吗?

推荐访问:特立独行 斗士 学者 “卑己自牧”的文学斗士 特立独行的美学者 卑己自牧 卑己自牧的成语解释及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