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H1N1流感相关人群的心理分析及心理护理措施] 流感裂解疫苗多少钱一针

  2009年8月至9月上旬,我县部份中小学发生传染性甲型“H1N1”流感病例,面对突如其来的H1N1,许多人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现将“H1N1”时期部分人的心理反应分析如下。
  
  1 心理反应分析
  
  与“H1N1”相关的精神障碍应包括“H1N1”恐怖症、相关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及适应性障碍等。从去年“5.12”汶川大地震后,灾难精神卫生救援工作经验表明,对参与救灾人员、患者及一般人群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减少心理障碍的发生,势在必行。
  1.1医护人员的心理反应:面对“H1N1”时期,有的医护人员表现失眠、愤怒、浑身发抖、脑子控制不住,总担心自己被感染上此病。有的表现焦虑、紧张、害怕死、心烦意乱、脾气大、抑郁、内疚、无力、出冷汗、食欲不振、心跳加快、头晕、头痛、恶心、胃部不适、噩梦、幻觉等,生活工作受到影响。
  1.2“H1N1”隔离留观者的心理反应:此类人员因怀疑而被隔离进行医学观察,在我县留观站的大部分是初中学生。这类人员更易出现恐惧感和焦虑、自卑、情绪不稳,一是怕影响学习;二是怕染上此病,故常感到心理压抑、悲观、委屈,有时哭泣、拒绝进食、烦躁等,从而影响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使自己陷入无形的害怕和恐惧的压力中。
  1.3“H1N1”患者的心理反应:此类患者更有自卑心理,认为自己很倒霉,表现焦虑,抑郁情绪及无助和无望感。有的患者因为得知自己感染此病,认为这病是从国外带回来的,很可怕,又怕自己传染给其他人,而出现内疚和负罪感,有部分患者怕出院后不被社会接纳,而表现烦躁和坐立不安、失眠或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等。
  
  2 心理护理措施
  
  2.1疏导不良心理情绪:医护人员在第一时间应告诉患者及来访人员:面对突发事件,首先要接纳和理解自己所出现的恐惧和紧张情绪,不要去排斥这种情绪。正确的做法是当出现恐惧、焦虑、紧张情绪时,就大胆说出来,让情绪得到合理的发泄,而不是排斥它,这些情绪就会减轻。教会他们明白,有些情绪反应不是自己能控制的,这时最好选择寻求家人、朋友、同事等给予的情感支持,通过交流来减轻内心的不安,坦然面对和承认自己的心理感受,不必刻意强迫自己抵制或否认在面对灾害和突发事件时产生的影响、担忧、惊慌和无助等体验,尽量保持平和心态,切不可以烟酒来排遣压力,更不可发怒冲动,同时,启动科学的心理调节措施,进行一些能让自己放松的活动,如听音乐、看小说、写日记、复习功课,使情绪转移,冷静面对疫情,面对大自然变化,增长知识,舒缓压力,创造欢乐。
  2.2战胜心理障碍:从心理学护理角度分析,“盲目从众”者对心理刺激反应比较敏感,对不良环境反应较一般人强烈,很容易产生心理障碍,特别是在恐慌中,更显得急躁,从而产生被动接受和模仿动作,再加上社会因素,舆论影响,心理暗示,生活中不愉快的体验,都是成为“盲目从众”的诱因。无知是轻信的基础,科学才是战胜疾病的有力武器。当然,在面对传染性疾病的时候,出现一定程度的恐慌感是正常而自然的心理反应,所以不要过度恐慌,在心理上不要过度夸大“H1N1”的实际危险性,用科学行为指导自己的生活工作,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勇往直前的精神去解脱还存在的那些担心受怕坐立不安的精神枷锁。
  2.3发挥主观潜能:在疾病流行期间保持亢奋状态来应对危机的。但危机一过,可能某些被忽视的心理问题就可能凸现出来,而且在短期内不会消失,因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①运用情绪调整10条法则,如哭出来、喊出来、说出来、写出来、多运动、理出来、不忘记、睡好觉、吃东西、接受心理专业人士的帮助;②加强健康教育力度和正确行为引导,增强人们健康意识和应对水平,建立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③加强疫情流行期间人与人信息沟通和交流,积极寻求心理支持因素;④政府在重大疫情期间应加强与群众之间的信息沟通,使人们在疫情严重时,提高认识、统一行动,共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⑤针对不同文化层次和重点人群开展健康教育及心理辅导,使疫情期间整体应对水平得以加强和提高。

推荐访问:流感 护理 心理分析 甲型H1N1流感相关人群的心理分析及心理护理措施 甲型h1n1流感病毒 H5N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