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ows,Mobile,6.5靓相]Windows Mobile

  近来微软的新品不断,除了有广受电脑玩家关注的Windows 7上市外,手机领域也不甘寂寞,国内用户期盼许久的Windows Mobile 6.5中文版终于发布。功能和界面方面的升级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不过我们更加看重的是这些升级之处大多是为了应对Android系统以及目前的移动互联网趋势,看来操作系统之间的争夺在2010年将更为火热。与此同时,微软还公布了Windows phone的概念,对于玩家来说可以在年底之前看到十几部新机齐集上市,也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
  在Windows Mobile 6.5版的主界面,我们可以看到过去WM系统上从来没出现过的新功能,比如滑动控制桌面,蜂巢式菜单等,光看接口设计就有很大的不同。新版本的界面设计还有一个重要的象征性意义,过去WM系统最让人诟病的,就是一层层的层级概念,就像Windiws XP的开始菜单那样,按下开始后,会进入一个菜单,再区分为常用软件、菜单、设定等分类,进入选单后才又一层层的进入所属软件,不但复杂而且操作速度慢,6.5版将所有层级打破,按下开始键就进入所有软件、功能,你可以上下拖拉找到设定或是自己安装的软件,对WM系统而言是一个很大的突破。
  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改变和突破一方面是来自于Android系统等竞争对手的压力,另一方面也是众多手机厂商“集体智慧”的结晶。自从HTC在WM手机上大玩TouchFlo界面后,众多厂商也风起云涌般的大秀自己的界面设计功底,将WM系统原本的界面抛掷于脑后,令Windows phone看起来五花八门。此次微软索性从善如流,将“必须依赖手写笔”、“按钮小如蝇买”、“不适合手触”、“菜单层级过多”等缺点统统修正,免去了手机厂商自己开发界面的辛苦。
  
  如何迅速辨识出6.5版系统
  
  虽然6.5版的界面变化足够显著,但各个手机厂商还是会开发出自己的系统界面,这样就会覆盖掉6.5版的显著特征,那么如何辨识呢?第一个方法非常简便,无论手机厂商怎么改,仍会保持左上角的“开始”按钮,如果你发现Windows logo是白色,那么毫无疑问就是6.5版,因为旧版是彩色logo。
  
  以往WM系统的界面最大问题便是不适合指触操控,而要依赖手写笔的点选,但是随着苹果iPhone等一大批新世代触控手机的兴起,手写笔逐渐被冷落。
  此次W M6.5版敏锐洞察到这一使用变化,因此待机界面和多数选单都加以全新设计,只为让你轻松“上手”。
  
  为何我的6.5版系统还是旧界面?
  
  用户也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明明是6.5系统,但主界面与之前的旧版本没有太多分别依旧是传统的列表式,没有出现滚动主界面,这是什么原因呢?
  其实这是由于用户在“今日”中将太多元素放在了主界面上,如果你想出现6.5的滚动主界面,那么在“设置-今日-项目”中,只勾选“Windows默认方案”一项即可,其他任何选项都不要勾选,这样你就能看到6.5版的真面目了。
  此外,你也许会奇怪于为何解锁屏幕不是滑动式,而是像老版本那样的点选式?依次进入“设置-锁定-屏幕”,将解锁后的屏幕调整为“Windaws默认方案”即可。 些颜色。
  
  拍极光,天时,地利很重要
  
  地球的南北磁极附近都会出现极光,在大多数情况里,南极光和北极光都很相似几乎会在相同时间出现并以相同方式运动,此外,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状态的表征,太阳黑子所发生的任何变化,都有可能会影响极光呈现出来的状态,由于太阳黑子的活动有一个11年的循环周期,当太阳黑子接近极大期时,伴随产生的太阳风会更浓密且速度更快,使得极光活动更强烈极光出现的范围也更广泛。反之,在极小期期间,极光活动自然减弱而相对安静许多,因此,在极大期期间去观赏极光,自然能获得最大的满足,可惜的是最近几年刚好是极小期,极光活动较弱。
  
  看极光需要足够耐心
  
  极光本身的亮度相当微弱,白天根本看不到就连晨曦与薄暮的微亮光芒都可能掩盖住大部分极光,因此只有在黑夜才有机会目睹极光绚丽多彩、形态多变的面貌。极光的高度一般不会低于60公里的高空任何云层根本达不到那么高的地方如果云层太浓密且布满整个天空,纵然出现大规模极光,恐怕只能仰天长叹正因为如此晴朗的星空就成为能否看得到极光的先决条件,它也就成为极光尽情表演的舞台背景。
  并非整个晚上都看得到极光,它的出现可以持续数分钟甚至个把小时,最佳观赏时间通常是午夜前后1、2个小时之内,以及清晨3、4点钟左右。若不想错过任何观赏的机会,那就不要轻易放弃任何时段,因为入夜之后到清晨之前的任何时间里,极光都可能毫无预警地出现。
  就季节来说,在北半球观赏极光的最佳时间为9月至来年3月,期间夜晚的长度较长,看得到的机率一定比夏季时分高。就像观星一样,选择观赏极光的适宜地点首重能避免各类光污染的影响。如果能再考虑周围环境的视野开阔程度,观赏兴致自然不会打折扣。
  大部分极光出现在高纬度地区,观赏机率当然愈往北方愈高,而在较低的中高纬度地区能看得到的机率就低得多了。愈往北方高纬度地区前进,可能看到极光的夜晚天数也会随之增加,以阿拉斯加中部的费尔班克斯为例,一年平均有243天,而位在较南边的安克拉治,一年平均只有1百天。而观赏地点的地形差异所形成的气候状况,对观赏极光的机率同样会有相当程度的影响,地处内陆的费尔班克斯干燥而稳定的气候自然比靠近海洋潮湿多雨的安克拉治,在地点的选择上优劣立判。
  
  照片呈现更多颜色
  
  照片上的极光看来似乎都很亮丽,不过整体光度实际上还是相当微弱,其灿烂多彩的风貌需要长时间曝光才捕捉得到,因此具有B快门的相机、三脚架和快门线都是基本必备的。至于曝光时间则依感光度,光圈的大小与拍摄当时极光的实际亮度等因素而定,一般可以从5秒至30秒不等,有时不妨也就极光的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来考虑实际的曝光时间。
  由于人类眼睛对绿色的敏感度最强,现场看到的大部分都是绿色极光,其它如红色、紫色,粉红色极光等较无法轻易辨认出来,但它们仍能无所遁形地显现在底片上。所以现场看到的即使只是稀薄的少许绿色极光,或许还有其它颜色的极光隐藏其中,所以绝对不要因此轻易放弃拍摄的机会,说不定底片冲洗出来后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无法预测的回忆更美好
  
  有月亮的晚上,尤其是越接近满月的日子,月光或多或少都会盖过极光的表现,所以尽量挑选没有任何月光干扰的晚上观赏极光总是比较妥当。试想如果极光出现在满月的方向上,满月的强光经长时间曝光势必会影响到结果。不过,少量月光或者来自偏斜角度的月光有时也能造成不错的意外效果。
  拍摄地面上的人造景物,事前通过精巧适当的安排,通常不难获得预期的结果。然而,极光的拍摄就不是这么一回事,就连科学家都无法预测极光会不会出现,什么时候出现、在哪个方向出现、出现后能持续多久,会出现什么样的颜色与型态上的变化……有关极光的一切充满了太多的不可预测性,事前的个人准备事项安排妥当后,要拍摄到瑰丽多彩、形态万千的极光,似乎只能在低温环境下守株待兔,再期望自己有不差的运气。每张极光照片可以说都是意料之外的收获,那种非预期的满足感相信都会让人咀嚼再三、回味千遍。
  
  俯瞰地球,另一种星空摄影之美
  
  虽然通常说的星空摄影都是在地面上拍摄太空,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星空摄影也早已挺进太空,“哈勃”望远镜就是最好的例子。当然宇航员在太空拍摄的照片也应该归入这个范畴,毕竟我们的地球也是银河系里的一颗星球。2009年3月15号,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发现”号航天飞机搭载着七名宇航员发射升空,若田光一博士作为该次发射中唯一一名日本宇航员身负多项科研重任。不过他还有一项额外的任务,就是携带奥林巴斯为其特制的E-3数码单反及ZUIKO DIGITAL 11―22mm F2.8-3.5和ZUIKO DIGITAL ED 50-200mm F2.8-3.5 SWD两支镜头在太空拍摄我们美丽的地球母亲。作为奥林巴斯成立90周年的重要活动之一,也是为纪念人类观测宇宙400周年所奉上的一份特殊礼物,“奥林巴斯太空项目”(OLYMPUS SPACE PROJECT)意在进一步唤起人类关爱生态,保护地球的意识。
  
  “从蓝天和大地――”
  
  在飞行任务期间,宇航员若田光一博士使用E-3和两支奥林巴斯Zuiko数码镜头从国际空间站“希望”号实验舱拍摄了大量地球照片,从宇宙的视角凝视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见证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巨大影响。而作为一款能在恶劣环境下工作的数码单反相机,E-3也经历了发射震动、高过载、失重、以及宇宙射线的严酷考验,圆满完成了所有拍摄任务。奥林巴斯E-3具有坚实的镁合金机身框架,配合防尘性能与超声波除尘系统,能够适应国际空间站恶劣的使用环境。而轻量化的机身和镜头设计,在设备重量有苛刻限制的宇航活动中也能游刃有余,优秀的图像质量,快速的对焦系统,高效率的机身防抖,支持LiveView实时取景的双轴自由旋转液晶屏,让宇航员在狭小的空间内也能够轻松自由地取景构图。两支ZUIKO DIGITAL镜头不仅具有优异的光学性能,也满足4/3系统所追求的坚固与轻量化标准。焦距涵盖了从大广角到超远摄的广大范围,既可以拍摄地球美轮美奂的全景,也能锁定与众不同的局部细节生成特写。首次在宇宙中使用对E系统毕竟是一个考验为此奥林巴斯已经考虑到每个细节,甚至考虑了镜头意外破损,玻璃碎块在零重力条件下对空间站可能造成的影响。因此专门为这次宇航计划特制了透明镜头盖,方便宇航员安全的了解镜头状态,堪称细致入微。
  如今“奋进”号航天飞机已经携若田光一博士及E-3平安返航,奥林巴斯太空项目亦圆满完成,并于9月8日在日本东京举办了特别摄影展“从蓝天和大地――”,也为10月12日奥林巴斯公司90周岁生日送上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下面我们特选了几张宇航员若田光一博士有代表性的太空摄影作品与读者分享。

推荐访问:MOBILE Windows 靓相 Windows MOB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