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班主任工作记录 浅谈班主任工作的评价

  在全面贯彻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过程中,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努力把握好“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内涵。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就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它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的。江总书记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会会议上,曾语重心长指出:“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素质”。学校是先进文化的重要传播者,而学校德育工作又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战场。在我校,历来就有重视德育工作的良好传统,也曾取得过很多辉煌的成绩,然而,在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我们应更新德育观念,适应改革需要,探索新的德育管理方式。班主任工作如何开展,如何评价,也就顺应时势成为德育管理新课题,一种行之有效的适应新形势教学并与之相配套的德育管理及评价模式,有待于我们探索和总结。
  当前某些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的重点放在一些表面上的常规评比和学生不出现重大事故,也就是所谓的“不出事就是成功”。教育界提倡以发展的眼光看学生的行为,我们也应该用发展的思维来评价班主任工作,而并非只停留在当天、当月、当学期,更非表面上的常规评比。发挥班主任主导作用和工作积极性,促进学生自我教育意识形成,是德育管理落脚点。而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来自对班主任工作的关心和公平而合理的评价。
  其一,考核的时间长短是否合理。要对一个人在某项工作中的表现做出一个整体的评价,不能仅仅依靠一个较短时间段的工作表现,一个相对完整的工作周期的持续性表现作为工作效果的认定才是公正客观的,这就要求用事后考核来对此作评判。例如:一位班主任能带一个班三年,就应该在三年后整体对他(她)进行评价。
  其二,考核方式和对象是否公平。考核结果要能产生较强的说服力,就要求考核者对所有的考核对象都一视同仁,一个标准,否则将失去公信力,效果自然不会很好。例如:当考核的对象所处的条件完全不一样,就不公平了。现阶段,许多学校的班级都有分重点班和普通班,由于学生的素质完全不一样,结果当然显然。如某校:1999-2000、2000-2001、2001-2002、2002-2003学年度的广州市优秀班集体分别是1999-2000、2000-2001、2001-2002、2002-2003当年度的初三(1)班,也就是年级的唯一重点班(初二下学期时获奖),该学校这几年初中没有哪个普通班能再取得这个荣誉。而事实上,普通班的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及学生工作上的付出往往要比重点班的班主任更多!
  其三,评价的依据是否全面。我们现在的班主任工作培训常常是重经验、轻理论、轻班主任工作的研究。而经验则大多数指对班级的常规评比工作的应对方法,也就是掌握如何能不被别人发现自己的学生的不是,哪些是领导重视的工作,哪些是可做可不做的。但是,常规评比无法告诉别人,班主任到底了不了解这个班的学生,知不知道学生心里想过什么,班主任在整个担任过程中做了多少工作(许多潜在的不良事情可能在危险发生之前已被班主任解决),领导及同事不一定知道,常规评比更无法体现。所以对班主任工作的评价,应该既有学校评价(领导、老师、学生),还有社会评价(家长)和自我评价。
  其四,评价如何统一心理辅导和德育。
  两者的联系:心理辅导是指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他们健全成长和发展,以达到良好个性的形成。德育是教师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施加影响,以培养学生政治立场、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和心理品质的活动。两者的工作对象相同,都是青年学生,其基本职能都是育人,都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心理辅导的根本在于优化学生心理品质、健全个性,而《中小学德育大纲》则规定了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要求。两者的内容亦有共同之处,又有交叉。
  两者的差异:一是,理论基础不同,但也有交叉。心理辅导以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德育主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但并不意味着心理辅导工作者不学习马克思主义,德育工作者不学习心理学。恰恰相反,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有关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论述,而德育的理论也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二是,它们的目标不同,德育重视按照社会利益的要求去规范个人行为,而心理辅导关注、维持和增进个体心理健康,以及心理机能和心理潜能的提高和发挥。当然,两者并不对立,因为一个人越是自觉地认识到社会发展对自身的要求,他的潜能和优越之处越是有可能得到充分的展现。
  重视学生心理研究,培养良好心理素质是德育管理的一个重要目标和手段。了解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前提,教学改革必然给学生心理方面也带来的冲击,教师一方面要研究青少年在中学阶段的普遍心理,另一方面也要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心理做好研究调查工作,只有掌握了学生不同的个性心理,才能对症下药,事半功倍。心理辅导和德育的结合才能让学生健康成长,现行的评价制度更重德育,因为心理辅导的效果较难掌握,这是一个误区。
  其五,评价应重在发展性。由于新形势教学强调学生自我选择、自我设计,把学生主动权交给学生,这与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德育管理观念不谋而合。传统的班级实行以班主任为主体,班干部为辅助管理,而大部分学生处于一种被管理地位,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能力往往在这种体制下难以得到发挥,通过新形势教学改革,学生通过自我选择,明确学习目的、兴趣爱好和学习方法之后,学生有新的需要也就是自我管理、自我管束的需要,而我们德育工作者,则应利用这些,顺势而为,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逐渐从以微观管理为主,宏观指导为辅,转变为以宏观望指导为主,微观管理为辅,把精力主要转到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意识这一方面来。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混乱,领导应加以督促和指导,而不是扼杀。
  总的来说,德育能力是实现德育目标的现实基础。现实社会的发展变化以及青少年学生自身的发展变化,都对教师的德育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德育工作者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了解学生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知其“心”,才能恰当地运用灵活多样的德育方法,德育才能有针对性。公平而合理的班主任评价制度,会让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得到提高,让班主任明白班主任工作的真正意义及重点所在,与学生之间的真正了解就会不断加深,班级工作就能稳步提升,学校的德育工作就能真正实现腾飞。
  教育改革后,部分学校已经在意识到德育管理的不足,在校运会、班会课及班主任的评价标准(部分)上有了一定的改善,作为班主任的一员,我衷心希望乘着国家教育改革的春风,学校能把班主任的评价制度进行更完美的制定。

推荐访问:浅谈 班主任工作 评价 浅谈班主任工作的评价 对班主任工作的感想 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