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待课堂上的“问题学生”|如何对待问题学生

  课后,常听到许多教师发出阵阵感叹:学生是一届不如一届了,有些学生真可谓“朽木不可雕也,孺子不可教也” 。但静下心来细细揣摩,难道这些在老师们眼中的“朽木”,心中的“老大难”,真的就“病入膏肓”了吗?
  看问题要一分为二,试问有谁不是从孩提时代的顽皮、懵懂、叛逆中一路摸爬滚打而来的呢?我们为什么总要用成人严厉、苟责的眼光训斥学生,用尖酸刻薄的话语中伤学生呢?对待课堂上的“问题学生”多一些分析、多一些宽容、多一些赏识、多一些信任,那么“问题”就变得迎刃而解,最终会得到许多意想不到的结果。
  一、“问题学生”的类型
  1.“小抠小摸”型
  有些学生在课堂上课堂纪律松懈,自控能力差,手中总有可以摆弄的东西,实在没有就抓耳挠腮,不知所以。再者,就是左顾右盼,瞅准时机便与前后同学说话等等,在“问题学生”中此类学生不在少数。
  2.“坐享其成”型
  此类学生有一最显著特征,用形象的一句话来形容:“推推动动,拨拨转转。”即学习主动性差,课堂上一副懒惰的神态,虽然能维持表面上良好的纪律,实则 “身在曹营心在汉”。看似在听课,其实心早就跑到课堂之外了,点到他的名字他还一脸的茫然,只知道张开嘴“等、靠、要”,不知道课堂是自己的课堂,仿佛学习是强加在身上的枷锁却无力挣脱。
  3.“挑头捣蛋”型
  教师们常用“如坐针毡” “浑身长刺”形容此类学生,仿佛课堂上就客不下他,课堂纪律一塌糊涂。大毛病不断,小问题常犯。不是打谁一下就是东倒西歪没个学生样。课堂上你屡次点他的名字,但他仍然我行我素,可谓“刀枪不入” “百法难治”。
  看看课堂上“问题学生”的众生相,我们来分析一下其形成原因。人是有个体差异的,有些学生天性活泼好动,这是其性格所致,再不就是缺少某种微量元素,最终导致别人的注意力能保持20分钟,而他却只能保持10分钟或更短的时间。有些学生耳聪目明,课堂上“一点即通”即理解能力超强,但就是由于纪律性差最终导致学习效果大打折扣。课堂上出现“问题学生”,教师总爱把原因归结在学生身上,但是教师自身有没有原因呢?又有谁深层次地扪心自问过。
  二、“问题学生”产生的原因
  1.课堂结构太过死板,缺乏吸引力
  我们现在都在向课堂教学要质量,但实际上仍然有许多课堂是教师的“一言堂”,课堂结构死板,每天按部就班,缺乏新意,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大搞填鸭式的“满堂灌”“题海战”“疲劳战”。在重压之下,在这种单调的学习氛围中,学生能自觉地调动其感官投入到这样的学习中吗?如果一节课仅仅为了上课而上课,为了分数而加压,最终势必造成学生的厌学情绪,导致“问题学生”的产生。
  2.课堂上“层次教学”不明显
  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注意某一类学生,不能顾及大多数学生的客观情绪,不能很好地因材施教,“层次教学”不明显。在我们的学生中,学习程度难免参差不齐,存在差异性。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只考虑一部分学生的认识,而忽略另一部分学生,久而久之,这一部分学生如同坐在冷板凳上,课堂也就无味了,与其无关了。
  3.忽视学生思想品德、学习习惯的培养
  古语说得好“要想做事,先要做人”。那些纪律性差、思想消极的学生主要是因为其缺乏责任感,他们从小过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在课堂上只知道盲目听从老师的讲授,甚至感到课堂上少了自由,浑身不自在。如果老师只片面要求分数,忽略其思想品德、良好学习习惯的全面培养,也易使其学习目的出现偏差,出现问题。
  三、解决的对策
  1.调整课堂结构,实现教学活动最优化
  我们的课堂想要“四十分钟要质量”就要求课堂的“大容量,高密度”。但这并不影响我们课堂的生动性与灵活性,在课堂结构的设计方面,作为教师有必要、有责任细化与调整使自己的课堂能动起来、活起来,变死板的“要我学”为灵活的“我要学”。另外,根据学生的认识情况,结合教材内容,灵活运用教法、学法,在课堂上多放手让学生去感知、去探究、去讨论、去争辩、去发现、去总结。真正实现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教师仅仅是主导者而不是主宰者,学生的活动、学生的认知才是课堂的主题所在。如果我们教师能主动调动学生的认知积极性,怎么会出现死板,沉闷的课堂!
  2.授课过程在实现“因材施教”的基础上多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时刻调查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备课的同时要备好学生,对每个学生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了解其优缺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努力做到后进生吃得消,中等生吃得饱,优等生吃得好;体现因材施教,让全班学生都能给自己合理的定位。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明确努力方向,在鼓励一部分学生先走一步的基础上,允许一部分学生有遗留问题,有层次有区别地对待全体学生。给出现问题的学生以更多的关爱,多发现其问题,杜绝有损其自尊心的言语、手势和眼神等,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再有痛苦而是愉快地享受。
  3.寓德育于课堂教学中
  德育为教育之首,态度决定结果。好的学习态度决定了一个学生的课堂学习,在课堂上教师要适时、适量地进行德育教育,增强学生的责任心、民族自豪感等,最终有助于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优秀的道德品质。思想端正了,学习行为也就优化了。
  “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韩愈老先生在唐代就已将教师的责任解析得如此精辟。而面对今天课堂上所谓的“问题学生”,我们作为老师不也应直面“问题”,然后解决问题吗?回避,不是办法也不是我们应有的行为,静下心,埋下头,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所有“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推荐访问:如何对待 学生 课堂上 如何对待课堂上的“问题学生” 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 舞蹈课堂学生管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