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

  摘要: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地图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地理教学的最基本特色。地图具有很好的概括性、整体性,信息量大,可以比较准确地表现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联系等方面的特性。因此,地图有“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之称。本文以长期教学经验为基础,从提高学生读图能力的重要性着手,提出了地图教学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地理;教学;第二语言;地图
  
   以下是我在地图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几点教学建议:
  一、结合时事,培养学生观察地图的兴趣
  在当今世界乃至我们生活的城市中,许多时事与地理学科有着密切联系,是我们地理教学中很好的“活教材”。例如,在强调地图的重要性这一内容时,就可以把持续三个多月的利比亚战争作为导入部分,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英法美等国联合发动对主权国家的空中袭击?而这也是学生真正疑惑的问题,这时适时地展示利比亚地图,学生对利比亚的地理位置和矿产资源一目了然,也就明白这场战争的真正目的,就是西方国家为了推行自己的强权政治,为了控制利比亚的石油资源。这样结合时事材料的导入就可以促使学生喜爱地图,对地图产生浓厚的兴趣。
  此外,还有很多类似的能激发学生阅读地图兴趣的问题,如亚洲在东西半球中的哪个半球,中国在亚洲的哪一部分,中国的形状像什么,是否能够找出我们的家乡――泗洪等等,使同学们感到地图对我们每个人都是很有用的,是我们认识世界的有利工具,也是学习地理知识的得力助手。兴趣的源泉在于知识的运用,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体验成功。把所学知识成功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使学生对学习充满信心,兴趣十足。
  二、画略图,增强学生记忆地理事物的能力
  学习地图以读图析图为主,教学挂图和书本上的地图有时候并不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且内容繁杂,重点不突出,初中生不易读懂,但略图则是老师边讲边绘出的,能及时服务于教学内容,重点突出,易于学生理解。如今的教育通常都在强调现代化的教学,有的教师就忽略了自身绘图的技能,以至于学生也丧失了对图的感觉。娴熟的画图技能在教学上的作用是其他教学手段难以代替的,边教边绘的教学效果是其他教学方式所不可比拟的。教师功底深厚会激发学生对老师的敬佩,从而影响学生动手去画图,即使不画也能把教师在黑板上所描绘的地图深深地映在脑海里。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获得了地图的感知,为地理教学便捷地打开了第一扇门。
  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的略图,有时比挂图、多媒体教学效果还要好。如学生在学习“南亚”这一节时,地理位置、主要国家、地形、河流等是本节重点,如何让学生体验得到这些知识点,只要在课堂上画略图,学生就一目了然了。首先将南亚轮廓画出,把国家分界线画完后,就可以让学生对照着课本的地图,在黑板上填出南亚东西两侧濒临的海洋名称、三大地形区、两条主要河流、主要国家和城市等等。一通圈圈点点后学生自然就能了解南亚的自然概况。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有过硬的绘图本领,要凭自己熟练的技巧把复杂的地理事物在黑板上迅速绘制成板图,久而久之滋物无声,学生在教师娴熟绘图技巧的熏陶下,对绘图、默图的兴趣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增长。
  三、一图多填,训练学生的综合认知能力
  地图学习中还必须“善用地图”,进行恰当、适度的填图训练,“一图多填”是不错的方法。比如,复习美国这一节内容时,首先在黑板上勾画出美国的空白图,从位置入手,在黑板上填注领土构成、濒临的海洋和陆上邻国,然后填写主要地形区,再填写河流、农业带、工业区、城市、港口等。另外,填图时也要注意格式填写正确,所填名称与地理事物走向一致,字迹工整,大小合适,位置准确。
  这样,一张地图可以反复填写,一图多填,一方面提高了地图本身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增加了填图的乐趣,增强了记忆的效果;同时,因为各知识点之间所具有的关联性,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聚合性思维,养成广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综合性处理地理信息的习惯,提高综合记忆、综合理解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做到“既见树木,也见森林”。
  总之,在地理教学中,地图是学习地理的必要手段,教师更应身体力行、潜移默化,要更加重视地图部分的教学,同时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多读图多用图,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这“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

推荐访问:语言 地理教学 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 地图是人类的第二语言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