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是教师的舞台 [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阅读的舞台]

   新课程标准强调了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倡导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语文的人文性决定了语言文学中蕴含的思想感情需要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让学生慢慢感受、领悟;根据语文的工具性,教师可以以读为主线,组织各项训练活动;语文学习的自主性则要求教师确立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地位,培养自主探究的精神,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自我提高。
   如果语文教学仍受传统封闭式教学理论的影响,教师在台上不停地讲,学生则一味地听,整个课堂就会如一潭死水。教师只求学生围着自己转,不允许有不同观点,更不给学生以自由发表见解的机会。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只能简单地模仿、搬用他人经验,成了无数被动学习的机器,哪里谈得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因此,语文教学应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为宗旨,以大语文观为指导,变“教师讲为主”,为“学生学为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一、引导学生注意语言文字的前后联系
   在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读书,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书中整体感悟。即使是理解一个词语,也应“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把它放在整体的语言环境中去品味、去体会,在语言文字的前后联系中理解它的含义。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往往表现在如何巧妙地寻找理解语言文字的切入点,找准了就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使学生在整体感知语言文字的基础上,找到理解课文的钥匙。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往往是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切入点,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抓住重点词句,在语言文字的前后联系中自读、自悟、自得。
   《印度洋上生死夜》一文故事情节曲折,记叙了法国船长皮埃尔携带妻子夜游印度洋,经历了一场生死考验的故事,歌颂了皮埃尔把妻子及自身安危置之度外,依然通报信息挽救客轮的高风亮节,唱响了一曲关心他人胜过关心自己的动人赞歌。课文是怎样通过语言文字来表现这一主旨的呢?教师在执教时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抓住与文章中心内容有关的语句联系起来思考、体会感悟、整合,特别是对一些与内容有关的重点词语更要把它放在课文中去理解、体会。在理解课文中“抽搐”一词时,教师用投影仪出示:“此时,克勒松的手脚不住地抽搐,嘴里吐出大团大团的白色泡沫,皮埃尔的心也在抽搐。他知道,这很可能是生命力即将耗尽的信号”,并要求学生自读课文,结合上下文体会一下两个“抽搐”的意思有何不同。学生通过预习不难回答:“克勒松的手脚不停地抽搐”中“抽搐”说的是克勒松的手脚不由自主地收缩,是一种病症。教师接着问:“第二个抽搐呢?”学生随即说出,“皮埃尔心里难受”。教师这时抓住时机引导:“是呀,他为什么难受呢?”学生纷纷自读课文,“他知道克勒松生命处在其危险关头,快要死了,他难受。所以,他的心在抽搐。”“老师,我同意他的意见。皮埃尔的心在抽搐,另外还有一个原因,他打出灯语后轮船仍在行驶,他担心克勒松的血白流;担心他们俩白白付出生命的代价;担心油轮上的游客会在海难中丧生。”此时,其他学生顿时醒悟,还归纳出:理解词句意思,除了看句子上文,有时还要联系句子下文来理解。到此,学生才真正读动了这短文字的深刻内涵。因此,在学生自读自悟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加强课文前后联系、独立思考、巧妙解疑是至关重要的。
   二、引导学生由已知探求未知
   在语文学习中,学生从“读”到“悟”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从已知领域向未知领域探索发现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学会质疑,这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途径。
   “蹲下身来”吧,建立起你和孩子思想感情交流的平台,许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在师生交流中,教师要营造一种民主宽松的学习研究氛围。学完一篇课文,教师可以这样提醒:“你读懂了什么?”“你有什么疑问吗?”“你还有什么不同意见吗?”“你能感悟多少就说多少。”“发现什么就交流什么。”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问,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获得新的发现。
   再以《印度洋上生死夜》为例,教师提问:“你们喜欢皮埃尔船长吗?喜欢他什么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思维的闸门打开了,有的说:“皮埃尔舍己救人的精神感动了我。”有的说:“皮埃尔是一个航海经验非常丰富的船长。”“皮埃尔在危险面前的镇定自若值得我佩服。”……这样的课堂讨论,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理解逐层深入,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自悟出皮埃尔更富立体感的人物形象,自然也就把握了课文内容的精华。学生敢于探究、勇于发言、思维活跃、个性自然得到了发展。
   三、鼓励学生由课内走向课外
   学习语文要更新观念,打开思路,应认识到课本以外的生活更是我们学习语文的广阔天地。教学内容不应局限在课本上,而应不断地补充拓展一些学生喜欢的内容和信息,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学古诗《村居》后,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描写春天的诗,上课时,请同学把这些诗介绍给大家。这样不但巩固了已学到的内容,而且大大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叶圣陶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着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碧螺春》学完后,请学生搜集有关我国茶文化的资料,利用语文实践课进行交流,比比谁搜集的资料多,看看谁介绍得清楚明白。这样就巧妙地把课内教学和课外学习紧密结合起来,体现了“大语文”的教学观。
   语文课堂应该立足于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使他们具有自觉更新知识的意识和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处理好教材,设计好教法、学法,组织好课堂师生活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学会学习。
   (作者单位 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解放路小学)
  

推荐访问:学生自主 课堂 舞台 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阅读的舞台 我的舞台课堂实录 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