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代的李白杜甫只是二流文人】李白杜甫同人文

   李白(701-762),被后人尊称为诗仙,一首《将进酒》流传千古。有着高力士为其脱靴,杨贵妃为其磨墨的光鲜事迹;杜甫(712-770),后人称为诗圣,与李白齐名,合称李杜。此二人代表着唐诗的最高成就。
   但是,就是这样两个被后人顶礼膜拜的大诗人,在当时只能算个二流文人。先不要急着拍砖,事实的确如此。我们先来看看那个时代发行的诗集吧:《国秀集》公元744年(注意这个时间)编选,李白、杜甫无一首诗入选;《极玄集》李白无,杜甫无;《又玄集》收诗297首,李白入选4首,杜甫入选7首;《才调集》收诗1000首,李白28首,杜甫无;《御览诗》收诗286首,李白无,杜甫无。值得一提的是,《御览集》里有两个在我们后人眼里名不见经传的诗人卢纶、李益却分别入选了32首和36首。
   是不是很讽刺?不要急,这种现象到了清朝就换了人间了。《唐诗别裁集》收诗1928首,李白140首,杜甫205首。《唐诗三百首》收诗当然就是300首了,李白26首,杜甫33首。而这两部诗集里卢纶分别入选15首和6首,李益入选18首和3首。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呢?我们不妨来分析分析。
   首先,我国的古代文人大多恃才傲物。就拿李白来说吧,高力士是什么人呀,权倾一时,居然叫人家为其脱靴,即使碍于皇上的威慑照做了,记恨、报复你那是一定的。这虽然是野史,但也从侧面反映出了李白的清高、孤傲。得罪权贵,就会被打压,一被打压,当然官办文集就差不多与你无缘了。
   其次,是钱权的问题。杜甫仕途不得意,穷困潦倒大半生。就和现在的某些个选秀节目一样一样的,没钱,谁会为一个前途渺茫的人去树碑立传呢?投资也得有回报呀!(没钱,至少你也得是个美女吧,如果你居然还是个胡子拉茬的大男人,那你基本就算完了)。李白虽然还比较有钱,据说还是个富二代。但是,有钱没权也是枉然,被唐玄宗炒了鱿鱼的人,有几个人会待见,又有几个人敢待见呢?毕竟这还是大唐李家的天下。
   最后,就是时间问题了,想成为经典是要经得起历史的沉淀和过滤的。李杜的作品已经超越了那个时代,一方面让人嫉妒,一方面却又让当时的大多数人不知所谓,没法接受。就像后来首开豪放词派的苏轼一样,一开始也很难让人接受。词嘛,以花间、委婉细腻为主,怎么能豪放不羁呢?西方近代史上有名的画家、音乐家也一样,大多生前穷困潦倒、名不见经传,死后才声名大振,野兽画派的梵高就是典型代表。所以说,李杜生前是别想了,只有也只能够赢得个身后名了。
   故事完了,却给了我一个很沉重的话题。现在某些被金钱垒起来的所谓大腕作家,捧着一本垃圾书四处炒作,目空一切,今天你骂我,明天我骂你,其实骂来骂去都是为了给自己添砖加瓦。先混个脸熟,然后再想些歪门邪道让自己的大作成为“时代的经典”。敢问,百年后你的“经典”还靠得住吗?经得起历史的沉淀和过滤吗?
   要知道,浪花淘尽的绝不是英雄,而是糟粕。
  (摘自作者的新浪博客)

推荐访问:同时代 杜甫 李白 同时代的李白杜甫只是二流文人 李白杜甫是什么代诗人 白居易的诗比李白杜甫差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