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城之恋》:远不止话剧这么简单_倾城之恋话剧

  一部由香港影星担纲主角的商业话剧,不但屡创票房佳绩,同时在香港、内地甚至国外华人圈获得很好的社会反响和口碑。这是内地的话剧没能做到的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张爱玲名作《倾城之恋》的故事背景与今日中国社会褒扬的意识不无暗合,从而激起无数准白流苏们对范柳原们的向往。内地青年在这场需要智慧来争取的爱情后面嗅到了中产阶级生活的趣味。香港话剧团在这种时候带着他们精心制作的戏剧而来,把原来文字上的中产阶级趣味活化于舞台,比之于同名的电影与电视剧,远为生动而凝练。首先赚取了上海观众的首肯――今年上海的第十六届“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又把好几个奖项授予了《倾》剧的主角。
  “白玉兰”把“主角奖(榜首奖)”颁给了梁家辉,使香港人第一次占据了主角奖的榜首位置,梁也因第一次获得了戏剧方面的奖项而兴奋不已,比之推掉电影片约的经济损失,这样的回报令他大快。
  对导演来说,选择梁的加盟从一开始几乎就决定了这台戏的胜算。梁家辉也许不能算一个顶好的舞台剧演员,但他是一个绝佳的范柳原。在传媒信息如此发达的今天,戏剧常常依据市场需要而启用明星乃是一种双赢的选择,不过对流传甚广的人物而言,明星气质的微妙差异亦需经过导演的慎重掂量。梁与角色的对应,由此带来的反响是那么热烈,他不仅得到众多女fans的拥趸,甚至他在剧中穿的一双40年代款式的意大利皮鞋也因此被加拿大多伦多Bata Shoe博物馆永久收藏。顶级名牌BRUNO MAGLI固然昂贵,却因香港影帝穿过而生辉,这正是艺术与商业的最佳结合。
  艺术的魅力还不止于此,它还可以与慈善事业结合。与此同时,这样一台星光耀眼的舞台剧没有仅仅沉醉在明星效应中沾沾自喜,而是藉此游刃有余地拓展内地、海外市场,塑造剧团的品牌形象。
  《倾》剧在美国和加拿大的巡回演出,既是文化交流又是慈善筹款,无形中当了香港文化乃至中国文化的代表。4月26日是多伦多市的“香港文化遗产日”,当天的筹款晚宴借《倾》剧的故事以视觉和音乐营造出中国上世纪40年代的氛围,华人商界。文化界及政界的名流云集。香港驻加拿大经贸办事处致词曰,“香港将在蜕变发展的新里程中永不言倦!”。
  利用戏剧筹款在内地尚属罕见,更不用说将票房收入全部捐给医院了。这得益于香港驻外的经贸办事处以文化推动经济的思路,也是香港人多年建立起来的文化与经济共生共荣的意识体现。话剧团一行在多伦多探访颐康中心的老人,与之谈心,为中心筹募耆老服务经费;而在纽约的演出所得则捐给下城医院用作华人社区的保健计划。颇令团员们激动的荣誉是应邀在5月2日早晨为纽约美国证券交易所鸣钟开市,在重视吉庆的香港人看来这也是如愿以偿。
  他们每一次演出确乎奠定了香港话剧主流院团的地位,其公共活动也无疑提升了香港话剧团在海外的声誉。今天的观众喜欢轻松娱乐的戏,排斥严肃、正统的剧作而言,他们与我们内地院团的压力是同样的。《倾》剧也是历经四年方打造而成,但是一出优良的舞台制作不只是在舞台上放射光彩,而是更多开掘其作为文化商品的含金量,转化出多重附加值,《倾》剧是一个好例子:一出《倾城之恋》成就了自身,更树立了香港主流话剧的良好口碑。
  说到好戏,我们也是有的,人艺的个别保留剧目一度也曾远赴海外,但是在营销理念上还是很需要跟进的。而我们主流院团的明星,更是比港星毫不逊色。奇怪的是在一出戏和明星之间,常常缺乏共兴表的观念。被委以重任的明星们在首演之后趋向于放弃话剧的角色以谋求其他工作所带来的丰厚回报,剧团既缺乏拴住演员的向心力,又不能提供一个使明星通过演话剧而增加其上升空间的机制,于是能留下来坚持的,成为了作出牺牲的道德模范。可想而知,缺乏荣誉感的创作所导致的演员群体激情的丧失,演出的平淡在所难免,以这样水准的戏剧来承担文化交流及市场拓展的意图便是侈谈了。
  更需要内地戏剧人反思的或许是,尽管近年来内地明星都积攒了不薄的个人财富,但他们似乎还缺乏公益活动的心思,这无形中加剧了只想索取不愿给予的社会风气。
  想起《倾》剧导演毛俊辉经常用到的一个词――“分享”。这位香港话剧团的艺术总监虽是留洋多年,身上却散发着一种如今难得一见的中国传统儒士的气息,在他看来,戏剧如何与社会来分享其妙处,实在也是一门很深的艺术。
  (作者为国家话剧院评论员)

推荐访问:之恋 话剧 这么简单 《倾城之恋》:远不止话剧这么简单 倾城之恋话剧 话剧倾城之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