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渗透,,延伸补充,熏陶感染,,社会实践|渗透延伸机制

  一、品德教育在幼儿成长中的作用  德育是教育者按一定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的、道德的、政治的教育。学前幼儿的德育是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学龄前儿童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文明习惯和个性。幼儿出生后,在适宜的生活环境下发展很快。只有全面、和谐地发展,幼儿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为其一生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忽视了任何一个方面的发展,都将阻碍幼儿的健康成长。
  “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这句谚语阐释了品德的重要,古人云“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就是小时候养成的行为习惯就像与生俱来的一样,长大了都不会轻易改变,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指出:“幼稚期(自生至七岁)是人生最重要的时期,什么习惯、言语、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要在此时期打下一个基础,若基础打得不稳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建造了。”幼儿期是培养道德意识、道德情感、传授正确道德行为的关键期,因为这个阶段的幼儿很容易接受正确的、美好的、规范的刺激。道德行为习惯是与一定的道德需要、道德倾向相连系的自动化的行为动作,它主要包括正确处理人际关系、遵守公共道德等。所以我们必须从儿童时就开始着手培养教育,而学前期的幼儿品德教育,正是为造就推动社会发展的人奠定坚实基础的工作。
  二、目前幼儿德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父母依赖学校或祖辈家长,父母推脱教育子女的责任
  有些家长认为把孩子送进幼儿园就万事大吉,他们只负责从经济上、生活上满足子女的需要。还有些家长借口工作忙!没有时间看护、教育孩子,将孩子交给祖辈照顾,祖辈家长对第三代的教育过分迁就、溺爱,容易导致孩子产生依赖任性、独立性差、缺乏自信心、以自我为中心等。
  2、教师的德育缺乏针对性
  教师面对整个班级的幼儿泛泛而谈,没有区别对待不同品德发展水平的幼儿来因材施教。有的教师没有根据幼儿在品德结构上的差异性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往往采取统一的说教中心模式对待品德结构上有差异的幼儿。很多老师基本上都是上完课就结束了对幼儿的品德教育活动,对全体幼儿和样本幼儿的德育缺乏持续性,教师没有后续的教育步骤跟上。
  三、加强对幼儿思想品德教育的措施:
  1、教师要尊重幼儿。
  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以及各个环节都渗透着德育的因素。德育活动是一种养成性教育,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让他们终身受益。老师有了德育的意识,就会注重对幼儿技能技巧的培养,注重培养幼儿与其他小朋友团结协作的品德和良好习惯。作为跨世纪的幼儿教师,我们要体察孩子的感受,尊重和信任孩子,从而培养幼儿的自尊和自信,并且保护和利用孩子的同情心,培养他们的善良品质,还要保护幼儿的羞愧和内疚感,让孩子从小就懂得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我们幼师应视每个孩子为完整的具有独特个性的人,密切同孩子交往,聆听孩子的心声,注重孩子人格的全面发展。
  2、教师注重自身形象,言传身教。
  教师本身要注意自身形象,做好幼儿的榜样,促进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在日常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对幼儿进行德育,并结合每个活动的特点进行渗透。在潜移默化之中对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产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培养。
  3、把幼儿的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一日教育活动中,重视教育环境的渗透作用。
  由于幼儿的思维的局限性,品德教育必须直观、形象、具体才容易为幼儿所理解和接受,用故事或图书教育幼儿团结友爱,通过体育游戏培养幼儿组织纪律和集体荣辱感,通过规则游戏体验各种规则的重要性,通过区角活动使幼儿学会助人和自主,懂得珍惜劳动成果,从而学会正确的接人待物方式,逐步让幼儿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习惯,加深与同伴的感情体验和认识上的共鸣,逐渐学会协调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教师还应做个有心人,留心观察孩子在生活中的各种行为,针对不同问题,采取集体或个别的方式进行指导、纠正,适时提醒孩子按正确的规则去做,使其良好的行为习惯得以巩固。
  4、合理运用评价,强化良好行为,消退不良行为,使其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对于幼儿的良好行为给予肯定和奖励,可以帮助幼儿对具体的行为要求有更深入的理解,也有助于将行为要求上升为更规范的行为。在幼儿德育工作中,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示范性影响。俗语讲“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可见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只有不断地加强自身修养,才能给幼儿以身示范的教育影响。
  5、家、园同步做好德育工作,合理运用因材施教原则。
  3-6岁的幼儿,其道德意识正处于一种朦胧阶段,家长是幼儿第一人教师,家长的品德行为,对子女的教育方法,对幼儿品德形成和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应此,我们要做好家、园联系工作。要求家长配合做到同步教育。
  6、社会方面——社区教育
  对于幼儿教育来说,关系相对比较密切的社会环境首推社区,社区是幼儿社会化的第三课堂,教育要培养造就符合社会需要的人,就必须走向社会、融入社会。充分利用社区中的人力资源、物质环境等,拓展幼儿学习、成长的空间。
  总之,无论作为家长还是老师,我们都希望孩子们在品德教育上能健康发展,成为一位真正受人欢迎,被社会所接纳的二十一世纪人才。对此,这就需要我们家园携手,站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来重视幼儿的德育,采用“课堂教学主动渗透,课外活动延伸补充,家庭生活熏陶感染,社会实践锻炼成长”的全方位、立体式的模式,从幼儿阶段开始共同促进幼儿德育的发展。有针对性、有层次地帮助幼儿认识问题,及时予以教育纠正,使之形成正确的品德、行为习惯,才能更好地面向全体幼儿,实现德育教育的任务。
  【作者单位:常州市天宁区青龙中心幼儿园 江苏】

推荐访问:熏陶 社会实践 渗透 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