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河南打造成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的可行性分析与政策建议|公司可行性分析报告

  能否把河南打造成国家和世界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取决于以下“三个要素”:第一个是首要条件,即是否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第二个是必要条件,即是否具备一定的比较优势;第三个是充分条件,即是否探索出了高速发展的政策模式。本文主要针对“三个要素”进行可行性分析论证,并提出政策建议。
  一、河南省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
  (一)“产业革命”理论
  一般的教科书普遍认为,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到现在,人类社会先后发生了如下三次产业革命:第一次产业革命,又称工业革命,其基本特征是蒸汽化和机械化;第二次产业革命,其基本特征是电气化、石油化和钢铁化;第三次产业革命,其基本特征是信息化、网络化、电子化、自动化。
  (二)“第三次浪潮”理论
  美国社会学家托夫勒1980年出版了轰动世界的《第三次浪潮》一书,将人类社会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即“第一次浪潮”,指始于1万年前的农业社会;第二阶段即“第二次浪潮”,指始于17世纪的工业社会;第三阶段即“第三次浪潮”,指始于上世纪50年代的信息化社会。
  (三)“主导产业”理论
  从第一次产业革命以来,世界经济大致共经历了五次主导产业群的更替:第一个主导产业部门为棉纺等;第二个主导产业部门为钢铁、铁路交通等;第三个主导产业部门为电力、钢铁、汽车等;第四个主导产业部门为汽车、石化、电气等;第五个主导产业部门为信息产业。有以上三个理论可以得出一个共同的结论:人类已进入信息化社会,其物质基础是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信息产业是当今世界最新的主导产业,代表人类社会现在和未来产业发展的方向,做大做强信息产业是我国由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加速转变、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过度的重要支撑。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经历了10年的高速成长,现已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主导产业,产业规模居全球第一,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基地,在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大背景之下,河南作为全国一人口大省和新兴的工业大省,理应在全国和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大格局中担当重任。
  二、河南省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一)持续井喷式发展奠定主导产业地位
  近四年河南省与全国对比分析:2007~2011年,河南省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由254亿元增长到1131亿元,四年增长了近3.4倍,年均增长45%,比全国高出32个百分点,总规模占全国的比重由0.56%提高到1.5%。2011年河南省与全国对比分析: 2011年河南省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22.6%,比全国高出105.5个百分点,增速仅次于重庆,居全国第二位。与中部地区相比,虽然河南省在规模上暂居第三位,但是在增速上位居第一位,预计2012年总规模跃居中部首位。
  (二)持续井喷式发展的根源分析:比较优势引发产业集聚
  近年来河南省电子信息产业持续井喷式发展主要得益于大规模的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其根源还在于河南省具有较大的比较优势:一是成本优势,与发达国家和沿海地区相比,河南省能源、资金、土地、劳动等要素资源供应充足,价格较低,竞争优势明显,适宜产业大规模布局;二是交通区位优势,河南省地处中原,得天独厚,是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民用航空等在全国均有较大竞争优势,是连接国内外市场的便捷通道,物流成本较低;三是劳动力和人才优势,河南省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也是第一人力资源大省,基础教育和职业培训教育普及率高,技能型人才充足,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可以提供充足的产业大军,预计全国人口红利还有5年左右,而河南省的人口红利还可以再持续10年以上;四是市场优势,随着我国扩大内需的战略转向,中西部巨大市场对国内外投资者具有巨大的吸引力,河南省不但具备自身市场优势,同时具备辐射全国市场的优势;五是产业基础扎实,河南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历史长,门类齐全,局部优势明显,进一步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六是政策环境优势,河南省办事效率高、政策优惠幅度大、公共服务全面周到细致、社会人文环境优越、社会治安环境好,富士康产业基地成功落户充分显示了河南速度、河南效率、河南特色的强大吸引力。
  (三)打造国家和世界基地势在必行
  预计2012年河南省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80%,接近2000亿元,总规模上升为中部地区第一位。预计2012~2015年河南省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速40%,2015年总规模接近5000亿元,仅次于广东、江苏、上海、山东,据全国第五位。河南省电子信息产业总规模占全国的比重,将由2011年的1.5%上升到2015年的4%左右,2020年上升到8%。预计2015年河南省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占世界的1.5%左右,2020年占3%左右,在规模上完全可以称得上世界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根据趋势预测,河南省完全可以在未来五年建成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十年建成世界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三、河南省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具有政策保障
  近年来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信息产业发展的政策决策:一是《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32号)中对河南省电子信息产业作了如下定位:把电子信息产业定位为主导产业;把电子信息产业进一步定位为六大高成长性产业之一,地位仅次于汽车;要求建设郑州、漯河、鹤壁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二是《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对河南省电子信息产业作了如下定位:把电子信息产业定位为六大高成长性产业之一,地位仅次于汽车;发展目标定位为“全省新的支柱产业”、“中西部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承接地”;形成以郑州、漯河、鹤壁、南阳市为重点的产业集聚发展格局。三是河南省省长郭庚茂在《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快发展六大高成长性产业。以市场空间大、转移趋势明显的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轻工、建材产业为重点,坚持龙头带动、基地支撑、高端突破,培育一批千亿元产业集群。四是郭庚茂省长在《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紧紧抓住产业转移机遇,持续发展六大高成长性产业。加快建设一批龙头型、基地型项目,带动配套产业发展,壮大特色主导产业。五是2009年9月河南省人民政府颁布《河南省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战略定位:把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支撑产业升级转型、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先导产业,把河南省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大省。从以上密集出台的政策文件可以看出,把电子信息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来培育和发展是河南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并且这一决策得到了中央的肯定和支持,加快建设国家和世界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就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   四、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加强战略谋划
  提升战略定位:进一步提升电子信息产业的主导产业地位,实施电子信息产业优先发展战略,力争经过5~10年的努力,把河南省建设成为国家和世界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竞争力和影响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制定全省电子信息产业中长期战略规划,并制定年度行动计划。建立举省发展体制,为战略规划的落实提供政策保障。提升战略目标:2012~2015年,河南省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40%以上,达到5000亿元以上,占全国比重约4%,占世界比重约1.5%;2016~2020年,年均增长30%以上,销售收入达到20000亿元,占全国比重6%~8%,占世界比重约3%。提升战略重点:实施“整机+配套”链式集群化发展战略,优先引进行业龙头整机企业,带动零配件企业的集聚发展;优先发展劳动密集型高加工度的消费类电子信息产品,一般消费类电子产品容易形成巨大生产规模,可以充分发挥河南省劳动力充裕的优势,形成规模竞争优势。实施“有限目标、重点突破”发展战略,重点发展智能手机、电脑、装备电子、软件等四大系列产品,力争经过3~5年努力,使河南省手机和电脑产量达到全国的10%以上,占世界的7%~9%;装备电子和软件达到全国的5%左右。最终要形成智能手机和电脑两个万亿级产业链。
  (二)加强载体和平台建设
  规划一批电子信息城市:形成“一核两翼”产业布局,以郑州、洛阳、开封为核心,以新乡、鹤壁、安阳和许昌、漯河、南阳、信阳等为两翼。规划建设10个电子城,把郑州、洛阳、开封、新乡、鹤壁、安阳、许昌、漯河、南阳、信阳等发展成为国家级乃至世界级的电子信息产业城市。把郑州和洛阳建设成为万亿级产业基地,其他城市要发展成为千亿级产业基地。
  (三)大规模承接产业转移
  河南省这一轮电子信息产业的井喷式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于国际国内产业转移,未来要实现飞跃发展还要依靠产业转移。要认真总结、推广、提升、放大、复制“富士康模式”,把富士康手机和电脑等终端产品生产基地全部引进河南,带动配套企业集聚发展,力争形成万亿生产规模,带动就业100万人。要与世界和国内电子信息产业500强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与国内外电子信息产业发达的省区市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再引进一批手机和电脑跨国公司,加速实现“链式转移、集群转移、园区转移”。以河南省政府与工信部承接产业转移对接系列活动为平台,深化与中国电子企业协会及中央企业的战略合作,力争产业转移实现重大突破。
  (四)制定特别优惠的产业政策
  后发地区产业经济赶超发达地区一般要采取非平衡发展战略,即需要采取特殊倾斜的产业扶持政策。产业政策是保障电子信息主导产业培育、发展、壮大的重要条件:一是要素资源保障要倾斜,在土地、资金、能源、人才等方面全力支持,保持低成本优势,就是要以低成本优势吸引外来投资,建立省市级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加大地方配套投入力度,与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形成合力。二是税收和规费要优惠,以暂时让利换取长期发展是值得的,要保持低税费优势,要在税费上具有国际竞争力。三是完善投资硬环境,瞄准国际一流水平高标准建设。四是建立大企业大集团跟踪服务的长效机制,要保持高效率的优势,支持龙头企业的扩张,带动更多的企业集聚。五是制定河南省电子信息产业投资指南,引导集聚、集群、集中、集约发展。
  (作者单位: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推荐访问:河南 电子信息 产业基地 可行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