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旅文学创作意识的几个问题分析] 诗的文学创作都属于显意识表达

  摘 要:在风云变幻的当今时代,军旅文学作为一面旗帜竖立在现代文学史上。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军旅文学的创作如雨后春笋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军旅文学的创作随着时代的转变,现代化军事武装的变化,在文学体裁的创作意识上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的军事机械化早已被现代的军事信息化所代替,相应的军旅文学体裁无论是在观念上,还是在创作意识上都顺应了当今的发展潮流,思想上也有了显著的提高和升华。当今的军旅文学创作意识面临着哪些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何在?下面我们从历史的角度和军情的转变上来具体剖析和讨论。
  关键词:军旅文学;创作意识;问题;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4-0013-01
  一、军旅文学的发展和创作
  军旅文学是战争和历史演变的产物,无论是民族革命时期,还是抗日战争、国共内战时期,军旅文学创作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政治的首要性。这样的情况不只是在我国,在前苏联时期,人们对斯大林政治的盲目崇拜,使得那时候的文学创作趋于对英雄主义的弘扬和赞叹。
  随着时代的演变,战争的结束,人们意识上的独立,军旅文学逐渐打破政治化的桎梏,走向了“解禁时期”。军旅文学在创作内容上更加丰富,思想上更加活跃,除了赞扬英雄主义,更多的是写到时代对普通群众造成的伤害。如《皖南事变》、《红高粱》等作品,除了对战争残酷性的描写,更多的表现了普通士兵的英勇和劳苦大众的命运。这个时代的军旅文学作品逐渐走向了成熟。
  新时期的军旅作品在创作上显得更为活跃和自由。除了前期的变化,在这个时期更多的还原了历史的真实。特别是在人物刻画和历史背景的描写上出现了明显的改变。这个时期的作品人物刻画更加丰满,例如我们所熟悉的作品《亮剑》当中的李云龙,他除了是一个军事奇才,在生活中,他还是粗话常挂嘴边,有点花边新闻的人物。这样的描写才是贴近现实的,俗话说“人无完人”,只不过优点或者缺点突出一方面罢了。
  二、军旅文学创作意识所面临的问题
  (一)作品的政治性太强,脱离了文学所固有的特性
  克劳塞维茨的军事理论名著《战争论》,曾给战争下过这样一个定义:“战争是迫使敌人服从我们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而作者关于战争的另一个解释即“战争无非是国家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然而战争题材正是军旅文学创作的首选题材,时代的政治印记总能在相应的军旅作品中得到体现,政治意识的极端往往打破了文学作品的独立性,这样只能使得文学作品成为政治的宣传工具,而丧失了文学的独立意识和观赏性。
  (二)很多作品脱离现实的轨道,趋向于对政治政策和大人物的过分宣传和夸大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言论自由的发展,人们对一些历史题材的文学作品有充分的言论自由。新时期的军旅文学作品开始逐渐走向现实和公正。作品中少了对政治的过分宣传和对大人物的夸张赞扬,更多的趋向于历史的现实和相对小人物贡献的认同。像最近在各个电视台热播的军旅电视剧《永不磨灭的番号》中对小人物和无名英雄的描写很符合时代的潮流。“李大脑袋”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小人物,以“三寸不烂之舌”组织起来的军队在抗日战争中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其中对国民党老陈这样一个角色的塑造打破了以往国共不两立的模式,这不仅迎合了历史的真实性,也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了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作用。
  (三)军旅文学很大部分停留在以往的历史,忽视了现代军事的题材
  随着全球军事现代化的发展,人们现在对战争的理解与以往有了很大的不同,现在的军事信息化的发展成为了未来发展的趋势。虽说在现在的战争中,人仍是主体,但是“高科技”、“信息化”成为了现代军事最有力的名词。现代高科技的军事战略是新时期军旅文学创作的源泉。例如现代军事题材的电视剧代表《士兵突击》、《我的团长我的团》、《我是特种兵》等都在一定领域内不同程度的反映了现代战争的信息化和高科技,同时也展现了新一代军人的崭新风貌和洞察力。其中在《士兵突击》中对袁朗这个人物的描写充满现代军人的气势和应有的素质。他的部队是精挑细选的,武器是最精良的,他是现代化军事当中最突出的佼佼者之一。
  三、军旅文学创作应该把握的几点原则
  军旅文学的创作应脱离政治的首要性,走向自己的轨道。
  军旅文学的创作应遵循唯物主义的思想,从现实的角度出发。
  军旅文学的创作应从对英雄的赞扬转向对小人物的歌颂。
  军旅文学的创作应顺应时代的发展,跟上信息化的步伐。
  参考文献:
  [1]侯梦,李亮宇.浅析当代军旅文学中人物主题的改变[J].时代经贸(下旬刊).2007.(04).

推荐访问:军旅 几个问题 文学创作 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