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报:《新闻晨报》筹谋平面媒体的华丽转身] 华丽转身 剧照

  近年来,随着平面媒体的发展遭遇瓶颈,网络媒体、新媒体冲击力加大,报纸逐步把视线从市场的供给一方移向需求一方。基于开拓蓝海的战略思考,笔者于2004年就提出办“社区报”的想法,即今后报纸的发展应该围绕新型的居住社区做文章,研究社区特点和居民心理,通过渠道创新实现持续发展。
  经过5年多的调研和筹备,2009年《新闻晨报》正式立项,开始筹备推出社区报。当年8月底,报社正式开始在上海三个街道试运作社区报项目,通过与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不断沟通,设计了科学的运营流程和独立的内容模式,为不同社区量身定做了个性化的报纸。
  2012年,在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解放日报报业集团的大力支持下,《新闻晨报》的社区报项目迅速扩张:截至2011年5月,《新闻晨报》已经与上海31家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和单位开展合作,推出了31个个性化版本的社区报,其中26份社区报为每月一期,周家桥、五角场、花木、南京西路、大宁等街道的5份报纸已成为双周刊。据统计,目前每份社区报单期发行量约为2万~5万份,总发行量超过100万份,覆盖上海市3000多个小区。
  不仅如此,2011年1月,新闻晨报社区传媒有限公司正式组建,通过企业化方式运作社区报项目,当年已经实现盈利,创造了国内社区报成功模式的先例。更加振奋人心的是,新闻出版总署近期已批准了《新闻晨报》社区报的出版刊号,社区报正式命名为《社区晨报》,这是总署批准的中国第一张真正意义上的社区报刊号。
  面对良好的发展机遇,《社区晨报》丝毫不敢懈怠。在创办3年多的时间内,这张年轻的报纸有过发展的困惑也有积累的心得。在此,笔者愿与社区报同行进行积极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社区晨报》在上海已经出版的社区报
  所属区 《社区晨报》
  浦东新区 《花木社区报》(双周刊)、《陆家嘴社区报》、《潍坊社区报》
  静安区(全覆盖) 《南京西路社区报》(双周刊)、《曹家渡社区报》、《江宁路社区报》、《石门二路社区报》、《静安寺社区报》
  长宁区 《周家桥社区报》(双周刊)、《华阳社区报》、《仙霞社区报》、《天山社区报》、《新泾镇社区报》
  徐汇区 《斜土社区报》
  闸北区 《大宁社区报》(双周刊)、《芷江西社区报》、《天目西社区报》
  普陀区 《长风社区报》《曹杨社区报》《长寿社区报》
  杨浦区 《五角场社区报》(双周刊)、《四平社区报》
  黄浦区 《外滩社区报》《南京东路社区报》《瑞金二路社区报》
  虹口区 《欧阳社区报》《江湾镇社区报》
  宝山区 《大华社区报》
  闵行区 《莘庄社区报》《新虹桥社区报》
  物业社区报 《上实物业专刊》
  
  市场开拓:与街道政府携手打通渠道
  这是一个分众传播的时代,任何市场的成熟发展必然带来市场细分的深化。所谓得渠道者得天下,在传媒的产业链中,尤其是媒体的市场营销必须要有自己的渠道,才能保证产品有市场。《社区晨报》的显山露水正契合了这种小众化的时代需求。
  在市场开拓的问题上,《新闻晨报》领导对于创办社区报有着清晰的思考,绝非匆忙上马。从社会环境来看,上海拥有庞大的城市空间和强大的区位优势,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而社区商圈的日益发达,使得居民出行半径大幅缩短。在上海,随着静安寺、徐家汇、五角场、中山公园等一大批商业中心的崛起,自然而然将商圈附近的众多小区聚集,形成以此为核心的生活圈。
  而在近4年与社区的接触中,我们也深刻地体会到居民需要能为生活提供便利的服务和信息,媒体作为具有公信力的平台可以促成政府与居民就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使公共利益最大化。
  目标明确后,如何进入社区,搭建渠道的合作伙伴仍需科学选择。为此,报社专门研究了各个地区的发展情况和未来规划,同时分析当地楼盘价格以便掌握居民对媒体的需求程度,进而制作出独立的合作方案。在累计进行各类谈判20多场的基础上,《新闻晨报》最终决定主要与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合作,原因在于街道是社区信息以及发行通路的主要掌握者,而通过市级媒体与街道政府部门的合作,可以实现专业性与权威性的有效结合。
  在促成合作的过程中,除了专业和诚意,必须回应和解决街道关切的问题。首先,办报理念需要与街道达成共识,让街道愿意引入专业媒体为社区居民提供更优质的信息服务,在此过程中,需彻底改变传统街道自办报纸的党政风格,弱化会议新闻、领导新闻。其次,上海200余个街道、镇,大约九成有自己的社区报,与《新闻晨报》合作后,究竟是整合兼并原先的报纸?还是两份报纸错开定位并存?大量问题需要详细的计划和安排。第三,每个街道的定位和发展重点各不相同,内容风格设计也要因地制宜、科学确立。比如,浦东花木街道的国际化程度很高;闸北大宁社区商圈发展迅速;杨浦五角场是社区、校区、园区、商区、营区“五区”共存的格局……
  此外,《新闻晨报》在市场开拓过程中,还根据市场需要,选择个别知名物业公司、房地产开发企业合作,填补了现有社区报无法覆盖的优质楼盘,确保市场占有率更高。
  内容制作:追求“自家门口这点事”
  传统都市报习惯自问:这一事件有没有新闻价值?而对于社区报,思考途径变化为:这个事对谁有价值?因此,社区报的内容制作必须与以社区居民为主要受众的渠道相匹配,融入更为明显的服务社区意识,同时要确保这些内容在其他媒体根本无法获得。
  《社区晨报》追求的理念是“自家门口这点事”,最好就是小区里发生的事情,25号的老中医为邻居开药方、9号的老麻将找搭子……报社鼓励记者把办公点前移到社区,在社区内工作,同时设计具体工作流程,明确各个工作环节的内容。
  我们深知,从公共媒体到分众媒体的转型是艰难的过程,《社区晨报》目前还做不到100%当地化,但高比例的特征已经成为其首要特色。而且,《社区晨报》特别注重与读者的互动。以2011年5月25日的《曹家渡社区报》为例,第16版做了一篇专稿:《曹家渡的孩子们,你有什么样的儿童节愿望?》。该文记录了32位当地小朋友的心愿,读来既生动又可亲:一年级的胡天悦喜欢在学校里表演节目,三年级的周语俊期待在儿童节得到父母的一个拥抱……同在这一期,第13版还鼓励读者向亲朋好友送出祝福,杨修花借社区报祝自己的儿子事业成功,吴毅群祝福爷爷身体早日康复出院……社区报可以让“人脸”和“人名”出现在版面上,这对百姓来讲是非常高兴和有纪念意义的一件事情。   而在社区报封面报道的选择上,《社区晨报》强调对居民“有用”或“亲近”。比如,2010年7月28日的《周家桥社区报》,头版报道了遵义路上一家普通水果店老板28年用心经营打造金字招牌的故事;而2011年1月13日的《五角场社区报》,头条则直接为当地一家颇有名气的饭店少掌柜征婚。
  在处理固定的信息类栏目时,《社区晨报》引入了超市“货架式”理念,记者在前期准备好服务社区生活的内容,做成一个个“货品”,如公告启事、商品优惠信息、出租与招租信息、二手商品交易信息、征婚征友信息等。排版的时候,选取其中合适的按照版口要求进行放置,一般来说一个整版配置的版面需要6~7个“货品”,读者好比走进了一个信息超市。
  对于《社区晨报》未来的内容制作模式,笔者希望最好是由社区居民自己来编报纸,将他们的需求和想法都能在这张报纸上体现出来,但是怎么把他们的信息采纳过来还存在操作难题。
  良好的新闻内容需要完善的制度保障,作为一种全新的媒体业态,新闻晨报社区传媒有限公司为社区报内部运营设计了清晰、高效的模式,保证内容采集的及时、准确、亲民:采编与报纸制作实行模块化管理,借助《新闻晨报》成熟的编辑团队,统一编辑和设计制作所有版面。每份社区报配备2~3名记者,每张社区报试行“站长”负责制,统筹和管理内容发布、发行与广告经营、市场开拓与公关工作,实行低成本、扁平化管理。报社内容、经营人员与站长紧密配合,共同对每个站的经营负责。
  经营策略:新渠道造就超精准模式
  一直以来,《社区晨报》将报业经营创新视为报业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探索广告经营新模式,推行代理制和属地化广告结合的模式,即报纸广告有多家广告公司代理部分领域的广告,各份报纸站长致力于开发辖区内的企业广告,为这些企业吸引当地消费者出谋划策。
  目前,深入社区的商业服务模式在上海基本还没有形成规模化,原因在于社区、小区的天然封闭性。但以社区为渠道的民众特征比较容易把握,他们除了有共同的地理位置和生活环境外,一般还能根据楼盘售价判断出其基本的收入状况,以及从开发商倡导的文化品位等推测出居民的教育水平和消费特征。社区报明确的读者范围无形中为广告商提供了特色鲜明的受众群,从而确保广告进入其希望到达的社区,针对性极强。从实践情况来看,注重属地化广告的策略取得了良好效果。
  作为区域商圈的重要单位,大宁国际商业广场很看重《大宁社区报》这一媒体平台。2011年4月25日的《大宁社区报》上,大宁国际用两个版的篇幅介绍了自己的“丰采生活艺术秀”、“汽车涂鸦艺术秀”、“母亲节系列活动”等,同时介绍了广场内的5家商户。同样,五角场的东方商厦、曹家渡悦达889广场,分别也在各自的社区报上刊载广告,介绍近期的特色活动和促销信息。
  除了积极开源以外,《社区晨报》对于成本控制极为严格。虽然许多合作街道希望提高社区报出版频率,但公司并未盲目推进双周刊,大幅减少了年出报总次数。同时,报社对于扩版有着明确的要求,必须确保广告版的增幅大于文字版的增幅,增加收入、控制成本。经过努力,2011年各类成本费用较预算降低36%。社区报实现了当年投资、当年盈利的可贵业绩。
  对于社区报的盈利能力,报社领导团队充满信心。以2011年9月的一期报纸为例,一共出了18个街道的报纸,累计版面320个,单期广告量达到140多万元,扣去各项成本,盈利100万元。目前,《社区晨报》各社区的报纸大多是以月为出版周期,而报社的目标是今后都做到周报。
  回顾《社区晨报》几年的发展,笔者对上海社区报的未来充满信心,从某种程度上说,高度地方化的社区报是一个无竞争的领域,即使网络也不能构成威胁。定位差异造就了极具日常生活接近性的社区报对当地居民的吸引力,归属感与认同一旦建立,将是报纸最强大的资产。
  作者系《社区晨报》总编辑、总经理

推荐访问:筹谋 新闻晨报 平面媒体 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