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市级晚报如何做活时政要闻_时政要闻

  地方时政要闻,顾名思义就是地市级媒体所在地的时事新闻与政治新闻的简称,主要是指报纸所在地召开的一年一度的地市级“两会”、市委全委会等各种会议,以及所在地重要领导出席的各种活动。当前,地市级晚报对时政要闻的处理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报道多了,有“小党报”之嫌,影响报纸的可读性;报道少了,又要挨领导部门批评。于是便出现了或是应景式复制党报模式,或是机械性报道的尬尴局面,以至于报道形式呆板、内容空洞、语言枯燥、体裁单一,虽然很多报纸都在版面美化上下了不少工夫,但仍难以讨得读者欢心。
  如何才能把地方时政要闻做活做好看呢?南阳晚报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求新,采用新的取材角度、新的报道手法和新的处理手段,尽量把报道作出新意,达到吸引读者的效果。时政要闻很多时候体现在对会议新闻的报道上,如果想在选材和报道手法上出现新意,就要求参与会议报道和领导活动报道的记者要察言(捕捉领导讲话中透露的重要信息)、观色(看哪些事情能够引起领导及与会者的喜怒哀乐)、追行(领导活动中的非常态行动)。南阳晚报在时政要闻的报道上长期贯彻一种导向,就是在立足服务大局的前提下,通过察言、观色、追行,挖出读者关注的新闻。几年来,南阳晚报始终坚持报道一般性会议不以领导的级别或其重视的程度来决定报道的篇幅或版面,而是围绕读者兴趣,以社会的牵涉面、读者的关注度和新闻自身的“含金量”进行取舍。我们这些从事时政要闻报道的记者也总是坚持跳出会议写会议,关注现场花絮与重点人物的“脱口秀”,从会议中抓新闻。1997年,笔者写的《开会不早到,会上睡大觉,提前溜了号:看看这些老板的消防意识》一直被读者引为美谈。该报道就是笔者根据与会领导在消防会上的即席讲话采访而成的。2010年南阳市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上,笔者随市长采访,选取人们的关注点和市长的经典话语构思谋篇,写了《招商就像找媳妇,要找就找有品位的》的报道,很好地展现了市长贴近代表、风趣幽默的作风,受到了市领导和读者一致好评。事实上,只有不依赖文件、讲话稿,学会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才能挖掘出时政新闻中鲜活的、富于个性的人物语言及相关细节。
  求独,就是立足都市报,尝试从受众角度策划独家新闻,力求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给受众一种特别的视觉愉悦。近年来,南阳市承担了两项“国字号”工程,一项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和移民迁安工作,另一项是第七届全国农运会筹办工作。南阳晚报围绕南水北调工作独家策划并采写了“移民新传”、“根在丹江”、“情牵丹江”等大型系列报道。这些报道创新了写法,以深刻的立意统揽全局,以独特的视角构思,以散文化的语言、诗一般的意境展示了移民的新生活,每篇报道都能做到纵横捭阖、形散而神聚,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好的反响,得到了南阳市委宣传部和相关领导的称赞。2010年底,南阳市委宣传部就以“移民新传”系列报道为构思模板推出了“新移民、新家园、新生活”大型移民报道活动。
  2011年10月,最后一批外迁农村移民搬迁时,河南省和南阳市分别在许昌和南阳两地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和欢送仪式。从中央媒体到地方媒体,都派出了大批记者报道这次活动。笔者没有就会写会,也没有把地方宣传部门提供的材料一抄了之,而是尝试以活动为契机,以会议为引线,推出了《15.27万移民全部迁入新家园》和《两年迁安路 激扬爱国情》两版会议报道,前者简要报道了领导活动和讲话,并以小标题的形式予以高度概括、分类;后者从“决策制胜、关爱制胜、大义制胜、奉献制胜、协作制胜、创新制胜”六个部分入手,从读者关心的地方运笔,回顾了移民迁安的历程,并详细剖析了南阳移民工作取得前所未有胜利的原因。这种别出心裁的报道不仅新颖独特,也达到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报道效果。
  求近,就是多从民生角度做新闻,走进基层、贴近读者,拉近受众同媒体的情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新闻工作者要长期坚持的工作原则。读者的需求是多元化且不断变化着的,读者需要什么样的要闻,办报人必须心中有数,随时研究,及时作出调整。
  作为地市级都市报,南阳晚报的时政要闻在处理贴近性上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一是记者要围绕市里的中心工作到基层去采访。稿子是用手写出来的,更是用脚跑出来的。记者下基层“接地气”,写出的稿子才能冒热气、有灵气。正是出于这种考虑,南阳晚报又提出记者要始终带着“我是谁、依靠谁、为了谁”去完成采访任务,记者要经常“在基层、在路上、在现场”。二是记者要感知百姓冷暖,稿件要展现百姓冷暖、服务百姓冷暖。党的新闻工作者,同时也是党的群众工作者,只有深入基层感知百姓冷暖,才能站在群众的立场考虑问题,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也只有这样,我们的作品才能真正打动人,在群众中产生共鸣,才能写出不辜负时代的新闻作品。三是在内容的选择上,突出民生并尽量做到“三贴近”,力求从读者关心的角度切入,做到突出醒目、形式活泼、有趣好看、及时实用。办报人只有始终同读者心心相通,做到同读者心心相印、心随心动,在这种状态下,写出的时政要闻才会受到读者的欢迎。四是在新闻的报道实施中,尽量寻找中心工作和读者关注的切入点做新闻。2011年,南阳晚报围绕南阳市的重点工作,策划了“宛杭直航”和“直通上海”活动。特别是“直通上海”活动,同信阳晚报、金陵晚报等媒体记者联动,推介南阳至上海直通列车沿线城市的文化、旅游。活动启动后,不仅读者非常关注,主抓旅游的副市长也亲自打电话给记者,对相关报道大加赞赏。这一新闻实践佐证了一个道理:时政新闻的选题非常难,难就难在不容易找准中央或上级部门的精神同百姓需要的结合点。要想找准结合点,提高舆论引导力,记者必须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多下基层,心里始终装着人民群众。
  以活动为载体,组织读者参与地方政府的重点工作也是拉近受众情感并做活时政要闻的好的选择。2010年以来,针对第七届全国农运会场馆建设、“两争一迎”活动等南阳市的中心工作,我们多次组织“市民观察团”活动,让读者报名,实地察看相关工作的进展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南阳晚报开展这一活动的初衷是:时政要闻是晚报新闻的重要品种,而时政要闻的内容又与党委、政府的工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闭口不谈党委、政府工作的新闻,不能称其为要闻,更算不得时政要闻。
  求活,就是报道体裁活泼多样,版面语言力求新颖活泼,从而增强稿件的吸引力和可读性。求活的一个要求是形式上的美观、新颖、语言活泼。从新闻的本体看,新闻即具有新颖性的信息和事实,而受众对该信息或事实的认识首先是从其外在形式开始的。鉴于此,在报道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民迁安、第七届全国农运会筹办、新中国成立60周年、建党90周年等重大时政新闻时,我们注重视觉冲击效果,力求做活做好看,用渲染的手法,通过“美”的包装达到形神兼备的报道效果。在写作笔法上,要求新颖传神。我们策划的“移民新传”、“根在丹江”、“情满丹江”等大型移民系列报道,采用纵横捭阖、形散而神聚的写法,以诗一般的语言和意境,展示移民的新生活,诠释党以人为本的移民政策。在版面语言上,我们力求新颖别致,尝试图文辉映、形式多样。南阳晚报针对移民迁安、第七届全国农运会等系列报道,设计了统一的报眉,版面上大小图片配合、规则和变形的图片配合,大气而不失简约,厚重而不失清秀。精当的文字与生动的图片有机结合,既相得益彰,又充满诗情画意,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
  求活的另一方面要求是处理方法大胆有力、不落俗套。南阳晚报每遇重大的与老百姓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会议,报道时都要从百姓的角度组织所要刊发的内容,并采取多版联动的方法,将相关内容进行全方位的解读。这样做,既能形成报道规模,达到加大时政新闻报道力度的目的,又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使读者对这一时政新闻能有全方位的了解和领悟。比如,2010年的南阳市党代会,这既是一次换届会,又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的定调会,我们就采用了多版联动解读会议的方法,推出三个解读版,向读者系统地回顾了过去五年的成就,展示了未来五年的谋划,更诠释了实现这些谋划的希望所在。
  实践证明,只要办报人处处留意、时时用心,就不难寻找到“做活晚报时政要闻”所需要的最佳契合点。有了这个前提,“做活晚报要闻”就不再是难事。
  (作者单位:南阳晚报社)
  编校:董方晓

推荐访问:做活 市级 时政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