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新课标背景下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

  内容摘要:新课改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要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提高与实践能力的发展。本文结合教学理论和实际案例,明确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内涵,分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现状,探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有效应用的策略。
  关键词:语文;自主;合作;探究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传统的学习方式,以接受式为主,对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发展不足,学生往往是被动学习,依赖于外在力量。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状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扬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的理解与表达;又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思考,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本文将明确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内涵和应用原则,并以此来反思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实施现状,进而探讨合理的实施策略。
  一.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内涵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的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注重质疑问难、切磋学问、砥砺思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在语文教学中要贯彻好这一理念,就必须真正明确其内涵。该学习方式既可以是具体的学习任务开展的策略和方法,也是语文学习方式的养成目标。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是该学习方式的三个基本维度。
  1.自主学习的内涵。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的、构建性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在学习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主体性的学习方式。它要求学生对为什么学习、能否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我国著名的学者庞维国将自主学习概括为能学、想学、会学、坚持学。
  2.合作学习的内涵。合作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相对的是个体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而其实质是学生间建立起积极的相互依存关系。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包括混合编组、积极依赖、个人责任、社交技巧和小组自评。具备以上五个基本要素的小组学习才是真正的合作学习。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在实际教学中以上述五个基本要素为原则,主动创造自己的合作学习方法。
  3.探究学习的内涵。探究学习是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探索发现问题,通过实验、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因此探究学习则是一种更积极的学习过程,是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它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与开放性。
  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现状及反思
  当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语文课堂上已经得到了大量的运用。它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深入观察和研究该学习方式的实施现状,就会发现还存在一些误区,下文将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
  误区一:“自主学习”变成“放任自流”
  课程改革中不少教师由于在认识上存在偏差,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教师一味地推崇学生“自主”,其结果适得其反。在这种课堂上,教师成了一个找不到自己位置的人,表面上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其实这是无效的“放羊式”教学,是一种对本职工作的不作为表现。
  【情景】课堂上,教师只是一味的走在教室前后,貌似是督促学生学习,而学生自己在“装模作样”读书,讨论着很有可能和教学无关的活动,教师不参与其中与学生沟通交流,对学生的汇报以及发言,教师不发表自己观点,一味地赞不绝口;花费过多的时间介绍文章背景知识,而不对课文内容、结构进行剖析,就让学生根据自己兴趣“天马行空”的对文章误读等等。
  反思:对《语文课程标准》一书中提出的“自主学习”缺乏正确理解,教师夸大了以学生为主的思路,盲目的跟从甚至顺从学生,诚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但是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和适当控制,应当把握好教学相长的关系,给予学生自由的同时把握好“度”的问题,而不该一味的通过与学生的“配合”让课堂核心作用流于形式。
  误区二:“合作学习”成了“小组速配”
  新学习方式改变了传统师生间的地位,合作性学习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信息的多向交流,把有限的课堂更多的留给学生自己,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其中,个个提高。但是,有时我们会发现多数合作学习仅仅停留在形式上,主观随意性很大,往往是教师宣布开始讨论,学生便随意的找周边的同学组成小组,进行毫无系统的讨论,积极性明显不足,在寥寥几分钟里,似乎刚有点感觉,又立马被老师叫停,思维的火花得不到碰撞,学生逐渐产生了依赖老师的情绪,这种“合作”也就只是一种表面功夫而已。
  【案例】口语交际 假如我是导游(苏教版 八年级上册)
  师:假如你是一名导游,同学们选取家乡的一处景点作介绍并带领他们进行参观。选择相同景点的同学坐在一起作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讨论结束后派一个代表发言。
  生:好。(学生开始相互询问并换座位。学生按自己的喜好找到了各自的集体,比较著名的景点小组成员很多,而有些鲜味人知的景点小组成员较少,其中有一组只有4位同学。接着学生开始小组合作学习。然后小组汇报学习结果,多数小组选派一名最能说话的同学发言,发言往往只代表他个人的观点。)
  反思:在没有充分了解学生分组人数的情况下草率分组,课堂上换座位分组影响了课堂秩序和课程的连贯性,只能是为个别优等生提供展示的机会,违背了合作性学习人人参与、人人提高的原则。显而易见,小组合作学习的结果是肤浅的、片面的。   误区三:“探究学习”成了“课堂标签”
  当今的语文课堂,很多老师为了让学生成为“主人”, 不管问题深浅都采用探究性学习方式。甚至有些教师盲目的认为,新课程就是大量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对新教学模式的利用只是浅尝辄止,大多表现为形式上,单纯的在方法使用,而不去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变通。结果显然是,大多数学生不能在学习中提出自己的见解,人云亦云,另一个极端则是说一些完全和课堂不着边际的话语,老师在不加以引导的情况下为了省时省力, 直接介绍问题答案,新课改随之也就没有了内涵。事实上, 这已经背离了课堂交流的真正内涵。所以我认为传统教学方式中也有可取之处,不能全盘舍去。
  【案例】《草船借箭》(人教版第十二册)
  师:同学们以前看过电视剧《三国演义》,刚才又自由读了课文。请同学们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课文主要讲了诸葛亮运用计谋,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的事。
  生:周瑜想用三天造十万支箭的办法来陷害诸葛亮,诸葛亮草船借箭,击破了周瑜的阴谋。
  师:读课文后,大家最感兴趣的问题是什么?
  生:周瑜为什么要陷害诸葛亮?这对他们联合抗曹有好处吗?
  生:诸葛亮明知道周瑜要陷害他,为什么还要去借箭呢?
  生:鲁肃为什么会听诸葛亮的安排?
  生:诸葛亮为什么要向曹操去借箭?还那么有把握?
  师:同学们感兴趣的问题都很有思考价值。老师觉得这些问题主要是怎样认识文中的这些人物,把握了人物的特点,问题也自然解决了。大家有兴趣来研究这些人物吗?
  生:有兴趣!
  师:文中共出现了四个人物。请你们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人物来读书研究,注意抓住他的特点。
  反思:恰当的把握住学生读书过程中的疑问点,培养“头脑风暴”式的讨论过程,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理解上的误区,是学习过程里掌握核心内涵的前提与关键环节。在这个案例里,老师认识到了了学生对文章理解产生疑问的关键,进而加以引导和梳理,但没有从文章的内涵价值制度上精炼学生的问题,反而将学生引入到人物的特点这条歧路上来。文章描述是一个历史人物,其形象的艺术体现是通过文章人物的活动进程加以总结的,作为教师的功用在于把握文章主题,通过动态的文章脉络提出草船借箭最终成功的原因这个问题。此问题统领全文,高屋建瓴,有利于学生把握文章主体文本。同时避免了学生思路的分散,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局面,对文章研究的辩证分析和思索不足。
  上述误区,严重阻碍着语文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所以,我们应辩证地看待传统的接受性学习方式与新的学习方式,因为无论教学怎样改革,教学方式如何变革,其检验的标准在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在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在于实实在在的教学效果。
  三.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实施策略
  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具有开放性和先进性,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如何有效地推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呢?
  (一)开发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习资源
  1.深入挖掘教材资源。教材是语文学习的第一资源,深入理解教材是实现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平台。这需要准确把握教材内涵,深入挖掘和开发教材中利于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基点和因素,并行之有效地提供给学生。比如,在《最后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但是对于爱国主义的主题,生于幸福年代的学生可能不能深刻理解。可以让学生课外查找大量资料,将我国的抗日战争时期的类似背景与文章相结合,将郑振峰的《最后一课》与本文相比较,将自己的学习与小弗郎士的学习相对比,畅想今天的学习环境和人生际遇分小组进行讨论最后总结。这样一来,教材资源就得到了非常深入地挖掘,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2.充分利用生活资源。生活为源,语文为流,源远流长,生活是最丰富的语文课程资源。在教者积极挖掘和开发的同时,可以鼓励和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而学生的质疑恰恰使他们能够主动学习、探究的基础。如有位老师教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先是引入课外学习资源,联系一则新闻报道创设了一个问题,再利用媒体资源播放“车站为子买橘”的感人场景,让学生沉浸在父子情深的境界中,最后再让学生联系自身诉亲情,写封信谢亲情,使本节课“爱”的主题在学生的心中激荡。为了使学生的情感体会更深入,教师让学生结合本单元“爱”的主题,联系当时热播的电视剧《亲情树》及当今社会亲情缺失的现象,引导学生以“爱”为专题开展综合性学习。学生自由组合,合作探究,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营造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习氛围
  肖川博士曾说过:“当学生有兴趣时,他们学的最好;当学生的理智遭遇到挑战时,他们学的最好;当教学内容能够以多种形式来呈现时,他们学的最好;当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和热爱时,他们学的最好……”调动学生学习欲望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创设氛围激发其学习兴趣。营造语文学习氛围的方法多种多样:
  1.精彩导入,激发兴趣。如于漪老师在教学《雨中登泰山》一文中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游览过祖国的名山大川吗?那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的长江黄河,那千姿百态气势磅礴的三山五岳,孕育着我们民族的古老文明,一想到它们,民族的自豪感就油然而生,那具有拔地通天之势的泰山,就是这样的一座山,历代多少文人墨客写诗撰文讴歌赞美,杜甫诗句中那‘一览纵山小’的境界更令人悠悠神往,只有攀登到绝顶,才能领略到无限风光。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请作者做向导带我们去攀登那高耸雄伟的泰山吧!”这样的导入语,就像一道有光彩,充满某种精神,饱含某种情味的语流,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情感融入文章,而不是老师“填鸭式”的灌输,长此以往,势必可以渐渐的要学生掌握寓情于景的学习方法,提高领会能力和对课堂的兴趣。
  2.设疑解惑,合作探究。在课堂教学中设疑解惑也是营造学习氛围的很好方式,它的优点在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所以在教学中,就要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设疑,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如某位老师在《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中,教师板书完课文标题后,让学生质疑。学生们踊跃发言,提出了“谁的口袋里装满昆虫?”“他为什么要用衣袋装昆虫?”等问题。在学生提出心中的疑惑后,教师指导他们认真阅读课文,引导大家共同探讨解决问题。这样,不仅解了疑,更培养了他们积极用脑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3.施才展艺,盘活课堂。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大胆引进了辨论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听、说、读、写、思等多种方式让学生的能力得到综合性的锻炼。上台表演,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如在教学《推敲》一文时,师生一道模仿文中主人公贾岛“推”、“敲”的动作,再现贾岛如痴如醉的神情;分角色朗读表演贾岛和韩愈的对话,让学生体会、感悟贾岛“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执着精神。
  (三)关注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习流程
  强调教学过程的严密性、程序性、完整性,是传统课堂教学最大的特点。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流程注重学生的学习流程,其基点是学生如何学,是师生共同参与课程创新与开发的过程,是展示学生发挥聪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与创新成果的过程。
  对郭初阳《珍珠鸟》的教学实录进行分析,看看他是任何安排教学流程的。郭初阳上《珍珠鸟》这篇课文时,特别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郭老师首先让学生找出文章中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这使得学生自主、认真地通读课文,并对文章有所思考,不是等着老师来解答,而是积极主动地在老师提问之前做好准备。郭老师的这节课还有很多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文本以及补充其他资源拓展文本的探究内容,并且在探究的过程中也包含了师生、生生的合作与启发。如:
  师:小鸟离人越来越近的时候,它离笼子越来越远。想起一首歌,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播放《囚鸟》片段):我是被你囚禁的鸟,早已忘了天有多高。如果离开你给我的小小城堡,不知还有谁能依靠?
  师:再听一遍——我是被你囚禁的鸟,早已忘了天有多高。如果离开你给我的小小城堡,不知还有谁能依靠?
  师:“笼子”问题,我是被囚禁的鸟。这节课就来探讨一下笼子问题。
  播放《囚鸟》使学生感受深刻,同时也以此提出“笼子”的探究性问题展开讨论。课堂的过渡自然,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利于学生打开思维的天窗,尽情发挥他们的才智。郭老师在教学延伸上也很有特点,他让学生把筱敏《鸟儿中的理想主义》和冯骥才《珍珠鸟》作对比继续探讨,让学生根据筱敏《鸟儿中的理想主义》中的分类,提出珍珠鸟应属于哪一类。然后让学生想一想对于鸟儿的情感态度和看法,冯骥才和筱敏有什么不同?这样的提问应该是有梯度的,但对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养成类比分析的好习惯是有必要的。结果是学生都很好的理解的文章带着问题去阅读并思考,学生的结论让我们都想不到,大大超出我们的想象。所以相信学生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是很重要的也是我们新课程所提倡的。郭初阳的案例表明新课改下我们的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具有开发性和先进性,在保证课堂流畅、线索清晰地情况下,教师应该充分引导学生大胆的思考和质疑,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让课堂成为他们思维的磁场。
  传统教学设计一般是从概念出发,重结果轻过程,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一般是从问题出发,重视知识和规律呈现的过程,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具有很强的开发性和先进性,这也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在语文教学中的成败,需要广大教师先了解其内涵把握其实施的原则,认真研究其实施策略,灵活运用该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能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发展能力、提高素质,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真正让我们新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得以推进,学生能够受益。让我们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灵动起来。
  参考文献:
  [1]张中原 徐林祥.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新编.第1版.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227页
  [2]徐学福 房慧.名师讲述如何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第1版.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76页
  [3]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课堂教学行动策略.第1版.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3,235页
  [4]肖川.新课程与学习方法变革.中国教育报,2002-06-01
  [5]郭初阳.用思想撞击课堂——《珍珠鸟》教学实录.人民教育,2005,3.52页
  王凯,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生。

推荐访问:新课标 语文学习 方式 背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