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中的情绪的词语解释【教师负性情绪对学校德育的影响】

  摘要:本文从教师情绪对学校德育的影响这一视角出发,通过对师生互动中教师负性情绪的分析,揭示教师负性情绪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学校德育的影响,以引起人们对教师负性情绪的认识,从而丰富教师情绪教育理论,优化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师;负性情绪;学生道德;学校德育
  当前,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已经逐步认识到教师的情绪在德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教师情绪情感因素与学校德育工作相互配合是增强德育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对教师情绪,尤其是教师负性情绪及其德育影响的研究就显得尤为必要。那么,什么是教师负性情绪,其具体表现又是怎么样的呢?
  实验表明,凡是给教师自身带来不愉快甚至是痛苦体验并对学生的道德成长产生一定负向阻碍作用的情绪都叫做负性情绪。对学校德育造成不良影响的教师负性情绪主要分为以下几种:一是过度的情绪反应,如暴怒、烦躁、憎恶等;二是持久性的消极情绪,如忧郁、失望、焦虑、恐惧等,导致他们最终对学生和教育工作缺乏应有的激情;三是情绪上的过度掩饰,从而表现出的情绪的虚假性和隐晦性。具体来看,(一)表现为情绪失控。一般情况下,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尽量控制自己的负性情绪,对学生循循善诱。然而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教师情绪失控的现象却屡见不鲜,所谓的情绪失控就是教师在处理教育教学事件(尤其是突发事件)的过程中,出现失去常态甚至失去理智的言行。(二)表现为缺乏激情。教师要用自己积极的情绪感染学生。然而,有些教师在学校工作中缺乏激情,在学生面前常常表现出冷漠、不在乎、消沉等负性情绪和消极的态度。(三)表现为虚情假意。所谓“虚情假意”是指教师情绪上的掩饰性,在情绪反应上带有过多的隐晦性和虚假性。他们在一定情境下把自己的真实情绪压抑或掩饰起来,使自己情绪的外在表现和内心体验不一致。教师的虚假情绪情感不仅会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而且会在学生心里埋下欺骗的种子,无法起到其应有的教育作用。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学识和技能上的传授,还有思想品德和人格上的感化。这种品德和人格上的影响往往是通过教师的情绪来传达的。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说的:“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不能触及学生心灵与情感的教育就不是深刻的教育。”
  一、教师负性情绪对学生道德发展的影响
  教师自身的稳定情绪与学生的品德的健全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教师通过自己的言语神情所表达出的对知识所包含的政治信念、道德价值所持的态度,以及对学生信任和尊重,都对学生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有着深刻的影响。教师情绪对学生个体道德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作用,研究表明,教师对学生的期待情感对学生具有潜在的发展可能性,学生会对这种期待做出反应,努力沿着教师期待的目标前进。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有时虽然教师本人的出发点和动机都是良好的,但由于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因情绪失控等原因,采取的教育方法不当,最终导致教育的失败。这种影响作用一方面是由教师劳动的示范性决定的“教师劳动与其他劳动的一个最大的不同点,就在于教师主要用自己的思想、常识和言行,通过示范的方式去直接影响劳动对象”。一方面,教师的情绪情感对学生来说也具有一定的示范和影响作用,只有用其良好的情绪感化学生,才能使教育教学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另一方面,当今的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从客观上而言,他们本身就孤独,情绪上易出现波动,不稳定性强。如果有着不稳定情绪的教师去解决本身就有着不稳定思想的学生所出现的问题,势必不利于育人。首先,如果教师由于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情绪不稳定,情绪失控,脾气粗暴,把个人工作、生活中的烦恼、不满迁移或发泄到学生身上,这种情绪在无形之中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其次,有的教师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或师生日常交往的过程中,过度掩饰自己的真实情绪情感,使自己情绪的外在表现和内心体验不一致,或者在课内和课外情绪表现截然不同,等等。教师的这种情绪表现会对学生的自我认识的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使学生无法正确认识自己,有时还会造成学生紧张恐慌心理。最后,如果教师时常表现出冷漠抑郁的情绪,甚至对部分学生失去教育的耐心,时常从自己的喜怒哀乐出发,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无法克制自己的低落情绪,对学生或爱理不理、忽冷忽热,或将满腹怨气撒向学生,这种反复无常的情绪势必对学生的道德自律产生不良影响作用。
  总之,教师的良好情绪使学生感受到的关爱会使学生心灵产生震撼,进而自尊自爱、自律自信。教师种种的负性情绪表现则会导致学生自信心的丧失,造成师生关系紧张,甚至使学生产生对立的情绪,这样不仅达不到效果,反而会降低教师的威信,并且最终对学生个体的道德发展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利用学生的情感特征,尊重他们的情感要求,在学习上和生活上多给予关心和爱护。
  二、教师负性情绪对师生关系的影响
  学生认识人生和社会,总是从认识自己、认识周围的环境和认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开始的。在学校教育活动中,师生关系是最基本、最主要的人际关系,是师生在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进行动态交往过程中建立起来的相互联系。在师生交往这一个互相影响的过程中,教师情绪情感作为一种载体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的思想品德逐渐产生影响,引导他们向特定的方向发展。从某种程度上说,学生对老师的尊重,对教师传授的教育教学内容的接受程度,并不一定完全来自教师的身份或者教师的知识,还受到师生关系的影响。在良好的师生人际关系中,师生相互信任和尊重,学生打开心扉,从而有利于教师对之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可见,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师对学生心灵的了解和洞察,及时进行必要的指导和教育。而教师的负性情绪则会使教师不能正确地对学生做出积极地回应,会让学生觉得教师不理解自己、不尊重自己,随之产生失望、沮丧的情绪,对教师的信任度就会降低,导致师生间心理距离越来越远,学生向教师敞开心胸的欲望就会消失,甚至导致师生之间产生敌意,情感相背,使学校教育教学活动难以开展。
  因此,要想做好德育工作,必须先做具有良好情绪状态的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因为,“师生之间建立相互信任、尊重、彼此接纳、理解的关系,任何教育活动都可以使孩子产生兴趣,并在亲切的学习氛围中学到知识,得到锻炼,得到快乐”。“孩子是通过与教师的人际关系的感受,来决定是否喜欢教师所教的内容,是否愿意遵守教师提出的要求,是否喜欢学习和参与教师提供的各种各样活动”。
  教师负性情绪影响着师生关系的健康发展,导致师生关系冷漠,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之中,师生均感受不到那种相互理解的愉快感和被他人信任的价值,对自身和他人容易产生否定的态度,并逐渐对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产生厌倦和懈怠感,如此恶性循环,势必影响着学校的教与学,并最终影响德育的成效。
  综上所述,教师负性情绪对学生道德的发展和学校德育都有着一定的负面影响作用,通常是导致教育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这当然不是说教师就不能像平常人一样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只是要把握好适度原则。正如赞可夫所说的:“教师也是人,但同时他又是教师。而教师这门职业要求一个人的东西很多,其中一条就要求自制。”因此,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在面对学生时,要考虑到自己的情绪状态和情绪变化会给学生和学校教育带来的影响。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控制自身的负性情绪,把握好自身的情绪状态和行为表现,注意师生间的协调关系,与学生加强情感交流,并把这种协调关系的建立和情感的交流与学校教育教学过程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校学习和生活过程中体验到教师积极健康情绪情感状态,从而使教师情绪积极地教育影响学生,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并对学校教育教学起到其应有的外部强化作用。
  参考文献:
  [1]屠荣生,唐思群.师生沟通的艺术[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姚立新.教师压力管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3]孟昭兰.情绪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彭未名.交往德育论[M].山西: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
  [5]潭北麟.情绪影响力[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5.
  [6]李海涛.教师语言行为研究[M].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

推荐访问:性情 学校德育 教师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