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

  从事教育教学与心理学研究的工作者都知道:动机是激励个体从事与满足需要有关活动的动力。动机是需要的具体表现。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心理因素,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
  小学生从事学习活动也是有一定动机的。他们学习动机的发展,既受社会和教育条件所决定,又为年龄发展阶段所制约。作为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学习动机的特点及其培养与激发的方法。
  培养兴趣 重视评价过程 激发学习动机
  老师们都懂得:儿童从入学的第一天起,生活就起了重大变化,学校各种新鲜的事物强烈地吸引着他们。教师是他们心目中最具权威的人物。为了得到成人更多的关注、爱护和较高的评价,听老师和家长的话而好好学习,往往是低年级学生主导的学习动机。同时,他们对于学习活动,感到新奇有趣。他们想学习,要求学习,喜欢学习。但是,为什么要学习,学习的结果怎样,他们还不很理解,也不会重视这个问题。这时,教师要善于利用儿童的心理特点,充分利用直观,运用各种色彩鲜艳的教具、图片,采用新颖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配合生动的事例,直观形象的语言,使教学过程具有更大的吸引力。比如,本学期(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我校王老师在教学9的加减法时(北师大版),她用各种不同颜色的吹塑纸,剪成各种各样的图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动手动脑,合作编成不同的算式题,进行教学,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予鼓励和表扬,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这堂课课堂气氛相当活跃,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形式感兴趣的学习动机是不稳定的。因为他们一旦对学习过程不感到新鲜有趣,或者在学习中遇到了某些困难,就会不想学。所以,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重视学习的结果。学生最初注意到的学习结果是教师的评价。教师要善于正确地对学生的学习结果作出恰如其分的、能够促进学生产生求知欲望的学习的评价。这是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的一个有效的方法。教师的评价应以肯定成功的部分为主,使学生及时看到自己学习的成果。同时,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提出不同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还要从哪些方面继续努力,才能得到更好的学习成绩。这样,学习的结果就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新的动力。
  另外,学生认识兴趣的进一步发展,就会使他们对学习结果的重视逐渐深化为对学习内容的重视,就会有进一步寻求知识,特别是探索事物因果关系的需求。这种求知欲望,打破沙锅问到底的追求,往往成为中年级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及其探索思路等学习活动的兴趣,要多方面激发学生勤学好问和努力探索的精神。这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同时通过引导学生将学习内容(如:四则运算、几何知识等)运用于生活实际(如:购买物品、丈量土地等),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就会进一步体验到学习的需要和乐趣,从而更好地进行学习。
  开展竞争活动 培养学习动机
  心理学研究表明,开展适当的竞争活动是激发学习动机的有效手段。在竞赛过程中,学生的自尊心和自我求成的需要更加强烈,因而能激励斗志,积极向上,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克服困难的意志,激发学习的热情。但是,切记滥用竞争。过多的竞赛反而会造成学生的紧张情绪,加重学生的负担,特别对于成绩差的学生,常常因落后而丧失兴趣和信心,使竞赛走向反面,失去了激励的作用。为此,我在数学教学中常开展这样的活动:创设一面“智慧旗”,课堂上哪组提出的问题有价值或解答方式好,就把这面小旗奖给哪组,学期或学年末评出“智多星”,并给予适当的奖励,如果是特别有价值的(值得推广的)就发表在校刊上,供同仁参照,这些学生也特有成就感。
  还有,到了高年级,他们的学习动机除了具有低、中年级的心理因素外,由于抽象思维能力的逐步提高,在数学学习中发展他们对智力活动的兴趣,引导他们动脑筋,往往对培养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能起到重要的作用。一旦这种兴趣培养起来,就会形成他们强有力的学习动机。然而,由于认识的片面性和其他原因,一部分高年级学生可能产生偏科的现象,这是教师要注意引导的。另外,由于自我意识中,社会独立性逐渐增强,他们对于将来自己要做什么样的人,要做什么样的工作,已经开始有了各种想象。他们比较喜欢多与同龄人交往,并希望在集体中受到尊重。他们在同龄人集体中的地位、声望往往取决于学习成绩的好坏,同时又逐渐面临着毕业升入初中的问题,因而努力学习争取良好成绩,考进理想的学校,往往是他们主导的学习动机。这样,他们从以好奇心、求知欲、理智感、创造欲望等认识性需要为基础的直接动机,就逐渐向以交往、声望、成就、贡献等社会性需要为基础的间接动机发展。
  直接动机与间接动机互补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直接动机与学习过程和内容的联系直接,比较具体、实际。间接动机与学习活动本身没有或者很少有直接的联系,而是与学习的结果相联系的,与一个人的理想、信念、人生观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两类学习动机相互联系、互为补充。没有前者,学习就会成为枯燥无味的沉重负担;没有后者,学习又容易丧失信心和缺乏毅力。间接动机依赖直接动机的支持,直接动机受间接动机的调节和支配。间接动机按其内容和社会价值,可以分为两种:广泛的社会动机和狭隘的个人动机。在良好的教育条件下,学生的知识经验不断丰富,社会视野不断扩大,抽象思维进一步发展,他们能够把自己的学习同国家、人民的需要联系起来,形成初步的理想和信念。学生一旦认识到自己的学习与祖国繁荣和人民幸福的关系,就会产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迸发出极大的学习热情,自觉、刻苦、顽强地把功课学好,把文化知识学好。
  明确学习目的 强化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的重要成分是学习的自觉性,即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学习目的(或学习的社会意义)的程度。学生经过小学阶段的学习,求知欲、理智感都增强了,认识兴趣也更为广泛了。但是这些都还不够深刻和稳定。进入中学后,学生社会性动机有了进一步发展,为祖国、为人民而学习的动机与狭隘的利己主义的动机逐渐分化,前者稳定下来,人生观逐步形成,认识兴趣更加稳定和深化,并有可能发展为创造欲望和深刻的研究热情。这时,他们的各种学习动机就同前途理想、职业定向联系在一起。学习是一种复杂的活动,学生的学习动机不是单一的,往往是多种动机相互交织着起作用的。其中有着一种占优势的主导动机,辅以其它辅助性的动机。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他们的学习动机就会由浅入深,由近景性动机向远景性动机发展。
  由此可见,培养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对于学生树立自信心,明确责任感,乃至人生所走的道路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推荐访问:学习兴趣 激发 培养 学习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