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今译的删减法【古文今译】

  编者按:目前的语文课有一个普遍毛病,就是假。往大的方面说,如教师拙劣的自我表演,空洞和贴标签似的升华,以及不着调的语言。往小的方面说,如让人眼花缭乱的PPT和各种声光设备,学生朗诵腔十足的诵读,老师堆起来的假笑。这样的语文课误国误教误人,因此有识之士大声疾呼,呼唤“真语文课”“真语文人”“真学语文”“真爱语文”。
  那么什么样的语文课才是“真语文课”?在今年5月语文出版社与《教育》杂志社联合主办的第四届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上,特级教师贾志敏上了一节展示课,这堂课没有课件,没有幻灯,没有音乐,没有画卷,但就是这样一堂课,不仅吸引了学生,也吸引了听课的老师,被公认为一堂好课。语文出版社社长、著名教育时评家王旭明先生听后感叹:“终于,听了堂真语文课!”这堂课到底是怎样的呢?本期我们把它整理刊发出来,供大家细细品味。贾志敏老师课后所作的报告《小学作文怎么教》,以及王旭明先生的评论《终于,听了堂真语文课》,都有助于老师们全面、深入地认识这堂课,我们也发表在这里。另外,听听教育的当事人——学生的心声,有助于我们对“真语文”的迫切性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因此我们又配发了一名高三学生的文章——《还我们“原味”课堂》。
  呼唤“真语文”,摒弃“假语文”,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我们以后还将陆续刊发一些“真语文”课堂实录,请朋友们关注。
  二
  老师在黑板上写一段话:“—人家贫卖画以度日一日作画一年无人问津问师师日试倒之一年作画恐一日可售试之然”。
  二
  师:老师在黑板上写一个字,看老师怎样把这个字写工整,写清楚。(写“古”)这个字会不会念?念念看。
  生:(拖长声)古——
  (老师纠正这种拖长声的有气无力的读法,示范以简短有力的读法。生重读。)
  师:古时候的人叫“古人”,古人说的话叫“古话”,古人写的字叫“古字”,古人写的诗叫“古诗”。古人也写文章,也写作文,古人写的作文叫“古文”。一起读:古文。
  生:(拖长声)古——文——
  师:(再次纠正读法)不要“古——文——”古文古文!
  生:古文。
  师:古文有三个特点:第一个,没有题目,像这篇38字的古文,题目都没有。第二个,没有标点,不像我们现在写文章有标点。第三个,古文的文字特别精练,一个字两个字,就是一句话、一层意思。比如说这个字,大家一起念:然。
  生:然。
  师:这个“然”字在古文里面的意思是“的确是这样呀”,“一点都没错呀”,“果不其然啊”,“真的是这样”。古人很聪明,很有智慧,我们在古文里面可以学到好多东西。
  三
  师:这段文字有38个字,大家自己读读看。
  (生读,老师强调自己读,不要齐读。)
  师:我们请一个同学到黑板上加个标点,大家看他加得对还是不对。
  (老师指导学生加标点。)
  师:啊,太好了,就有一个地方标错了。我请两位同学来读读看,谁来读?
  (两名学生分别读,老师指点不要拖长声,不要拿腔拿调,要按正常人说话那样读,要有停顿,等等。)
  四
  师:老师给这些字加上点,它们的意思大家明白
  吗?
  生:“贫”的意思是贫穷。
  生:“日”的意思是说话。
  生:“无人问津”的意思是没有人来买。
  生:“恐”的意思是害怕。
  师:你再看原文。这里是害怕吗?不是害怕。谁
  知道?
  生:“恐”的意思是恐怕。
  师:对,恐怕,不是害怕,虽然都有个“怕”,但意
  思完全不一样。“试之”什么意思?
  生:试一试。
  五
  师:好了,现在关键的字词都明白了,谁能够把整个故事的意思说一遍?用自己的话说,随便说,说得不好没关系。
  生:从前有一个人家很贫穷,每天都卖画度日。一天作的画,一年都没有人去买。问老师,老师说:“倒过来试试看,一年画一幅画,恐怕一天就可以卖出去。”结果他去试了试,果然如此。
  师:哎呀,为她鼓掌,太好了,太好了,老师不教她,说得这么好。第二位,要在她的基础上更好。“从前有个人,家里很贫困……”要像讲故事一样。
  生:从前有个人,他家里很贫困,他每天靠卖画来生存,他一天作的画,一年都没有人来买。他去问老师,老师说:“你倒过来试一试,把你一年作的画,一天去卖—下。”于是他去试了试,果然跟老师说的一样。
  师:很好,老师不教,都会了。我把这两个小朋友说的再补充—下。把一篇古文,用今天说话的习惯翻译过来,叫古文今译。“从前,有一个人,家境非常贫困,怎么生活呢?只能靠卖画来过日子。他作画很快,一天就画了一幅画,可是挂出去,一年都没人来买。他不解了,就去请教他的老师。老师告诉他:‘你倒过来试试,用一年的时间来画一幅画,恐怕一天就可以卖掉了。’他回去按照老师说的去做了,结果果然像老师说的,一天就卖出去了。”
  六
  师:这是一个很有趣的故事。我们知道故事有起因,有经过,有结果。你能不能用两个斜杠,把这个故事分成三个部分?看看起因到什么地方,经过到什么地方,余下来就是结果了。好,这个小孩过来。大家看他画得对不对,如果画得对,说明这个小朋友思维特别清晰。
  (学生画,老师从旁指点。)
  师:对了,完全对了。起因是什么?他家贫困,卖画过日子,一天作画,一年都无人问津,卖不出去。经过呢?去问老师,老师指点迷津。结果呢?他试了一试,果然是这样。很清楚。我们知道文章都有重点。那么这篇文章的重点在哪里?
  生:问师,师曰:“试倒之,一年作画,恐一日可售。”师:对了,人漂亮,说得也漂亮。
  七
  师:现在这38个字,我们来把它扩写成500字的短文。要用现在人们说话的习惯。比如说这个“贫”,是贫穷的意思。我们成语中有许多词是说贫穷的,大家说说看。
  生:家境贫穷。
  师:不是,这不是成语。

推荐访问:今译 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