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基层党组织负责人队伍素质的几点思考] 基层党组织负责人

  在企业基层党组织中,负责人队伍综合素质的高低,决定着这个企业党组织的地位、作用和威信,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成败。因此,努力提高基层党组织负责人队伍素质,是企业党建工作的核心与重点。本文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意见。
  一、明确职责要求是提高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素质的前提
  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在企业管理和发展过程中责任重大:摆正在领导班子中的位置,积极参与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搞好党政配合,监督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协调企业内各种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维护好各方权益;调动各群众组织的积极性,发挥好领导和凝聚作用。这就要求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必须始终站在企业全局的高度,把握政治方向,提出战略目标,制定政策措施,整合各种资源,广泛凝聚力量,营造良好氛围,在企业改革、发展、稳定中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1、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引领企业健康发展。《公司法》和《企业法》规定,企业的厂长(经理)是企业生产经营的第一责任人。基层党组织负责人是企业政治工作第一责任人。这就明确了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的工作职责:保证监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在本企业的贯彻执行;支持行政领导依法行使职权,保障企业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有序运行;依据政策、法规不断规范企业行为,维护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
  2、参与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推动各项决策的落实。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要通过落实党委议事规则、民主集中制等制度,发挥好党组织班子的集体作用;涉及企业重大问题,经集体讨论作出决定,做到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为企业的发展起到有效的监督保证作用;积极推动决策事项的有效落实,做好对调整方案的统一思想、解疑释惑工作,保证各项工作措施的顺利实施。
  3、统筹各项企业资源,保证企业的有效管理和协调发展。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要统筹好党和国家政策、法规与本单位规章制度的适应性;统筹好企业管理要求与企业发展目标的一致性;统筹好国家、政府与企业、职工之间各种利益关系的协调性;统筹好企业内部安全管理、生产经营、党组织建设、企业文化建设、维护稳定等各项重点工作的兼容性。同时,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要引导和组织企业中不同的利益群体,建立沟通协商渠道,妥善调处矛盾纠纷;在企业各项改革方案实施过程中,做好思想发动和引导,制定稳定方案和预防、处置群体性事件预案,努力把矛盾和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控制在基层。
  4、倡导文明、时尚的企业文化,营造和谐氛围。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党员、教育群众,使广大党员、群众坚持理想信念,弘扬奉献的精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鼓励职工干事业、激发职工创造活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培育优秀的企业精神,倡导先进的经营理念,促进竞争力的培育和发展,营造企业健康和谐的发展氛围。
  二、注重选拔培养是提高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素质的基础
  基层党组织负责人作为党在基层单位的重要管理者,责任重大。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资质标准的确立和选拔培养工作。
  资质标准就是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应具备的能力、素质、水平等条件。从“硬件”方面说,包括年龄、学历、专业、职称、党龄、企业工作年限、任职经历、健康状况等;从“软件”方面说,就是要具备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较全面的经营管理知识,熟悉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企业的运行特点、产业优势、文化特色,具有较高的个人综合素质,如:政治能力、学习能力、协调能力、组织能力、创新能力等。
  在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的选拔培养工作中,除了要坚持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的资质标准、把好准入关,还要从战略高度来认识和做好选拔培养工作。
  1、分层次推行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的选拔培养工作。要按照不同层次党组织建设的要求,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方法有重点地选拔培养一批党性强、威信高、有责任感、群众认可的基层党组织负责人,以保证企业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格局和稳固,推进企业各项工作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建立一支梯次配备、专业领域宽泛、业务知识丰富的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后备队伍,为基层单位党建工作的推陈出新和不断加强提供人员准备。
  2、根据基层单位的不同特点确定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的选拔方式和培养方法。在选拔培养基层党组织负责人时,要注意把握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与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有机衔接,对企业党组织负责人的培养、选拔、管理、监督要全过程掌控。按照工程项目、分子公司、直、附属单位和公司机关的不同工作性质要求,有针对性地确定基层党组织负责人选拔培养的方式、方法。
  在选择专职基层党组织负责人模式时,要防止出现“两张皮”现象。基层党组织负责人不能游离于生产经营活动而就党务说党务,要配合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开展工作,围绕生产经营活动的特点、规律及问题有针对性地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现思想导向和人文关怀,立足于解决实际问题。
  在选择党政主要领导“一肩挑”模式时,要按照有利于企业经营决策的执行和落实,有利于职工队伍建设和管理的要求,注意党组织领导层与企业管理层的融合,注意平衡好企业内外部关系。
  在实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模式时,兼任行政副职或担任监事的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要主动融入到企业经营管理中。行政主要领导以党组织成员的身份自觉地参与到党组织重大问题决策中,分工合作将民主集中制落到实处。
  三、优化考核评价是提高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素质的关键
  对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的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和工作业绩等进行考察、做出评价,有利于促进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素质的提高。多年的考核实践,我们积累了一整套的有效办法,对加强基层党组织负责人队伍建设发挥了很好的督促、激励和导向作用。重点搞好“四个”结合。
  一是绩效考核与民主测评相结合。在考核实践中,采取党组织负责人与同级行政负责人同目标、同奖惩的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即:行政责任人与公司签订《绩效管理目标责任书》,党组织负责人共同承担公司下达的各项经营指标、重点工作、党的建设和安全稳定等各项任务,共同接受公司的考核和管理。同时,通过对领导干部民主测评,重点考核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在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表现,作为对绩效考核的补充。绩效考核与民主测评的有机结合,促进了干部管理由职务管理向职责管理的转变,为选拔德才兼备的优秀领导干部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二是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基层单位的党组织工作与行政管理的区别在于,许多工作如领导班子建设、党员队伍思想建设等都不能简单地实行量化考核。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坚持“能够量化的指标进行量化考核,不能量化的指标进行定性考核”的原则,将企业经营业绩等可以量化考核指标细化分解为反映企业投资回报、经营规模和质量、经营稳健度等指标;将企业重点工作、党建工作和安全稳定任务等定性考核指标,明确考核的具体内容,分解成季度、月份工作任务,便于及时考核,确保阶段性工作任务及时完成。对于德、能、勤、绩、廉等民主测评项目细化,如“德”分解为政治态度、理论水平、思想品质等指标;“能”细化为工作思路、专业能力、驾驭能力、决策能力、创新能力及心理素质等指标,从而使定性定量考核更趋可操作性。
  三是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实行季度考评、半年考核和年度考核相结合的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考核办法。年初,公司党委与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签订《绩效管理目标责任书》,明确责任人的职责、义务、待遇、考核与奖惩办法等内容;每季度末由组织部门牵头,对《效绩管理目标责任书》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半年由考核领导小组考核;年终进行全面考核。结合阶段考评与年度考核结果给予奖惩。这种考核方式,便于企业对各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的工作及时进行指导和监督,确保绩效目标的顺利实现。
  四是个人述职、民主测评、业绩考核与组织评价相结合。年末,各基层单位党组织负责人要以本年度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为主要内容,在职工大会或职代会上作年度述职报告,由全体职工或职工代表填写《基层领导干部职责绩效考核评价表》,从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对党组织负责人的表现进行考评。结合个人述职、民主测评和群众评议,党委作出评价结果,并逐人谈话、交换意见。据此对其作出调整、任免和奖惩。提高了他们的履职能力和综合素质。
  实践证明,对企业基层党组织负责人明确职责要求,确定选拔条件,优化考核制度,极大地激励了他们的工作热情,提高了履职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公司的改革、发展和稳定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推荐访问:基层党组织 队伍素质 几点思考 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