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无为铀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 安徽省无为第二中学

  【摘 要】介绍了无为铀矿成矿地质特征,区内断裂构造发育,控制着岩体内外带铀矿化的分布。分析了铀矿化控制因素及矿床成因,认为岩性、构造和断裂接触带是该矿床的主要控制因素,并根据铅、硫同位素特征推断出铀矿床为中—低温热液充填型铀矿床。
  【关键词】铀矿;地质特征;控矿因素;矿床成因
  1、区域地质概况
  研究区位于庐枞火山岩盆地东南缘,黄梅尖岩体外带侏罗系中统罗岭组砂岩中。断裂构造和火山构造较发育。区内岩浆岩极为发育,各种产状的侵入岩、脉岩、超浅成岩、喷出岩均有出露,侵入岩以燕山晚期中偏碱性的正长岩、石英正长岩为主,次为闪长岩,正长斑岩等①。
  1.1地层
  本区地层以中新生界为主。上三迭统、中下侏罗统为一套巨厚的海陆交互相和陆相含煤碎屑岩沉积建造。上侏罗统和下白垩统发育一套巨厚的中偏碱性火山岩系。
  1.2构造
  庐枞地区的基本构造骨架是由郯庐断裂和长江构造带内的罗河、罗岭——黄屯、头陂三条北东向主干断裂联合组成。区域构造形态是以古生代拗陷为基底,以中生代断陷盆地和侵入岩为主体,由南西段帚状构造和北东段网状构造体系联合组成北东宽,南西窄的楔形构造带(图1)。
  1.2.1断裂构造
  研究区内以断裂构造为主,共发育500多条大小不等的断裂构造。按其规模可分为四个级别。一级断裂为郯庐深断裂和长江构造带,是本区控岩、控盆、控矿的主断裂;二级断裂是指长几十公里至百余公里,控制侵入岩带、火山岩盆地和成矿亚带的主干断裂;三级断裂是指长几公里至十几公里(二级断裂派生的次级断裂),控制矿田、矿床定位的构造;三级断裂按方位又可分为近东西、北东、近南北、北西向、北北东向断裂系;四级断裂是三级断裂的次级构造长几十至几百米,是区内主要含矿构造。
  1.2.2火山构造
  本区内火山构造广泛发育在火山岩盆地中,可分为六个级别(类型):一级为火山构造断洼,二级为破火山口,三级为火山穹隆,四级为线性火山通道,五级为火山口,六级为爆发角砾岩筒。
  2、矿床地质特征
  2.1地层
  矿区出露的地层岩性较单一,除第四系积残积层和西北部出露少量侏罗系上统龙门院组火山岩外,主要是一套中侏罗系罗岭组红色碎屑岩系。
  罗岭组地层产状为330o-5o/SW-NW<15o-45o。矿区受地层影响,岩层走向局部转为NE10o-30o不等。龙门院组分布于矿区西北部,产状一般为245o-295o<20o-30o,与罗岭组为角度不整合接触。
  2.2构造
  研究区内断裂构造发育,褶皱构造不发育。黄梅尖岩体与罗岭组砂岩的接触带构造由西向东贯穿整个8410地区,控制着岩体内外带铀矿化的分布。在矿区范围内,近东西向延伸的两条规模最大的断裂构造及他们与岩体接触带的夹持,构成了8411铀矿床的基本构造骨架。在接触带两侧及这两条断裂构造的上下盘又发育了近南北向、北西向、北东向规模较小的断裂构造及其派生的次一级裂隙构造。
  在砂岩中发育着规模不等的层间或顺层构造,使整个矿区岩石十分破碎,形成了东西向断裂与接触带相夹持的楔形破碎地块。
  2.3围岩蚀变
  矿床内围岩蚀变比较发育,主要有钠长石化、粘土化、硅化、赤铁矿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萤石化等。其中钠长石化可使砂岩中的铀活化迁移,并使砂岩孔隙度增大,为铀成矿提供了有利条件。
  3、矿体特征
  3.1矿体产状
  研究区内矿体埋藏深,由几米到500多米。主要矿体埋深在340-440m(-270m~-370m标高)左右。从剖面上看,矿化层展布在外带0-200m范围内,每个矿化层有几个到几十个矿体。主要矿化部位矿体重叠堆积,其他部位矿体呈雁列状或不连续零星分布。矿体形态复杂,除上述的矿体形态外,还有扁豆状、囊状矿结构等。
  矿体按产出形式可分为陡倾角矿体和缓倾角矿体。陡倾角矿体主要出现在近地表和浅部,受接触带、断裂构造和含矿裂隙控制,特点是埋藏浅、尖灭快、规模小、形态复杂、矿体质量变化大。控制陡倾矿脉的含矿裂隙一般宽0.5-5cm,长5-30cm,矿化通常只在构造带内,受单条大构造控制。
  3.2铀矿石特征
  沥青铀矿是本区主要铀矿物,乌黑色,贝壳状断口,强放射性。风化后色暗淡,比重硬度降低,过渡为残余铀黑。沥青铀矿的产出形态有呈细小圆球状,不规则星散状,密集侵染状,单体呈微显胶粒状及不规则状、致密块状。沥青铀矿沿早期碳酸盐、硫化物沉淀,胶状结构及晚期脱水裂隙常见,其后被方铅矿、胶黄铁矿、闪锌矿、黄铜矿等硫化物充填。
  3.3铀的存在形式
  铀基本以两种形式存在于矿石中,即单铀矿物和呈离子状态被吸附。
  (1)铀矿物
  1)沥青铀矿物及铀石:这些铀矿物在矿心中可见到,常与胶黄铁矿,紫红、黑色硅质细脉,碳酸盐细脉密切共生,多呈细脉状、网脉状、团块状和浸染状产出,有的以超显微状铀矿物团块状和浸染状分布,这些铀矿物和其集合体的α——轨迹较密集,并且有中心的放射状特点。
  2)次生铀矿物:地表可见铀黑、铜铀云母、钙铀云硅钙铀矿等,铀黑分布在浅部矿石中,其他在岩石裂隙面上。
  (2)铀呈离子状态被吸附
  在矿石中普遍存在。在赤铁矿、黄铁矿、粘土、绿泥石存在的地方,有无中心放射状的α——轨迹存在。其α——轨迹均呈分散,稀疏状的单根轨迹出现,这说明铀呈离子状态被以上矿物所吸附。
  4、矿床控制因素
  4.1岩性的控制作用分析
  岩石中的中粗粒或含砾长英质砂岩结构不均匀,性脆,易碎,微裂隙发育,孔隙度大于5%,溶液易渗透。层内存在着侵蚀间断面,层间破碎和不同产状的裂隙十分发育;尤其是靠近陡倾断裂构造处,顺层破碎规模大,层内裂隙频率高。这些条件有利于矿液的渗透、运移,给矿液的富集、沉淀提供了有利空间。
  层内含多量的黄铁矿和少量的有机炭,在近岩枝和断裂处围岩强烈蚀变产生了绿泥石、水云母和黄铁矿等新矿物,形成还原环境,易于铀元素的富集沉淀。

推荐访问:铀矿 安徽省 无为 地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