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风光在迁移|风光无限是什么意思

  江苏连云港市板浦初级中学王飞心理学表明,迁移就是前一项活动对后一项活动的影响。迁移有正迁移和  负迁移之分,学习活动中的迁移就是前面的学习材料对后续的学习材料的影响,如果前面的学习材料能促
  进后续学习材料的理解则为正迁移;反之,若前面的学习材料对后续学习材料的理解起干扰作用则为负迁
  移。
  一元一次方程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学习这一内容,既能对前面所学的有理数运算、整式的加减加
  以巩固,也能为今后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打下基础。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对于大多
  数学生来说不是很难的,但是如果按照教材的体系一步一步讲下去,则要花费很大的功夫,而且容易将学
  生引入生搬硬套的死路上。在教学实践中如果能正确地运用知识间的正迁移效应,不仅能大大降低学生的
  学习难度,而且还能收到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
  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材中一共安排了8道例题,在这8道例题的讲解过程中,穿插讲解了解一元一次方程方
  程的一般步骤,依次是:(1)方程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2)移项;(3)合并同类项;(4)去
  括号;(5)去分母。
  如果按照此过程进行教学,让学生熟练地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必将耗费学生大量的精力。为了切实
  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我首先尝试着让学生掌握解方程的第一步。那就是将形如bx=a(b≠0)的方程转化
  为x=ab的形式。需要强调的是,在x=ab中 ,等号的左边未知数的系数是1,等号的右边是一个常数,这样
  就实现了由方程到方程的解的过程转变。那么,它是如何转变的呢?那就是在方程bx=a(b≠0)两边都除
  以未知数的系数b。实际解方程中,方程的形式是千变万化的,仅仅学会了在方程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
  数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还要学习许多变形策略。在以后教学中我因事利导地让学生体会到了去分母、去括
  号、移向、合并同内项等解题过程。这些过程在学生看起来的确是顺理成章,过度很自然的,没有一点生
  搬硬套的痕迹。
  例如,解方程:(1)56=3x+32-2x ;(2)15-(7-5x)=2x+(5-3x); (3)x-14-1=2x+16。
  师:方程(1)56=3x+32-2x与形如bx=a(b≠0)的方程有何不同?
  生:方程(1)56=3x+32-2x等号的左边不是仅含有未知数的项 ,等号的右边不全是常数项。
  师:怎样变成形为如bx=a(b≠0)的方程?
  生:移项、合并同类项。
  学生一语点破,问题得以解决。
  师:方程(2)15-(7-5x)=2x+(5-3x)怎么解决呢?
  生:方程(2)15-(7-5x)=2x+(5-3x)与方程(1)56=3x+32-2x相比多了两个括号。
  师:有办法将方程(2)15-(7-5x)=2x+(5-3x)转化为类似于方程(1)56=3x+32-2x的形式吗?
  生:有,去括号。
  师:如何去括号呢?
  生:根据去括号法则。
  当我出示方程(3)x-14-1=2x+16时,学生提出要设法将该方程转化为类似于以前学习过的方程的形式,那
  就是去分母,在方程两边都乘以分母的最简公分母12。随后,我着重强调了两点:(1)去括号时不要漏
  乘括号内的某些项。(2)在去分母时,方程两边每一项必须要乘以最简公分母。
  在这种逐步递进的条件下,一步一步将学生引向解决问题的终点,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取新的知识,从
  而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便是知识正迁移效应在解决问题中的魅力所在。
  众所周知,学习是一个连续而系统的过程,不管是什么样的学习,它都要求学习者具有一定的知识经验做
  基础,当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一旦完成,所形成的新的知识体系必将会对原有的知识体系产生更加积极的影
  响,这种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就是学习的迁移。换句话说,教师的作用就在于不断地更新
  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搭建形成知识迁移的平台,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新旧知识只需要“跳一
  跳”就能够得着。
  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学生每天要接受大量的知识信息,有时也会把一些表层次的,较为相似的但又有本质
  性区别的东西不自觉地联系在一起,从而产生错误的结论,这就是学习中的“负迁移”。
  负迁移在学生的学习中虽然不及正迁移意义重大,但是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也不可小觑。我们的教学目
  的在于不断地促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正向迁移的产生,极力避免负迁移的产生。因此,对学生所掌握的知
  识要及时巩固,及时矫正。要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间的本质性的、内在的联系,熟练地掌握所学的知识之
  间的结构体系,让学生充分把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解题技能。要激活他们的强烈的求
  知欲望,从而培养他们成为能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推荐访问:迁移 无限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