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弦拨轴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琵琶行

  摘 要:课堂导入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起始环节中采用各种教学方式,向学生引入新知识,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的活动方式。课堂导入在整个课堂教学环节中起着“四两拨千斤”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课堂导入;课堂教学;导入技巧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那一课之计又在于什么呢?特级语文教师于漪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便能把学生牢牢的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般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一个巧妙地导入,宛然在学生和文本之间开启了一个磁场,诱发学生产生与文本相召唤的情感,激发学生对文本产生浓厚的兴趣,给学生营造出文本所特定的学习情境;反之,一个枯燥的开头,不但激不起学生心中的千层浪,反而会使他们听而生厌,学习兴趣骤减,课堂气氛犹如死水微澜,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下面我就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环节上的设计和探求:
  一、故事导入,润物细无声
  几乎每个人从小都曾在故事的滋养下,对故事有着特别敏锐的触感,课堂上的故事就更像磁铁一样,能牢牢地吸引住学生。上课伊始,如果能紧贴课文内容讲个小故事,往往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快速进入特定的文本情境之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悄无声息地引入新课,从而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比如:在讲李清照的《一剪梅》时,我以赵明诚的小故事作为导入:赵明诚有一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梦醒后记住了三句话:言以司合,安下已脱,芝芙草拔。当他把这事告诉他的父亲后,父亲明白了他儿子心中有爱慕的女子了。原来这三句话是个字谜,学生很快就猜出了谜底“词女之夫”。故事虽短,中间加入了猜字谜的活动,一下子就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很自然地引出了这堂课的首要人物——李清照。这样由故事引出作者,再结合背景走入新课,水到渠成。
  二、悬念导入,丝丝扣心弦
  借鉴明清小说中“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奥妙,其关键就在于讲到最扣人心弦处时,故意避而不讲,以激起听众非听不可的心理。“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利用悬念激人好奇,催人思索,往往效果奇佳。将设置悬念的技巧运用于新课的导入之中,有利于学生形成渴望求知的“心愤口悱”的心理状态,使文本从一开始就紧紧扣住学生的心弦,使学生的思维从一开始便处于一种跃跃欲试的理想状态,从而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比如:某次听一老师教李煜的《虞美人》时,她这样设置导入:南唐国后主李煜亡国后被俘至汴京,但他还是念念不忘故国,在七夕之夜作《虞美人》词,并让歌伎在寓中唱此词,宋太宗知道这件事后,用牵机药将他毒死,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这样导入,就在学生的心理上制造一种悬念和神秘感,从而使学生的注意力、兴趣、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达到课堂学习的最佳状态。
  三、音乐导入,声声先夺情
  托尔斯泰说:“音乐的魔力,足以使一个人对未能感受的事有所感受,对理解不了的事有所理解。”在课堂上用音乐导入,不仅符合他们喜欢流行歌曲的心理,投其所好,唤起他们的兴趣,更能用音乐创设与文本相适应的情境,营造与作品相一致的氛围,使学生与文本产生心灵的共振,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达到学生与文本与作者的“声气相投,心心相印”。
  比如:在讲《胡同文化》时,考虑到北京的胡同具有北方特有的地域风采,它所蕴涵的传统文化是南方的学生不熟悉的,于是我在课前播放了歌曲《北京的胡同》,配合着各式各样的北京胡同的照片,让学生在富有京韵味的歌声中领略胡同带来的北京民俗民风,这样的导入方式确实激发了学生学习《胡同文化》的浓厚
  兴趣。
  四、诗词导入,传统美感浓
  中国是诗歌的泱泱大国,中国的唐诗宋词语言精练,寓意丰富,表现力强,同具传统的韵味美感和深刻的哲理意义。由相关的诗词导入新课,不但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创造与之相应的课堂气氛,使他们对新课产生兴趣,还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陶冶他们的情操。
  如:在讲《再别康桥》时我分别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等诗词导入。让学生谈谈这些诗句表现的共同主题——离别。再追问学生,现代人又是如何去体悟和理解离别之情的呢?由此简短的导入,引出课题。既让学生既领略了古人韵味隽永的诗情,又深深地进入了离别的氤氲情境。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一个好的导入就如课堂的“第一锤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般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能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得生动、活泼、自然。如果每一节课的导入都能给学生注入一支新鲜的“兴奋剂”,让学生每一节课都保持积极高涨的心态专注课堂,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就如同“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邓开武.万紫千红:想象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新课程,2009(9).
  [2]王长江.点燃学习激情的火把: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法举隅.四川教育,2001(11).
  [3]张芩.高中语文教学导入激趣略谈才智,2009(9).
  [4]柳根存.语文课题导入艺术略谈.现代语文,2010(2).
  (作者单位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职业中专集团学校)

推荐访问:曲调 两声 有情 未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