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宗南 熊向晖 最后见面【熊向晖当年如何打入胡宗南部】

  1936年,17岁的熊向晖进入清华大学学习,在那里,他参加了中共北平学生运动的外围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由于表现积极,他很快成为民先清华分队的负责人之一。同年12月,他被秘密吸收入党。
  1937年七七事变后,清华大学和北平、天津的其他大学疏散到湖南长沙。年底,长沙组织青年战地服务团,到国民党第一军胡宗南部“服务”。周恩来听说这一消息后,立即让蒋南翔推荐一名秘密党员报名参加,并提出5条标准:一是在公开场合不左不右;二是知识渊博、记忆力强;三是家庭出身名门望族;四是仪表不俗;五是要看过一些马列和孙中山的著作。
  周恩来之所以确定这些标准,是因为他知道这很对胡宗南的口味,一定会引起他的重视。胡宗南是黄埔一期的学生,而当时周恩来是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因此很了解胡的特点。按照这些条件,曾经担任中共在清华的负责人、也是熊向晖入党介绍人的蒋南翔推荐了熊向晖。
  对长沙组建的这个服务团,胡宗南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他亲自从江苏前线来电欢迎,还派来一个指导员。
  1937年12月底,服务团来到武昌。当天晚上,服务团的人被告知,等候胡宗南“传见”。
  见面那天,胡宗南表情矜持,手执名册,依次点名,不论男女都称“先生”。按事先规定,被点名的人都得站起来说:“有。”胡宗南会提出三或四个问题,并在名册上标注,然后再点下一个人的名字。
  熊向晖发现,胡宗南提问时都会问一句“为什么到本军来?”许多人为了吸引胡宗南,回答很踊跃。而熊向晖萌生一个念头,他要以“奇”制“奇”,让胡对他留下印象。
  当胡宗南点到熊向晖的名字时,他故意坐着不动,只是举起右手说:“我就是。”他这一非同寻常的举动让胡宗南有些意外。
  紧接着,两人开始了一段十分有趣的对话:
  胡宗南瞪着眼睛问:“贵庚?”
  熊:“再过3个月零4天满19岁。”
  胡:“熊先生为什么到本军来?”
  熊:“参加革命。”
  胡宗南又是一怔:“为了参加革命?”
  熊:“孙中山先生遗嘱第一句就是‘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贵军是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到贵军来当然是参加革命。”
  胡似笑非笑问道:“怎样才是革命?”
  熊:“中山先生最初提出的革命任务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现在,驱除鞑虏,就是要抗日,抗日就是革命。“
  胡:“不愿抗日,反对抗日的算什么?”
  熊:“积极抗日的是真革命,消极抗日的是假革命,不愿抗日的是不革命,反对抗日的是反革命。”
  熊向晖话音刚落,胡宗南突然加快语气,紧接着问:“对反革命怎么办?”
  熊向晖脱口而出:“杀!”
  胡宗南眼睛直勾勾地盯着熊向晖,一句话没说。随后在名册上勾画着,然后又去问下一个人。
  这段对话可谓是紧张而又精彩,熊向晖不卑不亢、义正词严的回答大出胡宗南的意料,同时也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晚上,胡宗南单独把熊向晖找去。此时,两人谈话已有些随便。他们谈了北平的学生运动,当说到熊向晖参加的民先组织为何叫“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时,熊向晖说:“孙中山先生讲过,民族主义就是‘中华民族自求解放,中国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胡宗南对此十分赞同,他面露喜色,说熊向晖对“总理遗教”有研究。
  胡宗南对于这个举止得体、言谈不俗、政治修养高的年轻人十分喜欢。以此可以看出当时周恩来所定5条标准是很有道理的。

推荐访问:打入 当年 熊向晖 胡宗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