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数学教学_初中数学教学视频

  摘要: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把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采撷生活实例,把学生引入生活场景中学数学,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1.生活中找数学;2.在生活中玩数学;3.在生活中“做数学”;4.在生活中用数学;5.亲自实践,体验数学。
  关键词: 数学教学;生活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9-0249-02
  0 引言
  从古至今,数学与生活世界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我们都知道:“数学源于生活,又胜务于生活。”数学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无时不有,无时不在,成为人们研究自然、改造自然的武器,在各个领域发挥着它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数学学习一直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尤其是小学阶段,数学是最重要的课程之一。新一轮的教材改革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都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如何真正地使学生在数学知识能力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就成了数学教师的重要课题。教师应从生活现象中挖掘出数学因素并充分利用,使数学知识化难为易。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处处有生活。进而培养学生从小善于以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分析生活的习惯和能力,以下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尝试。
  1 在生活中找数学
  数学是一门抽象科学。它是从生活中提炼出的精华。往往一些数学知识很抽象学生理解时难度较大,学的吃力。但生活中有许多与之类型相同的生活实例,学生则易于理解。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多留心观察生活,记录生活中发现的数学问题,并逐步积累总结,理解应用。从而切实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例如:测量水龙头漏水教育学生节约用水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观察记录,测量计算。把学生分成4个小组,各自想办法测量计算水龙头漏水的流量。学生都没有标准的量杯,怎么办呢?同学们通过讨论互动,交流合作,想出了许多不同的测量办法。找到了生活中常用品作为量杯的替代品。有的拿来了酸奶瓶,有的拿来饮料罐;有的拿来了矿泉水瓶;还有人竟找来了有刻度的输液瓶,电饭锅里的量杯等等。他们突破了教材上要测量一分钟水流量的限制,而量测量滴满一瓶水所需要的时间来计算,通过计算,学生很惊讶,一刻不停地滴水是十分浪费水资源的现象。课后有学生学会了主动关掉学校卫生间滴水的水龙头。还有的学生写了一张很温馨的警示语“不要让它流泪”贴在水龙头上方。这次在生活中找到的数学问题,使学生不仅学会了测量计算的数学知识,而且学会了自己动手动脑,寻找材料,突破材料限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更体会到数学就在生活中。了解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进行了节约用水的环保教育,真是一举多得,又如教学千米的认识时,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么大的长度单位,很难理解它有多长;让学生从生活中找找千米的长度,到操场上身临其境地走一走,先走操场跑道一大圈400米,再走2圈半就是1千米,也可以记一下时间大约几分钟。让他们亲自感受1千米距离的远近,虽然很多学生走的气喘吁吁,但他们亲自观察和体验,却提高了自身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在现实生活中学数学,把枯燥的数学变的生动、有趣,易于理解,更有效地提高学习兴趣。
  2 在生活中“玩”数学
  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在玩中求知,玩中悟理,更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让学生动手玩一玩。用彩色的蜡光纸剪一个或折一个轴对称图形;或是用橡皮泥捏一个,用水彩笔画一个轴对称图形。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非常乐于参与,他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剪出了十分漂亮的对称窗花;有的折出栩栩如生的小动物,还有的画出色彩鲜艳的树叶;有的捏出展翅欲飞的小昆虫,想不到孩子们真是了不起爱玩更会玩。再如:三年级(上学期)的数学广角里“有几种穿法”,学生试着不同的穿法玩玩。课前让学生带来三件上衣,两条裤子(大一点外套),请同学生上讲台试每一种穿法;结果课堂热闹非凡,孩子们十分踊跃,个个跃跃欲试。上来的孩子穿了你的上衣,却穿了他的裤子,老师要求不能重复搭配;学生自然要动脑筋想想怎样搭配。渐渐的答案清晰了,每条裤子可配件上衣,2条裤子就有3×2等于6种穿法。玩中乐,乐中学,乘法原理逐步被学生理解,让数学回归到了学生的生活世界中,学生真正体会了数学的社会价值,从生活中体会了一种数学思想以及它包含的丰富的哲学道理,最终让生活世界的经验提升为数学。
  3 生活中“做数学”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处处有生活,陶行知先生说的好:“生活即教育”,如果将数学学习与学生生活充分地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认识发现探索,从而深化数学知识,开拓数学视野。例如:一年级教学“元、角、分”时,让学生做“超市购物”生活情境的游戏。先让学生在超市做一些小调查,了解一些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的价格;再制作一些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纸卡;然后以黑板为货架陈列各类商品,标明价格(选择学生熟悉,易于计算的物品),把学生分成小组,让不同学生扮演售货员和采购员,拿着纸币进行交易。双方都要进行计算,谁都怕吃亏。学生自然认识了各类人民币,并且进行了简单的换算和加减计算。这样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境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成为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让数学贴近生活,学生真正体会了生活中充满了数学,生活真有趣,数学真有趣。
  4 在生活中“用数学”
  教师要从实际出发,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引导学生把课堂所学知识和思维方法应用于生活中,即可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例如:在适当的时候组织一次春游,设置一些不同的数学问题,要学生思考解决。①坐公交车每个学生5角钱,老师每人一元钱,48个学生,2个老师共用多少钱?②第一小组8个人,有16瓶矿泉水8个面包怎样平均分给每个人?③第3小组有8人要租船,每条船限坐4人,租1小时要10元钱,要租几条船用多少钱?④公园门票成人每人8元,学生每人5元,团体票50人以上每人4元,怎样买票最花算?⑤全班同学做游戏,每5人分一组,共可分几组?等等。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活动中根据情境教师可以随时设置有趣的数学问题,让学生置身于一种开放的、动态的、多元的学习环境中,把学习与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深深体会到数学是实实在在的,丰富多彩的。
  5 亲自实践,体验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实践,实践操作是一种主动的学习活动,它具体形象,易于建立表象,有助于理解数学知识,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实践操作需要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需要学生独立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让学生亲自实践,即满足了他们活泼好动的天性,又提高了他们动手操作的能力,同时培养了他们积极参与主动学习的情趣。例如: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时创设一个让学生动手的机会;老师把学生分成四组每组8人,每组给一袋糖,每袋中有18粒糖;再给五个盘子。要求学生把糖平均分到五个盘子中,并列出相应的算式,并激励学生,研究好的奖励糖粒。学生拿到东西后,积极地动手实践、动脑思考、探究讨论;许多学生发现了问题,分来分去怎么分都不能平均分完,总有剩余,会列算式但不会写得数。学生出现了疑问和不解。此时教师再次激疑,让学生把每组的糖平均分给8个同学,看结果怎么样?学生再次操作,结果发现仍是分不完也有剩余,怎么办呢?学生的探究兴趣再次被激活。此时,教师顺势破题:“有余数的除法”通过学习学生恍然大悟。这样一个枯燥乏味的内容,由于创设了学生亲自动手实践的环节,学生感悟到了数学就是生活,除法就是平均分,分不完剩下的就是余数,多么形象直观啊。由具体到抽象,学生通过实践操作体验,不仅加深了对“有余数除法”的深刻理解,而且很快找到了算式运算中的规律,这是学生亲自经历、体验、探索的结果。现实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让学生动手实践,突破了数学课堂教学的封闭状态,让学生把知识与经验,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他们在丰富、自主的自然体验,劳动体验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真正感悟到数学不是空洞的,枯燥的,也不是高深莫测的。
  数学源于生活,而最终又服务于生活,只要我们从课堂教学入手,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就能把看似抽象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易学。
  参考文献:
  [1]温艳.浅谈小学生数学教学与实践操作.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09,(3).
  [2]邓竟红.数学教学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6,68(4).
  [3]欧阳琴.对小学生思维特征与数学教学的思考.考试周刊,2009,(26).

推荐访问:联系实际 数学教学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