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两则 [从“《世说新语》两则”看家庭教育]

  刘义庆编写的《世说新语》,是一部记载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反映了当时社会上一些上层人物的精神面貌和生活状况。因其言语精练,词意隽永被选入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的有两篇,即《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这两篇课文被编入以“至爱亲情”为主题的单元之中,可见编者的用意在于通过这两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家庭是生命的起点,是一个人成长的摇篮和避风的港湾;个人的成长历程离不开家庭教育。爱子之心,人皆有之。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希望孩子成长,将来在社会上有所作为,也是人之常情。你的孩子能否健康成长,将来能否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这将取决于父母如何教育好孩子。《世说新语》中有些篇目在家庭教育方面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
  (1)文化的传承需要靠父母的言传。第一则《咏雪》,勾画了古人家庭教育和家庭文化生活的画面,两代人在富有文化气息的交流中透出一种生活的雅趣和文化的传承,暗含赞赏谢道韫才气之意。
  文章开头交代咏雪的背景只用一句话:“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别看这短短的十五个字,涵盖的内容却相当多,谢氏家族是全赫赫有名的诗礼簪缨之家,谢太傅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他们在进行的是一次家庭文化教育。召集人兼主持人自然是谢安。听众是“儿女”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全都说到了。可见主人非常重视家庭文化教育。他善于利用家庭教育时机,连“寒雪日”也不放过。自己亲自上阵担任主讲传授文化,教育子女。“子不教,父之过。”谢安认真地履行了自己作为长辈教育子女的职责,担当了传承文化的重任。这在当时士人盛行奢靡娱乐之风的东晋来说,是难能可贵的。
  下面接着写主要事件――咏梅,其实是主讲人出题考听众。主讲人何以有此雅兴?原来是天气发生了变化:早先也有雪,但不大,而此刻变成了纷纷飞扬的鹅毛大雪。这使主讲人感到很高兴,于是问道:“白雪纷纷何所似?”这里主讲人联系实际,就地取材,就雪发问。从讲解诗文到应用诗文,足见其教育方式的灵活,讲究学以致用。答案可能不少,但作者只录下两个:一个是谢朗说的“撒盐空中”;一个是谢道韫说的“柳絮因风起”。我们可以看出,前一个答案只是形似,而后一个答案则神形兼备。答案可因人而异,有劣有优。但主讲人对这两个答案的优劣未作评定,只是“大笑乐”而已,十分耐人寻味。其实主讲人的“大笑乐”并不在于答案本身,而在于对家庭教育的效果十分满意,在于从儿女的回答中看到了儿女的健康成长,看到了儿女的进步,看到了家庭文化教育的希望。从文末暗含赞赏谢道韫之意的语句,可以看出,谢道韫的成才正是在这浓郁的家庭文化教育氛围熏陶之下的结果。
  这则故事体现出来的激励勤学好学的精神,是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励志勉学”“诗礼传家”,是中国家庭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要求,它不但在知识分子家庭中,在广大劳动人民的家庭中,“识书知礼”也是人们追求的一个高尚目标。一个具有勤奋好学风气的家庭,将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对知识的追求上,使家庭中的每一个人在勤奋好学中不断得到提高和进步,人格也得到完善和高尚。
  (2)品德的培养需要靠父母的“身教”。第二则《陈太丘与友期》选自《世说新语》“方正”一门,文章通过陈太丘之子陈元方反驳父亲友人的故事,表现了陈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一方面说明一个人为人应守信重礼,诚实方正。文中陈元方之所以能善制友人“怒”,智使友人“惭”,维护了父亲的尊严,显示了自己的教养,这与其父采取的良好家庭教育方式是密不可分的。从陈太丘的行动和其儿子的表现就可以看出他对家庭教育的重视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文章一开头就向我们展示了两个人物形象:陈太丘是一个言而有信的人,其友是一个不守信的人。陈太丘以自己的行动给儿子树立了一个榜样:做人要守信。虽然文中对陈太丘着墨不多,但他身体力行,以身作则,让儿子耳濡目染,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其人物形象给人的印象是鲜明的。身教,可以说是最好的家庭教育方式。用用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来教育人,是最有说服力最能感染入的。父母是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谈举止将影响子女的一生。所谓“龙生龙,凤生凤,耗子生儿会打洞。”从某一方面来讲就是家庭教育对于女的影响。陈太丘的身教效果在陈元方身上体现了出来。元方七岁,能因问就答,有理有节,知信达礼,让友人惭愧。可见,良好的家庭教育能使子女健康成长,使子女知荣知耻,使子女走是上了人生正道。文章以小元方的懂信重礼反衬友人的失信轻礼,说明在社会上对于一个失信轻礼的人连小孩子也会看不起,表明了守信重礼对于人生的重要性。从文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培养诚实守信的品格也是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诚信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也是家风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国古代思想家十分重视“诚信”在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重要地位,“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民无信不立”。家庭也是一样,有了诚信的家风,就能够培养和陶冶具有诚信品德的人才。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传统中,尤其重视道德品质的陶冶,在子女幼小时,许多父母以自身言传身教为示范,注意在家庭生活的,潜移默化中,陶冶子女的道德品质。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父母,其诚信与否对小孩诚信观念的形成至关紧要。中国古代关于以身立信的例子不少,父范如曾子,母仪如孟母,可谓尽人皆知。《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也记有曾子取信于子的故事:曾子之妻适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汝还,顾反为汝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总之,《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这两则故事放在一起来学习,前一则是家长的“言传”,后一则是家长的“身教”,包含了家庭教育的两个重要方面,可见编者的良苦用心。《世说新语两则》可以说是反映家庭教育的良篇。当今社会,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虽然日渐完善,但家庭教育亦不可或缺。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家庭。构建和谐家庭,离不开家庭教育。

推荐访问:看家 两则 世说新语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