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效能感的来源包括【试论化学奥赛中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增强策略】

  摘要:本文介绍了自我效能感的理论应用到奥赛辅导中的各种做法,指出化学奥赛中及时恰当地增强学生自我效能感具有重要的意义。实践证明榜样作用、言语说服、归因反馈均能有效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而最重要的策略是帮助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去获得并体验成功。另外,由学校、家庭等外界因素形成的环境氛围对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增强也具有重要作用,在这方面领导、教师、家长的之间的彼此协调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自我效能感;化学奥赛;教学策略
  文章编号:1005-6629(2010)04-0056-03 中图分类号:C633.8 文献标识码:B
  
  作为一个竞赛辅导教师常常会遇到下列困境(1)由于学校以往竞赛成绩不很突出,缺乏竞赛教学氛围,有些实力很强的学生对化学虽感兴趣,但对自己从事竞赛缺乏信心,不敢参与。(2)学生在竞赛初期很有热情,但学完基础内容后,遇到繁难的大学知识,畏难情绪陡增,开始打退堂鼓。(3)不少学生在刚进入高二时参加全国初赛,由于准备不够充分,造成成绩不佳,开始纷纷退出竞赛活动。对于以上情况,如用教育心理学分析,可归结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过低而对学习产生了不良影响。那么什么叫自我效能感呢?在竞赛教学中是如何影响学生学习的呢?具体竞赛教学中又如何有效地恰当地增强学生自我效能感呢?这些都是竞赛辅导教师应充分考虑的重要问题。
  自我效能感是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一个概念,其含义是指“个体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某种或某类任分是个体的能力自信心在某些活动中的具体体现”。自我效能感是与具体任务相联系的,与学习相关的称为学业自我效能感。
  它主要通过三种机制影响学习成绩:首先,它影响对学习任务的选择,学生总倾向选择自认为能完成得较好的学习任务。其次,自我效能感影响学生在某项学习任务上付出努力的程度,尤其是在困难情况下坚持的程度。第三,自我效能感影响学生从事某项学习任务时所体验到的紧张和焦虑。高自我效能感的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冷静沉着,更多地关注学习中的问题,而不是关注自己的情绪反应,而低自我效能感的学生则正相反。
  另外,心理学家还通过研究证实,自我效能感也会影响到学生对自主学习策略的应用。自我效能感强的学生会更有效地监控学习时间,更主动地改进学习策略,更有效地反思及自我评价。
  由于高中化学竞赛时间长、任务重,竞争异常激烈,甚至很优秀的学生也常感到压力,有时也会产生放弃的想法。因此,要想坚持到最后并取得优异成绩,培养及加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那么,在化学奥赛活动中如何恰当地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呢?根据最新的教育心理学理论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如下尝试:
  
  1、促进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由此大大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促进学生成功的策略之一是为学生设置合适的学习目标,应将奥赛最终获奖的目标分解成具体的近期的学习目标。在刚开始竞赛训练时,一定要注意难度的控制,此时,不宜过早使用全国竞赛题,不宜将大学内容过早过多地放人训练活动之中,而应选择学生“跳一跳够得上”的习题,并在学生完成高难度题时给予及时鼓励。
  例如,2006年有位同学姜某刚入学时就自购了许多竞赛书籍,总是利用课间时间强攻全国竞赛题,在知识未到位时就解很深的问题,不愿花时间学习基础化学知识,后来与之反复交谈,为他划出了做题范围、限定了学习内容、规定了学习难度和深度,后来该生学习水平不断跃升,最终高三时如愿获得全国一等奖。
  随着时间的推延和学习内容的逐步深化,仅在学校内获得常规测试成绩优异,已不能有效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此时,就应引入难度大的冬令营题或国奥题,当学生成功解答出来时,可告诉学生,此题的来源及以往学生做此题的失误之处。让他们感觉到征服难题的满足感。
  例如2008年,在完成结构化学二轮学习时,笔者引入了一组高难度的晶体结构题,并给予充分的辅导材料让学生自学攻关,然后再及时肯定。因此,教师可以在适当的时侯提高要求,或让学生完成一项复杂的综合实验,或让学生自学完一本较难的竞赛书,然后再及时肯定,均会有效加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在学生准备较充分时就应放手让学生参加各种校际比赛或省市级比赛,而最重要的一步是,让学生能在高二阶段就取得全国初赛一等奖或二等奖,这将使学生自我效能感大为增强。近五年来,我校竞赛教师非常关注第一年的培训效果,高二年级学生化学奥赛成绩一直名列全省前列,每年有不少高二学生获全国一等奖和全国二等奖。经验表明,此类学生在后续学习中常会成为竞赛团队中的佼佼者。
  
  2、借用替代性经验能有效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学生对自身能力的评价,有一部分是通过将自己的行为与别人的行为比较得到。如果在他周围有一个与自己类似的同学获得竞赛成功,那将是一种最直接最生动的榜样。
  在竞赛培训中,笔者从多方面给学生树立榜样。首先,在本届学生中选择个别有潜力的学生个别培养,使其在高二年级就崭露头角,力争使这个学生成为活生生的榜样,刺激其他同学的求胜欲望与必胜信心。其次,多次请往届学生回校给本届学生介绍学习经验。当学生与自己的学长交流学习体会,了解到他们上大学后的情况,就会无形地加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例如2007年10月,曾请两位已上北大的学生回来与学生交谈。这些学生介绍自己参加搞竞赛时曾犯过的错误和奋斗的经历,也介绍了在大学的学习状况。本届学生都觉得,那些已成功的学长过去与他们同样普通,他们的今天可能就是自己的明天。给学生树立榜样也需注意适合学生的能力层次。对冲刺冬令营的尖子生,要求他们与上届尖子生比:对冲刺全国初赛的学生,则多谈上届学生能力不是非常出色但注重学法且脚踏实地获得成功的例子。
  总之,只有树立的榜样与学生接近并相似,才能产生替代性的强化作用,才能有效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3、使用言语说服恰当评价学生以增强其自我效能感
  
  由于言语说服也是自我效能评价的一个重要信息来源。因此,可通过言语说服方法来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但是,言语说服需要通过个体认知评价才能对自我效能感产生影响。因此,说服要选择好时机,要说到点子上去,要让学生感到可亲可信。
  心理学研究证明:教师只有在自己的工作领域中己取得相关成绩,并且对所指导的教学活动性质非常熟悉,对学生本人的过去与现状也深入了解,那么其言语说服才容易起到效果。
  自己任教过程中曾遇到这样一个事例:
  2004年学生王某,在高二化学竞赛中暂时失利,因此要求退出竞赛培训。但经自己一年多来的观察,该学生数理基础好,逻辑思维能力强,学习习惯良好,这次竞赛失误与他本人考试时身体状况欠佳临场发挥不好有关,实际上该生很有潜力。因此,及时与之深谈,给他详细分析了目前全省竞赛 培训的总体情况,回顾了他一年来每次测试的成绩,将他和周围已获得优异成绩的学生进行对比,使他看到了自己的优势,重新树立了信心。经过一年刻苦努力,终于在高三年级取得了全国一等奖,并被保送理想的大学深造。
  4对学生的学习进步给予适当的归因反馈也能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对学生的学习成功做出能力或努力方面的反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一般说,对学生的学习进步作能力上的归因,可让学生逐步确信自己是有学习能力的:对学生的学习进步作努力方面的归因,可以让学生感到自己有能力控制自己的进步,从而也会增强其学习的自我效能感”。
  对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的干预最好是渗透在教学过程之中。
  例如,2007年开始学习一门新的课程《物理化学》时,学生常感到能力不够缺乏信心。而笔者告诉学生:你们已学完了《无机化学》,其上册的理论部分已涉及到许多物理化学知识,现在无非是更系统更深入地学习。为了进一步减轻学生的畏难情绪,明确告诉他们,竞赛不涉及微积分,可以对公式推导过程不作过高要求,并就学习范围、作业题型给予明确划分,而且,在学习第一章和第二章时放慢进度,帮助学生弄清基本概念,并进行详细的例题分析。当学生逐步入门,并在单元测试中获得良好成绩时,他们对学习这门课程的自我效能感就大大的增强了。另外,为了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对于过于复杂的知识难点在高一、高二、高三分多次逐步深入地讲解,不要求一步到位。
  
  5、增强学生自我效能感应注意学校与家庭的充分协调
  
  我校在帮助竞赛教师创设学习气氛和环境上做得很成功。学校大力宣传各位竞赛教师的成绩并积极支持竞赛教师充电学习,同时给予他们及时的表彰与肯定。因此在学生与家长的心目中竞赛教师是非常优秀的教师。而且学校从图书、实验等条件上为学生营造良好学习环境,从而使学生对学校和教师产生了认同感。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使学生感到在这种学校读书在这样的教师手上培训其成功的机率是很大的,这也就无形地增强了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事实上,不少学校水平很高的优才生恰恰是因为缺乏环境支持,很难对竞赛项目产生强烈的自我效能感,因此对竞赛不敢问津。
  由于许多学生受家长的影响,对学生能力的判定如能取得家长的共识是非常重要的。在这里家长常会产生各种误区:
  例如2009年刚开学时,有位家长刚入学时过高地估计自己子女的能力,要求把自己的小孩一开始按冬令营的选手单独培养。老师委婉地做通家长的思想,又给了较长时间让该生适应,最后经过多次考试发现,该生确实不适宜参加高难度的化学竞赛,最终让该生退出了竞赛。笔者认为,此种情况教师应做通家长和学生的工作,通过对比不同学生之间的实际能力表现,让学生产生恰当的自我效能感。另一种情况出现在高二竞赛后,一位家长看到高三即将到来怕影响今后高考成绩,希望自己的孩子退出。而实际上坚持到高二该学生已具有相当的实力,因此笔者和家长及时沟通,使家长充分认识到了学生的潜力,从而通过教师和家长的协调使学生产生应有的自我效能感。最后该生成功地在冬令营中取得了全国第四名。
  最后应指明的是,增强学生自我效能感的目的是让学生充满信心,更好地提高学生成绩,更好地认识与评价自己。因此,这种增强应该是基本符合学生实际的,是符合学生具备的潜力情况的。应做到适宜竞赛的学生参与竞赛,并保持适当的自我效能感,直到坚持到最后;不适宜竞赛的学生应让其尽早退出,去迎接高考。而且,应认识到,自我效能感过低固然不利于学习,但过高也可能使学生对学习任务疏于准备,不够认真或好高鹜远,看不到自己的不足。因此,在竞赛教学中虽然大多数情况下是帮助学生通过成功获得高的自我效能感,但也应防止少数尖子学生因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而自视过高,反而导致不能进步的情况。总之,教师应能准确分析学生能力特点与个性倾向,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在这种方向上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进步,从而获得较高的自我效能感并激励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最终形成良性循环,为终生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98―99
  [2]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13-214

推荐访问:效能 中学生 试论 奥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