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生物课堂上专业术语的运用【初中生物课堂如何运用妙语教学】

  摘 要: 生物课在初中生的印象中是副科,学生不重视,课堂上兴趣不高。生物课堂教学效果不是预想的那么好。为了使学生在生物课堂上有很大的兴趣,本文着重探讨如何运用诗词、成语、俗语等妙语进行教学,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初中 生物课堂 妙语教学 运用
  
  生物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在传授学生生物知识和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同时,要渗透其他学科的内容。生物与我们人类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从古到今,我们人类与生物已结下了很深的情谊。人们根据不同的生物特征比喻人类,使人们对这些成语、谚语非常熟识[1]。学生大多数都熟知一些诗词、成语和俗语,其中有许多包含着生物学道理或蕴含着生物学现象。故教师在平时应注意收集这方面的资料,以便在教学中适时引用。
  古往今来,有不少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其中有些是赞美自然界生物。课堂上教师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二,插入某些课中,既可丰富教学内容,为学生创造出一种诗情画意般的教学情境,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情操[4]。如可以让学生从生物学角度来分析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师生共同归纳总结,说明温度对生物的影响;“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麦苗盖上雪花被,来年枕着馍馍睡;大雪飞满天,来岁是丰年”反映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一、引用诗句
  课堂上,教师也可以结合有关教学内容,恰当地选择一些诗句,让学生分析诗句中反映的生物学现象。如让学生分析诗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说明黄蝶的体色与环境极其相似,在生物学上称为动物的保护色,它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诗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形象地说明了生物生存斗争中的种内斗争问题;“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人生代代无穷尽,江月年年只相似”这两句诗中包含了生物具有生长、繁殖的现象;“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可以说明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的稳定性,等等,让学生在诗意中理解其中体现的生物现象,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堂上,教师还可以用诗句来导入新课。如可以通过诗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引出植物的有性生殖,还反映了生物具有过度繁殖的能力;用“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来引出“植物的向光性”;“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来导入“鸟类的繁殖行为”。
  二、巧用成语
  成语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精华,其中不少成语蕴含着生动贴切的生物学知识,清楚了这些知识,既可以加深对成语的理解,又能将成语准确地运用在相关生物学的教学中,增加趣味性与提高教学效果[2]。在课堂教学中抓住时机灵活运用,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抓住知识精髓,理解知识的效果甚佳。如在讲“反射”的时候,我在黑板上列出一些成语如“画饼充饥”、“飞蛾扑火”、“谈虎色变”、“瑟瑟发抖”、“望梅止渴”、“惊弓之鸟”,“饥肠辘辘”、“蜻蜓点水”、“破茧而出”、“杯弓蛇影”、“睹物思人”、“见字如见人”、“老马识途”、“鹦鹉学舌”让学生来区分哪些是条件反射,哪些是非条件反射。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让学生得以展示才华的机会。学生很感兴趣,表现得很主动,学习效果也不错,最后师生总结,像“谈虎色变”、“望梅止渴”、“惊弓之鸟”、“画饼充饥”、“杯弓蛇影”等这些成语反映了条件反射,而像“飞蛾扑火”、“蜻蜓点水”、“破茧而出”等反映非条件反射。
  有些成语与生物学知识相关,可以用其来导入新课的学习。如我在讲“动物行为的分类”时,用成语“无师自通”引出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包括趋性,非条件反射和本能;“言传身教”引出动物的后天性行为,包括习惯化,印随,模仿等;用“金蝉脱壳”、“蜻蜓点水”来引出昆虫的繁殖与发育的内容;在讲“植物无性生殖”时用“落地生根”、“移花接木”引出营养生殖的方式,通过扦插、嫁接等方式来繁殖花卉和果树;在讲“动物防御行为”时,用“视而不见”引出动物的保护色;“望而生畏”引出动物的警戒色;“以假乱真”引出动物的拟态;“触目惊心”引出生物的神经、激素调节;“鹦鹉学舌”引出动物后天性行为中的模仿行为。
  有些成语能够形象地解释一些生物学基本概念和理论,变枯燥为生动,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能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用“华而不实”说明矿质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根深叶茂”来说明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有重要作用;“枯木逢春”说明温度等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叶落归根”说明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物质是循环的;“枯木逢春”说明温度等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五脏六腑”形象地说明人体内脏器官的组成;“面目全非”形象地说明昆虫的完全变态发育;“良莠不齐”说明了生物变异的不定向性;“无中生有”形象地说明了绿色植物能把二氧化碳和水(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糖类;“独一无二”形象地说明每种生物的遗传物质的都是独特的,与众不同的。
  三、巧用俗语
  很多通俗易懂并广泛流行的语句即俗语都与生物学有关,有些描写生物学现象,有些揭示生物学原理。如果把这些俗语应用到课堂,不仅能使一些抽象的原理容易被理解,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3]。例如“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来描述食物链的关系;“一山难容二虎”反映生物的种内斗争;“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反映生物的种间斗争;“大树底下好乘凉”反映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又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什么种子什么苗,什么葫芦什么瓢”反映生物的遗传现象;“一树之果有酸有甜,一母之子有愚有贤”、“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不同”反映生物的变异现象;“树长千尺,叶落归根”反映了生态系统的物质是循环的;再如农谚“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有水无肥一半收,有肥无水看着丢”说明水和矿质元素是植物生长必不可少;“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反映动物的条件反射,等等。
  这些妙语的运用也是有讲究的,不能过多,最重要的是要用得恰到好处。这就需要教师结合相关的教学内容实际,恰当地运用,这样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总之要因地制宜,抓住不同的时机、情景,适时、巧妙地运用。
  
  参考文献:
  [1]官敏玲.成语.谚语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08,(7).
  [2]殷国生,郭世平.成语.古语.俗语中的生物学知识[J].中学生物教学,1996,(2).
  [3]俗语中的生物学知识.http://wenku.省略/view/2c384735a32d7375a4178018.html.
  [4]幸奠权.浅析诗词歌赋中的生物学知识.http://www.省略/p-93733114.html.

推荐访问:妙语 课堂 教学 初中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