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元法怎么用 “微元法”在流体模型中的应用例析

  在中学物理中,往往遇到一些用常规方法难以解决的问题,如研究对象难以确定或研究对象不是理想模型(如质点、点电荷等),再如问题中所涉及到的物理量是非线性变化量,无法用初等数学进行计算等情况。这时可以采取“微元法”,即将所研究的对象或者所涉及的物理过程,分割成许多微小的单元,从而将非理想物理模型变成理想物理模型;将曲面变成平面;将曲线变成直线;将非线性变量变成线性变量,甚至常量。然后选择微小的单元,利用常规的方法进行分析和讨论,能够简捷而迅速地得出结果。流体模型(如水流、气流、粒子流等)具有连续性作用的特点,若从整体着手,便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的痛苦,若运用“微元法”从微元下手,就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
  下面例举几例以供体会。
  例题1 高压采煤水枪出口的横截面积为S,水的射速为v,射到煤层上后水的速度变为零,若水的密度为ρ,求水对煤的冲力。
  解析 采用微元法分析,取冲到墙上的一小段水柱为研究对象,设这一小段水的质量为Δm,则有:
  
  Δm=ρvΔtS。
  应用动量定理,取水平向左为正方向,则有:
  FΔt=P′-P=Δmv=ρvΔtSv。
  所以F=ρv2S。
  由牛顿第三定律得,水对煤层的冲力:
  F′=-F=-ρv2S,
  其中负号表示方向水平向右。
  例题2 自动称米机已被许多粮店广泛使用。但买者认为:因为米流落到容器中有向下的冲力,所以实际的米量不足,自己不划算;而卖者则认为:当预定米的质量数满足时,此刻尚有一些米仍在空中,这些米是多出来的,自己才真的划算。因而双方争执不休,究竟哪方说得对还是都不对呢?
  
  解析 设米流的流量为dkg/s,它是恒定的,自动装置能即刻在出口处切断米流,米流在出口处速度很小可视为零。若切断米流后,盛米容器中静止的那部分米的质量为m1kg,空中还在下落米的质量为m2kg,则设落到已静止的米堆(m1)上的一小层米的质量为Δm。在Δt时间内Δm=dΔt。以Δm为研究对象,设其落到米堆上之前的速度为v,经Δt时间静止,其受力情况如图示。
  
  由动量定理得:(F―Δmg)Δt=Δmv。
  即F=dv+dΔtg。
  设米从出口处落到米表面所用的时间为t,由于m2=dt,v=gt(阻力不计)可得:
  dv=m2g,即F=m2g+Δmg。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知F=-F′,称米机的读数应为:
  M=N/g=(m1g+F′)/g
  =m1+m2+Δm。
  可见,称米机的读数包含了静止在袋中的米堆m1,也包含了尚在空中的下落的米流m2,还包含了刚落到米堆上的一小部分米层Δm,即自动称米机是准确的,不存在谁不划算的问题,双方说的都不对。
  例题3 来自质子源的质子(初速度为零),经一加速电压为800kV的直线加速器加速,形成电流为1mA的细柱形质子流。已知质子电荷量e=1.6×10-19C,这束质子流每秒打到靶上的质子数为多少?假定分布在质子源到靶之间的加速电场是均匀的,在质子束中与质子源相距L和4L两处,各取一段极短的相等长度的质子流,其中的质子数分别为n1和n2则n1:n2为多少?
  解析 (1)由电流的定义式I=Q/t得,每秒打到靶上的电荷量:
  Q=It=1×10-3C。
  因此这束质子流每秒打到靶上的质子数为:
  n=Q/e=1×10-3/1.6×10-19�
  =6.25×1015。
  (2)设质子源到靶子之间均匀的加速电场场强为E,则在相距L和4L两处,与质子源的电势差分别为:U1=EL,U2=4EL。
  设质子通过这两处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由电场力做功与电荷动能变化关系,可得:
  qU1=1/2mv21,
  qU2=1/2mv22。
  故v2=2v1。
  在这两处各取极短的相等的一段长度,可认为其间速度大小不变,因此有:v1t1=v2t2。且在相同时间内通过任意一个截面的电荷量是相同的,即电流强度相等。因此在这两处极短长度的质子流中含有的质子数,与其电荷量成正比,与通过这两处的时间成正比,所以有:
  n1:n2=Q1:Q2=t1:t2=v2:v1=2。
  “微元法”是研究物理问题时所采用的一种特殊的分析方法,通过以上几例可以看出,它是把研究对象分割为无限多个无限小的部分,或把物理过程分解成无限多个无限小的部分,然后抽取其中的一部分加以研究,通过对所抽取的这一部分的研究,就可以认知整体或全过程的性质和规律,它实质就是“从复合到单一,再从单一到复合”的综合分析思维方法。
  
  (栏目编辑 罗琬华)

推荐访问:流体 模型 微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