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期刊论文内容分析研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网

  【摘要】文章采用内容分析法对2004年至2008年2月191篇关于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文章进行了分析,梳理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研究倾向和发展趋势,发现了研究工作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为接下来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研究工作提供几点思考和启示。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内容分析;研究;启示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 (2008) 09―0076―04
  
  一问题的提出
  
  2003年9月,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并下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为贯彻落实《决定》的精神,进一步推动农村中小学开展现代远程教育,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在认真总结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总体实施方案》[1]。在方案实施的同时,全国各地也掀起了对“农远工程”研究的热潮。
  由于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该工程本身的目的和优越性,使得全国各地区的研究热情非常高涨。每个省和地区都根据本地域的特点和条件展开对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并在很多方面都颇见成效,但尽管如此,研究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研究开展究竟如何?又有怎样的变化和发展趋势?针对这些疑惑,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对2004年至2008年2月191篇关于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研究的文章进行了认真地分析,梳理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研究倾向和发展趋势,并且希望能够发现一些问题,为接下来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研究提供一些思考和启示。
  
  二研究方法与工具
  
  1 研究方法
  为了对近年来我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研究的现状和趋势做一详尽分析,我们采用内容分析法作为我们的研究方法。内容分析法是对于明显的传播内容,做客观而有系统的量化并加以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对于定量分析远程教育领域的研究变化和发展情况,显然最为有效。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严格依照内容分析法的操作步骤进行,具体的操作方法参见李克东教授主编的《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一书,此处不再赘述。[2]
  2 样本抽样
  自从2003年9月《中国远程教育》刊登一篇名为《陈至立强调:大力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消息以后,有关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文章如雨后春笋般地登上了各大学术期刊。经不完全统计,自2003年以来,中国知网(CNKI)共收录有关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文章共计三百余篇。本文也以中国知网(CNKI)论文数据库为研究工具,分别以检索项:“题名”;检索词:“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匹配:“模糊”和检索项:“题名”;检索词:“农远”(注:部分学者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简称为“农远”);匹配:“精确”两种检索方式为依据,共抽得有效样本191篇(已将政策宣传、新闻广告、领导讲话、通知、卷首语及编者按等除外),时间跨度为2004年1月至2008年2月,具体样本情况见表1。
  
  3 类目与分析单元
  本文依据所抽样本的数量分布、作者单位、发表年份和研究内容等几个方面为研究纬度,其中研究内容为分析重点。研究内容的分析类目,我们参考了西北师范大学杨晓宏[3]教授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若干理论问题探讨》(电化教育研究,2008年第一期)中总结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七个研究内容:(1)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政策与规划。(2)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3)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4)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教学应用。(5)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评价。(6)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7)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根据研究需要,我们对以上七大方面做了改动,将此次研究方向的类目分为:(1)基本理论研究:主要指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内涵、特征、构成、功能、目标及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等。(2)资源的研究:主要是指三种模式硬件资源与相关软件资源的研究,包括对三种硬件模式的探讨和软件资源的开发、传送、共享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3)教学应用研究:主要指在“三模式”与相应资源环境下的课程教学设计,包括教学应用模式、教学方法等的研究与推广。(4)教师与学生的研究:既包括对“农远”环境下教师教学方式、信息技术能力、角色态度等教学行为变化的研究,及教师专业化,教师培训的研究等;又包括对“农远”环境下学生学习方式、学习规律、信息素养、感觉与满意度等学习行为的研究。(5)绩效研究:主要指“农远工程”开展所取得的成效和出现的问题,以及相对应的策略等,其中包括对“农远”项目质量保障的研究,成本效益研究、可持续发展研究等等。(6)管理研究:主要指管理体制的制定与实施,设备运行维护与维修、管理人员、资源保障等等。(7)评价研究:主要指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与实施等。(8)其他。
  本文的分析单元为一篇论文,凡结构完整的论文不论篇幅大小,均以一篇计算。
  4 评判纪录和信度分析
  在研究中,我们选择两个评判员对样本进行评判。经分析,评判栏目总数(即文章篇数)为191,其中两人完全同意的栏目数为165,故相互同意度K为:
  K = 2 × 两人完全同意的栏目数 ÷ (甲评判员评判的栏目数 + 乙评判员评判的栏目数)
  =2 × 165 ÷(191 + 191)
  ≈ 0.863
  所以,本研究的信度R为:
  R = 评判员人数 × 相互同意度(K)÷ [1 +(评判员人数 - 1)× 相互同意度(K)]
  = 2 × 0.863 ÷ [1 +(2 - 1)× 0.863]
  ≈ 0.926
  研究信度为0.926,证明本研究有效。[4]
  5 统计工具
  本研究的数据统计、分析和图表生成均采用Excel 2003软件。
  
  三 研究结果与分析
  
  1 文章数量分析
  经统计,有关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学术论文正式登载在各大期刊于2004年,后来随着“农远工程”工作的进一步展开,论文的数量也日益增多。如图2所示,2004年CNKI共收录有关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文章仅5篇,随后2005年收录23篇,2006年收录47篇,到2007年,一年共收录有关文章达100篇之多,文章数量呈直线增长,增幅近20倍。由此表明,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受到人们的强烈关注,研究“农远”的学者也越来越多,研究的层次也越发深入。
  
  2 研究内容分析
  (1) 总体分析
  通过对样本的进一步分析,我们总结出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七大研究内容:基本理论研究、资源的研究、教学应用研究、教师与学生的研究、绩效研究、管理研究和评价研究。如图3所示,绩效研究、教学应用研究、资源的研究占据了研究内容的前三位,代表了目前“农远”研究的热点。其中,绩效研究的文章篇数占到总样本数的34%,它主要包括一些现状研究、效果研究和可持续发展研究等。此项研究之所以较多,主要是因为效果是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深层次问题,也是远程教育的永恒主题,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生存与发展[5]。其次是教学应用研究,占到样本总数的19%,在三种硬件模式及相关教学资源已基本配备的情况下,教学应用成为“农远工程”的关键,教学模式和方法的研究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应用效果,应用的普及和应用的水平,关系到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因此,展开此方面的研究也是当务之急。再次是资源的研究,占到样本总数的16%,通过实地调查和查阅大量与“农远”相关的文献可知,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确存在很多问题,如资源的针对性不强,资源开发的深度和精度不够,资源的开放性和共享性差等等。因此,此项研究也显得尤为重要。
  
  在看到上述研究结果的同时,我们也发现,对于“农远工程”的管理研究和评价研究略显薄弱,分别仅占5%和3%。管理与评价是“农远工程”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没有完善的管理和评价机制,工程在实施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无法解决,直接影响到“农远”的教学质量。因此,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管理与评价体系,做好工程中的组织、协调和监督工作,最大限度的发挥项目及资源效益,是保证“农远”工作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图4是有关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文章研究内容从2004年至2007年底的变化趋势。如图4所示,七大研究内容的文章数量总体都呈上升趋势,尤其是2006年到2007年底,上升趋势最为显著。其中,绩效研究、教学应用研究、资源的研究依然是变化的焦点,主要原因上文已谈到,此处不再赘述。但在分析中我们发现,关于管理的研究虽然从2004年后有所上升,但2006年以后又有了下降的趋势,这也从一定程度上说明研究者对于管理的研究有所偏置,需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2) 教学应用研究分析
  教学是落实“农远”的手段,教学应用研究是“农远”研究的重点,因此我们在对教学应用研究分析时增设了两个分析纬度,即教学应用研究是否结合了具体学科。经分析,如图5所示,在抽取的36篇有关教学应用研究的文章中,有14篇文章是结合了具体学科的,约占该类样本数的39%,其余61%的文章未结合具体学科。由此说明,研究者们在对“农远”环境下教学模式做宏观研究的同时,也结合了具体学科的特点。由于每门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媒体、培养技能等的不同,需要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因此,对于教学应用的研究也很有必要结合具体学科,进一步细化到“农远”环境下某门具体学科的教学应用研究当中,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 作者所属单位分析
  经过对文章作者所属单位的分析表明,如图6所示,高等院校研究者对“农远工程”表现出较大的兴趣,占文章作者总数的63%。但是一线中小学教师对此研究略显薄弱,仅占到总人数的9%,电教机构作者人数占到25%,其他3%。由此看出,高等院校研究者成为“农远”研究队伍的主力,由于地处高校,研究条件优越,加上许多学者本身就是远程教育领域的专家,这就为在高校开展“农远”研究提供了丰硕的土壤,有助于“农远工程”的创新与推广。电教机构是“农远工程”中的组织者与管理者,他们对“农远”的研究直接关系到“农远工程”的运行与发展,至关重要。一线中小学教师是“农远工程”的具体实践者,他们身处一线,将“农远”环境下通过各种网络传输来的优质教育资源亲手传播给学生,将“农远”这种新的教学方式亲手付诸于课堂,他们对“农远工程”的具体应用最有发言权,他们也应成为“农远”研究队伍的主力。其次,农村中小学是整个工程的“主战场”,深入一线中小学,取得第一手资料才是研究的重点,这就需要广大一线教师的积极配合与参与。
  
  
  四 研究启示
  
  通过上述研究结果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随着工程硬件建设的完成,整个工程建设告一段落,但这并不意味着工程建设到此结束,它只表明工程陆续进入实际应用的后时代建设时期,其关注焦点也同时发生了改变,研究领域和研究取向也必将发生大的变化。所以,要使“农远”研究取得进一步的发展,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建设研究向应用研究转变
  北京师范大学陈丽教授说过,“农远工程的性质毕竟不是装备工程,而是教育工程,是农村教育借助信息技术跨越式发展工程。”目前工程硬件建设已经基本完成,接下来是要将这些配发下来的设备和资源切实应用到实际日常教学工作中去,真正发挥出“农远工程”的特点和作用。但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发现,有部分地区、学校的“农远”设备处于闲置状态,为什么设备发下去以后没有人用,到底是什么原因?所以,“农远工程”下一步的研究重点应从资源的建设研究偏向实际教学应用研究,在日常教学中如何用好这些设备和资源,用出效益,用出水平,这是“农远”研究的根本所在。
  2 加强对“农远”中人的研究
  技术是偏方,人本是正道。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中人是核心要素,“只有依靠人,才能使精心设计的优质资源服务于农村中小学的广大师生,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只有依靠人,才能不断创新教学应用模式,实现农远的持续发展。”(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若干理论问题探析,杨晓宏)。“农远工程”中的人主要包括:教师与学生、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和行政人员等,加强对“农远”中人的研究,至关重要。“农远工程”投资巨大,覆盖面广,涉及人员众多,由于体制、资金、技术、观念等诸多原因,各级工程管理人员的有效管理是工程顺利实施的必要条件,研究如何建立一支责任心强,权责明晰、运转高效的管理队伍是工程建设的关键[6]。技术人员担负着资源开发,硬件设备的使用与维护的任务,其专业水平直接影响着工程的质量,因此展开对技术人员培训的研究,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教师与学生是“农远工程”中最直接的因素,研究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科研人员为“农远工程”的运行提供科学的指导,是工程前进的指南针,进一步提高科研队伍的科研水平,是“农远工程”良性发展的保障。
  3 注重对资源二次开发的研究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始终坚持以资源带动应用,国家为此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进行资源的开发和引进,为全国特别是中西部农村中小学提供了大量优质教育资源。但是在应用过程中发现:丰富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大都源于名师之手,源于一些专业公司的技术人员,源于经济发达地区的教育基础,部分教学资源并非适用于具体地区的使用。加上各省教材版本、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不同,各省农村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和师资水平不同,导致各地区对于“农远工程”教育资源的需求存在多样性[7]。因此,各省必须针对本地农村学生学习实际和教师教学实际,积极开展教育资源的本土化研究,适当进行资源的二次开发,最大限度地提高本省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总体实施方案[[EB/OL].
  
  [2][4] 李克东.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27-247.
  [3] 杨晓宏,吴长城,贾巍.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若干理论问题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08,(1):36~39.
  [5] 杨晓宏,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2005年度国家重点课题“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可持续发展中的成本 效益问题研究”开题报告[EB/OL].
  
  [6] 张林静.河北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队伍建设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6.
  [7] 莫世荣,张妮佳.农远工程资源建设与应用地方化探讨[J].教育信息化,2006,(2):40~43.

推荐访问:分析研究 现代远程教育 农村中小学 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