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人教育理念下的香港中文大学书院制度的思考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排名

  香港中文大学历史并不悠久,但却享有很高的盛誉,是国际上公认的第一流的研究型综合大学。它以“融合中西、贯通古今”为办学宗旨,注重“学科为本”“学生为本”精神并重,采用独特的书院制度,践行该校校长刘遵义教授的“大学教育就是通识教育和全人教育”的思想,致力培养融合中西学术文化和知识的学子,这种精神与理念,成为香港中文大学的象征与标志,被国际学术界广泛认同。
  
  一、全人教育理念内涵及书院制度的介绍
  
  1.全人教育(whole-person education)理念的内涵
  当人类进入到近代社会,科技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促使经济迅猛增长,这种增长给人类物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满足,从而也使人类开始关注科学,崇拜科技进步所带来的巨大力量。但这种关注与满足也导致了现代社会功利思想的盛行。大学教育深受时代对其精神与本质的影响,在实用主义、工具主义和功利主义思想观念的影响下,大学教育中的人文精神日益淡薄,教育变成了技术训练。重知识轻能力、重智力轻道德的教育现状造成了个人的片面发展,这成为目前高等教育面临的重大问题。
  基于对大学精神与人的全面发展的担忧,在20世纪70年代左右,全人教育理念在北美出现,并被广泛接受,同时应用于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1]
  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全人教育没有固定的范式,人们对其内涵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但众人对全人教育有着一种共识,即全人教育旨在培养具有广博的知识背景、能独立思考、能解决实际问题、具有社会责任感、价值观念和道德操守完整健康的人。[2]全人教育是关注人之所以为人的教育;全人教育关注的是每个人潜力的全面挖掘;全人教育强调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主张人的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的平衡,寻求人对生命意义的真正的理解。[3]
  教育只有培养独立、完整、乐于接受新事物,并掌握学习新事物的技能、关心社会和他人的人,才能使社会更加文明、进步。“全人”是教育的真正理想。随着社会的发展,单凭专业知识与技能是不能应对各种挑战的,只有全人教育这种高层次的教育理念,能够体现出教育的整合性、多元性、全面性与发展性,培养出的“全人”才能保证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有所贡献。正因如此,“全人教育”愈加成为教育部门、民众的共识理念。
  2.香港中文大学书院制度介绍
  香港中文大学是香港目前唯一采用书院制度的高校,这也是香港中文大学的特色所在。该校的书院制度源于英国高校办学模式,旨在通过提供众多与正规课程相辅相成的通识课程与各种活动计划,培养学生的人际关系技巧、文化品味、自信心和责任感,学生更可以利用各种奖学金与援助计划充分发挥个人成长的潜力。
  香港中文大学由四所书院组成,分别为新亚书院、崇基学院、联合书院及逸夫书院。各个书院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和风格,比如崇基学院,比较看重宗教对学生的影响,新亚书院则注重于文史哲与中国文化方面的培养。书院自身有管理自主权,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其一,每一个书院都有相对独立的职能部门,比如各个书院都有其专门的教学与办公楼,根据本书院特色配备的专业图书馆、专门的食堂等。这些部门的设置,为各个书院开展活动、服务学生、设置课程、体现特色创造了条件。在香港中文大学,除正常的专业教学归属于大学各院系,学生的生活起居、业余活动、交流访问、通识教育科目设置等均属书院的职责范围。其二,各书院的特色主要体现在通识教育科目的设置上。各书院根据本身的传统、历史与特色,列出与学生道德、理智、人格、身心发展相关的科目,每一门科目都有相应的学分,学生会根据自身的条件选择学习相应的课程,并获得相应的学分。
  在分配学生进入书院这一环节,中文大学也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书院分配原则并不是根据学生的年级与专业,而是会依据学生事先填写的相关资料进行分配。每一个书院都由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甚至不同国籍的学生组成,这样就保证了开展活动能充分发挥不同专业、不同背景学生的特长,充分体现出各书院的特点。
  
  二、全人教育理念下的书院制度
  
  1.全人教育理念与通识教育的关系
  通识教育以其非职业性、非专业化、非功利性的教育特点对学生进行培养,使学生除了掌握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外,还掌握其他学科一般性的知识。通识教育与全人教育尽管有相同之处,但两者侧重点不同。全人教育是一种理念与思想,关注的是人与外物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统一。[4]而通识教育则更多的表现为实现这种理念的手段与方法。全人教育注重的是人的全面发展,这种全面发展不仅仅是学识的“通”,人格和能力上的“全”更是全人教育关注的重点;而通识教育注重的是培养各类知识相通的人。全人教育注重的是价值实现、自由全面的发展等人格精神在个体身上的有机结合与体现,而通识教育则是实现这种结合的途径,通过这种途径,教育者认为可以更好地将文化、精神、知识融合于教育者身上,使教育者成为一个能够自由全面发展的人。
  从全人教育的实践方式来看,全人理念有着多个立足点,但目前在西方、台湾及香港地区,学校实践全人理念的最常见、最有效的方式是通识教育。中文大学学生手册就指出:“通识教育课程旨在推行均衡教育,以扩展学生视野,训练抽象与综合思考的能力,使其处于瞬息变化之现代社会,能内省外顾,高瞻远瞩。”由此可见,香港中文大学把通识课程与全人教育理念结合在一起,以期更好地实践全人理念。
  2.全人教育理念在书院制度中的实践
  如果说书院设置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的知识达到“通识”,那么书院的其他一切活动则更多地是为培养“全人”而开展,香港中文大学四个书院的院训及办院宗旨都以外显或内隐的方式提到了增长学生的学识,提升学生的人格情操。四个书院皆十分重视学生的“成人”教育,各书院致力于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求知的兴趣、开阔的视野、睿智的人生领悟以及团队精神。如联合书院的“明德新民”的院训,就把“德”置于培养人才的首位。新亚书院所秉持的“求学与做人,贵齐头并进”的教学理念,也正是全人教育的另一种诠释。
  各书院的日常事务安排与各项活动的开展,也是按照培养“全人”的理念而进行。各类学术讲座、专项计划、辩论赛、参观考察、社区服务等活动,使得学子们从入校之日起,就不断在知识、道德、思维、操守、能力等方面有意识有目的的接受全方位的训练,从而丰富人生经历,为将来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精神与专业的基础。这种“全”同时也是面向全书院学生的,书院提供给每一名学生同等的机会参与其中,学生在活动中可以进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每一名学生的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学生有机会认清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并在活动中学会包容、谅解、尊重、欣赏及合作,借以培养良好的个性品格,提高个人品位。
  
  三、书院模式及全人教育理念的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
  
  全人教育是内地高校所致力提倡的育人观念,在实践过程中,内地高校也通过设置通识课程来实现这一观念。但内地的通识课程大多以选修的形式出现,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另外,众多的客观因素如师生比例较大、地域差距导致学生差异较大、校方应担当起引领学生得以全人发展的角色没有进一步的发挥其作用等,限制了内地高校实施“全人教育”,使该理念仍仅处于理论层次。
  为了更好地实践全人理念,内地高校首先应认识到全人教育的重要性,明确全人教育的意义,有效分配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各项资源,构建合理有效的师生评价体系。在课程设置上,内地高校可以借鉴香港中文大学分层次设置课程的模式,注重多元文化教育,多角度多层次培养人才,在设置通识课程时,可从较低层次的文明训养课程逐步上升到高层次的跨科课程及特色课程。低层次科目可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各学科思想历史简析,中层次科目包括思想研究方法、伦理学研究等,高层次科目包括西方历史研究、戏剧欣赏等特色专业科目。除此之外,一些健康体能科目与课外实践活动也列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之中,只有在此科目中获得规定的学分,方能毕业。这种分层教学,可以将全人教育理念付诸实施,满足学生的需要,逐步提高学生道德、人格层次,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学生在校园内不仅是学习知识与技能,还要体会人生、发掘潜能、健全人格。
  以内地目前各大学的师资力量与生源水平,这类通识课程与人文课程的开设并无太大难度。因此,内地高校可以从把握好全人教育的基本内涵着手,根据院校本身的特点及不同层次生源的特点,校际之间可加强合作与交流,创设环境满足学生学习及活动的需求,设置不同层次、跨学科的课程。同时,开展多种面向全体学生的、形式丰富的、真正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活动,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成为“全人”,在今后的学业与事业上得以成功。
  
  参考文献:
  [1]吴立保,谢安邦.全人教育下的大学教学[J].现代大学教育,2008(1):69.
  [2]全人教育网:http://uic.edu.hk/index.php/content/view/233/isci/isci-chinese/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77&Itemid=220
  [3]谭敏,范怡红.西方当代全人教育思想探析[J].外国教育研究,2006(9):48.
  [4]谭敏.台湾地区全人教育理念评析[J].复旦教育论坛,2008(6):14.
  [5]张寿松,徐辉.试论大学通识教育实践―以香港中文大学下属学院为例[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5(9):11.

推荐访问:全人 书院 教育理念 香港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