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信念的内涵与特征 时代特征视角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探索

  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目前的在校大学生绝大多数出生在上世纪的80年代,是伴随改革开放、社会转型和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而成长起来的一代。因而他们的理想信念必然带上时代的烙印。大学生持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就有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笔者分析了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信念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时代特征下树立理想信念的路径选择,有利于加强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教育和社会主义的信心教育。
  
  一、当代大学生思想特征
  
  1.部分学生人生目标缺失,理想信念淡薄
  对于大学生来说,有明确的人生目标是激发一个人奋斗的动力之一。但由于现在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由市场经济带来的一系列利益问题直接影响了大部分人的思想观念,许多社会不公平的现象也伴随而来。例如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和竞争规律容易使个人利益、小集团利益得到强化,从而产生损公肥私、损人利己、唯利是图等不良行为。许多人更注重无限度地追逐金钱利益。作为大学生,难免会受到社会现实的影响,况且一些社会不公的“潜规则”会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就业和走上社会后的前途发展,所以在一些大学生当中存在着“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的思想,有的热衷物质生活的享受,思想消极颓废,心灵空虚,不思进取;有的认为进入高校就已经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从而得过且过,放弃更高的理想追求,有的空有理想信念,但缺乏实现理想信念的恒心,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经受不起挫折。笔者在今年的教学当中曾经对2008级的大学生做过人生目标调查,有38.7%的大学生认为其人生目标是发挥自己的才能,实现人生价值;有31.6%的大学生的目标是力所能及为社会多做贡献;28.4%的大学生只想建立美满家庭,过安稳日子;1.3%的大学生更注重自我享乐,其它与我无关。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呈现出多元化特点,其主流取向是好的,有70.3%的大学生更强调奉献精神,这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与时代特征。
  然而,大学生由于处于大量文化思潮相互冲突的环境中,开放的社会环境对他们的影响最大,他们是各种新鲜事物最重要的“易感人群”。特别是网络对大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交谈各方面影响日益显著。一方面,网络以其丰富的知识资源、迅捷的传播方式成为大学生获得各种知识的重要来源和渠道,另一方面,又由于网络所承载的信息良莠不齐,各种不同的观点、不同的文化、甚至消极的、不健康的思想观点随时出现,这使大学生在大量信息面前会有迷茫困惑。部分学生出现了不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社会责任感淡薄的表现,存在理想淡薄、政治信仰迷茫等特点。
  2.部分学生价值观念多元化,过分关注个人价值
  改革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对于培养具有国际化素质的人才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但我们也应该看到,由此带来的精神层面的问题也更多了。市场经济的本质强调以个人才能和个人奋斗来创造财富,因此现在部分大学生在价值观念上过于注重个人价值。笔者在从事教学过程中,经常与学生一起讨论,了解大学生价值观的变化。在2008级学生当中进行过一次价值观的调查,有67%大学生的价值观注重实用,有17%的大学生定位自己的价值观为道德,持享乐价值观的大学生占16%。许多人认为上大学的目的主要是提高自身素质,得到体面的工作,好好报答亲人,而很少人会关注为社会、为公共事业而工作。在职业理想当中,更多人希望从事的工作条件比较好,能得到比较轻松的岗位。而不愿意到相对来说条件艰苦的地区就业。部分同学过分强调自我设计、自我奋斗和自我实现,比较赞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的观点,没有把自身发展与社会进步、家庭责任与社会责任很好地联系起来。总之,大部分学生的理想集中在个人家庭、事业、情感、生活等方面,对于国家及社会层面的理想和追求十分淡薄,过分强调个人价值。
  3.受挫能力脆弱,心理健康不容乐观
  目前大部分大学生是第一代独生子女,从小生活在物质生活相对富足、社会和平安宁的大好时代,缺乏挫折的洗礼和生活的磨炼,耐挫能力和意志品质差,对社会发展和个人前进中的困难认识不够、估计不足,缺乏吃苦耐劳和坚持不懈的精神。面对困难常常措手不及,如果没有及时的情绪疏导,很容易走极端。笔者在与大一新生的交谈中,发现许多大学新生对新环境的适应需要比较漫长的阶段,经常抱怨生活当中的小事,例如洗衣服、夏天宿舍没有空调、宿舍关系的处理等,这些问题会困扰大部分学生。同时,当代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很强,在遇到问题时更多考虑自身的利益,而很少顾忌他人的感受,所以有的学生在碰到挫折时就会用攻击他人或伤害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而不考虑自己的言行会给他人带来什么样的危害。在有一些同学中流行这样的表白:“贫困郁闷,找不到工作郁闷,学习枯燥郁闷,活动没意思郁闷,失恋郁闷,生活单调郁闷,心里不痛快郁闷;不在郁闷中变态,就在郁闷中恋爱。”有调查显示出一些学校中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二、把握大学生的特点,加强理想信念的教育
  
  1.结合时代特征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教育,把握理想信念正确方向
  市场经济体制、信息化社会与开放的环境赋予了大学生自主、自由的权利观念,这就要求高校德育要根据时代特点和大学生的特点,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教育大学生,增强其明辨是非的能力,帮助学生认识到理想信念的价值,引导学生运用理性去进行环境与知识资源的选择。促进大学生在理想信念教育与客观环境的张力中,理性认识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与支流,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才能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和价值取向作出辨别并加以选择,才能对转型期间复杂的社会现象作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从而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
  2.注重理想信念与社会及个人发展相结合,体现现实性
  理想信念是人们奋斗的目标,是人们不断前进的精神动力。同时,理想信念必须具备一定的现实基础和可实现性才更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才能增强人们的信心。因此,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必须紧密结合我国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实际,结合大学生自身发展需求,切实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现实性。
  针对当代大学生存在的注重个人利益、个人发展,相对忽视社会、国家利益与发展的问题,要求对当前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既要谈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又要考虑时代特征,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要改变以往教育中存在的重社会理想轻个人理想的倾向,引导学生认识到符合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利益的个人理想本身就是社会理想的有机组成部分。理想信念可以划分为四个层次:合法的、合理的、提倡的和必须的,与之相对应,理想信念教育也可以按照利于个人、兼顾个人与社会、服务社会和奉献社会这样四个层次来进行,引导大学生在树立个人理想和信念时,适时地把他们的个人理想引导到为民族富强和国家兴旺的奋斗上来,还要注意提醒他们要把理想回归到现实的生活之中,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
  3.根据不同层次,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针对性
  第一,把握时代特征,结合大学生思想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当代大学生的知识基础相对比较扎实,能思考社会现实,很快接受新鲜事物,也能从现实问题中提炼出自己的观点。但由于长时间在学校内学习,社会生活经历比较匮乏,思维方式相对比较单一,看问题比较直观、敏感但缺乏应有的深度,做事情有激情但难以持久,对事物的认识容易流于表面,认不清本质。所以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必须关注其思想特点和发展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
  在当代的社会条件下,竞争压力、信息压力与风险压力是一种无法回避的客观存在。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使他们更容易受时代特征的影响。作为教育者,我们必须将教育的内容进行科学的转化和细化,回答大学生所关注的问题,回答与他们的成长息息相关的问题,组织大学生针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引导他们认识到只有保持稳定有序的社会环境,我们才能在现代社会的多样化发展、信息化环境、多元文化影响下实现国家利益,明确发展方向;另一方面,要组织大学生走向社会进行实践,这既能使学生把学到的书本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促进知识的转化,提高学生参与社会竞争的能力,同时也让他们通过实践去了解社会生活,从而消除一些模糊的认识,使他们的思想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为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奠定基础。
  第二,根据大学生个体不同的观念,采用不同的理想信念教育手段。
  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除了有群体的共性外,每一个个体大学生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念体系,因此他们在各自的理想信念形成过程中所碰到的困惑和所需要解决的思想问题是不同的。我们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分别对待,因材施教。
  例如,有部分学生理想信念意识淡漠,不关心当前的政治。对这部分学生,要发挥思政课的主阵地作用。思政课始终是我们进行科学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途径。在这些课程的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更应该充分发挥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教育作用。笔者在教学当中较为注意这一点,并且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及时针对社会变化的现实,结合大学生的思想特点,解决学生在思想理论上的难点问题,例如大学新生刚入学是容易出现对学习方向感到茫然、在环境与人际关系上出现不适应等问题,要让学生及时认识到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并且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和处理这些困难,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而对于已入党的学生党员来说,工作重点应放在继续强化他们的理想信念,以思想汇报、组织生活、党性分析、批评与自我批评等多种手段的综合使用,帮助他们强化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并通过他们带动其他大学生增强理想信念。
  4.优化传媒载体,充分发挥网络的理想信念教育功能
  网络技术给高校思想信念教育工作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机遇,提供了新的传播媒介。面对纷至沓来的网络信息和主体素质不断提高的当代大学生,高校理想信念工作不能停留在传统的“一张嘴、一支笔”的形式上,要紧跟时代潮流,充分运用网络技术,实现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信息化、网络化。
  首先,我们要努力占领阵地,让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在网络上扎根。要采用法律和政策等手段,加强对网络传播的管理,净化网络信息环境。通过建立思政网站深化理想信念教育,实现师生间的沟通与互动,如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学校的校园网上,“校长信箱”都被摆在了明显位置。把“校长信箱”从校园的角落搬到热闹的网上,使原本被学生忽视的信箱变成了向校领导提出意见、发表建议的好地方。通过网络还可以实现师生间的坦诚对话,一方面在网上学生们可以真实地表达思想、反映意见,另一方面通过网络,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和能力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去安排和选择学习的内容,又可同教师进行对话交流,以及时获得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把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做细做活。
  其次,更新观念和内容,运用多种形式加强教育。通过一个个内容充实、图文并茂的栏目的建设,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向大学生传达党和国家在思想理论战线的新动态,用正确的舆论引导学生,使网络成为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鲜活舞台;同时要重视针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软件开发,要力求把严肃的宣传主题以生动的形象和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出来,精心设计内容,力求春风化雨,把“灌输式”教育改为“渗透式”教育。
  5.利用优秀影视引导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确立与巩固
  传统的理想信念教育往往采取简单刻板的信息传播方式,无法给学生以新鲜感、吸引力、认同感和逼真的生活体验,无法真正接近大学生的心理状态,所以一讲到理想信念,许多学生就认为是在谈空话、大话,与他们的实际生活没有联系。所以理想教育成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瓶颈。笔者认为,可以借用一些优秀的影视作品,比如《开国大典》《周恩来》《邓小平》《改革开放三十年》等影视佳作,可以将教育思维由传统的号召型、管制型向吸收内化型转变。通过欣赏这些影视作品把本来应该是抽象的思想理念转化为生动的形象教育,化无形为有形,真正起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于永红,李辉.论当代青年大学生的“精神成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6).
  [2]熊礼杭.青年学生思想信念教育及环境优化[J].中国青年研究,2008(11).
  [3]王成文.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路径选择[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7).
  [4]王仕民,郑永廷.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形成特点及原因分析[J].教学与研究,2008(5).
  [5]杨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立体课堂的构建[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4).
  [6]林建辉.“8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的调查与分析[J].钦州学院学报,2008(10).

推荐访问:视角 理想信念 时代特征 探索